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是要端正党员领导干部和党的各级组织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和学风、文风、会风,树立与党的性质、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
党的作风是指在党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在党的活动中的表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是要端正党员领导干部和党的各级组织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和学风、文风、会风,树立与党的性质、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总体上看,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也是好的,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肯定和拥护。这是主流,必须充分肯定。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在形式主义方面,主要是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在官僚主义方面,主要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在享乐主义方面,主要是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风盛行。在奢靡之风方面,主要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
上述作风问题出现的根源还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2014年1月20日,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四风”问题归根结底是理想信念出现动摇所致。“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必须毫不放松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点亮党员、干部心中的明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作风建设,以上率下、率先垂范。先是在2012年12月4日,颁布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接着又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又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了“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解决党员干部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战略部署,修订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作风建设制度化迈出了新步伐。
加强作风建设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会上强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可以说,这抓到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点子上,因为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
加强作风建设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讲到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时,提出了“重构政治生态”这个重要概念,把一个生态学的概念应用到政治领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作深层次的思考。实际上,早在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就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2015年3月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重构政治生态”,从概念到任务,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和深层次把握。
加强作风建设要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法。2013年6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明确指出,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这个关于作风建设的全新论断,对加强与改进作风建设,使作风建设制度化、法制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修订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了制度安排。既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从当前实际出发提出了新的要求。2016年11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规范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待遇等文件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办公用房、住房、用车、交通、工作人员配备、休假休息等待遇进一步作出规定。这些规定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意义重大,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全党具有重要示范和带动作用。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表明了作风建设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表明了党中央对抓作风建设的决心和勇气。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下大力气改进作风、纠正“四风”的形势下,作风建设得到了加强。但作风建设不会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重要任务,必须努力实现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的那样,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实践证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己不正,焉能正人。”我们要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作者:中央党校党建部 张荣臣)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