[摘要]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正处于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
脱真贫 真脱贫 不返贫
热点辨析:让脱贫攻坚经得起检验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正处于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012—2017年,我国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同时应看到,扶贫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短板:有的忽视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的情况;有的搞低标准脱贫、突击式脱贫,甚至搞数字脱贫;还有的由争相“戴帽”变成盲目“摘帽”,有搞形式主义之嫌。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力戒形式主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问题导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明确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定位,坚持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增强脱贫攻坚的责任与担当。在具体扶贫实践中,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从脱贫难点入手,从群众需要出发,沉下心来帮扶,切实提高扶贫成效。坚持在精准上持续用力,瞄准脱贫目标改进政策安排、工作部署和业绩考核等工作,坚决防止低标准脱贫、突击式脱贫,更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形式主义。完善干部扶贫政绩考核机制,改进扶贫督查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考评,强化监督问责,及时曝光反面典型,让搞形式主义的人付出代价。
激活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是脱贫帮扶对象,也是脱贫致富主体,要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其心热起来、手动起来,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只有把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志气鼓起来,脱贫办法才会多起来。要通过劳动素质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经营意识再造等方式,提升贫困群众的生产技能和竞争能力。引导社会力量投入脱贫攻坚战,优化扶贫政策措施,引导贫困群众树牢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增强改变贫困面貌的决心和信心。高效整合全社会资源,多方式、多渠道解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问题。尤其要重视改善基层治理,完善驻村帮扶制度,激活贫困地区沉睡的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合力攻坚,构建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确保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
增强造血功能。过去,一些地方扶贫偏重于“输血”,简单采取救济等扶贫方式,一些贫困群众虽然暂时脱了贫,但返贫率较高。消除深度贫困,要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创新扶贫思路,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变“输血”为“造血”。精准扶贫既要精准施策,更要精准到户,找准对象拔“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制、对症下药,真正帮到点上、扶到根上。精准扶贫不能仅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找准扶贫路子,完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做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补齐产业扶贫短板,用足用活产业扶贫资金,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发展模式,确保贫困群众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
(作者 沈跃春 杨根乔 为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22日 07 版)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