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财经 娱乐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车 房产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医 科技 法制 城建 体育 公益 视频 商城
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资讯 > 正文

从经济全面发展到人的全面发展

2017-01-05 08:59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摘要] 在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之间,改革思路上是延续与深化的,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上是具有转折性与质变性的。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务必认识清楚。

  从经济全面发展到人的全面发展

  ——对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关系的几点认识

  经过30年高速经济发展,我国人均GDP从1978年的225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近8000美元。随着生产要素边际成本不断提高,末端治理型工业化路径依赖引起的产能过剩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继续现有的发展模式,已经收效甚微。我国需要转向与开拓一个新的重大发展战略:走由“经济全面发展”向“人的全面发展”转型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主动转型,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广阔空间与更长周期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深化改革的战略取向是沿着改革开放的既有路径全面深化经济、社会、教育、生态管理等机制体制改革,“深改”的战略目标是改变或修正既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转型发展而不是接续之前的发展路径依赖。所以,我国深化改革的路径是对改革开放既定方针政策的坚持与延续,深化改革的实质则是由“经济全面发展”走向“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发展”。在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之间,改革思路上是延续与深化的,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上是具有转折性与质变性的。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务必认识清楚。并且,只有走向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积极、创新动能,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升级,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定的基本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次重要的发展转型(相对于计划经济时期而言)。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手段,也是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不可少的生产力条件。在理论上,经济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或者叫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受有限理性支配的人的选择行为往往会偏离科学发展轨迹,形成手段对目标的替代或背离。在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一些地方演变为GDP狂躁症,经济全面发展这个基础手段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核心目标在一些地方被混淆甚至是颠倒了。人文、经济、社会、生态整体协调发展的秩序被严重打破,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和最大多数人的幸福感被忽略,综合发展成效与人民的获得感大打折扣。因此,如何纠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科学的发展模式,通过“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发展战略目标提升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转折,并由此打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广阔空间与更长周期的可持续创新发展。

  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看,经济全面发展不应该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目标产生损害与背离。但是,由于许多手段本身就是阶段性目标,或者叫中间目的。通过经济全面发展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身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一些地方受经济增长迫切需求的推动,把经济发展与GDP增长本身当作了地方发展的最高目标,把经济全面发展始终应当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一方面手段这一关系给忽视了,造成了人的单面发展或片面发展——一切向钱看,而置生态、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于不顾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从发展阶段看,经济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也构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相互衔接又相互区别的发展时期。在经济发展到达一定阶段并集结成各种新的发展矛盾后,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凸显出来,并成为继经济全面发展之后的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也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动能。因为人本身的全面发展又必然会成为经济更好创新发展的手段,这是手段与目的之间内生的辩证关系。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一方面由经济持续高增长带来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一步趋于临界约束状态,另一方面收入增长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则因高房价、城市拥堵、环境损害、工作压力增大等不利因素交叠而下降,出现了“收入有增长,幸福无提高”的幸福悖论现象,人民的获得感不够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许多地方走样为末端治理型工业化增长方式和比较极端的GDP崇拜后,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价值观、义利观、是非观的很大扭曲。多种发展现象分析表明,我国的“深革”不可能继续原有的GDP强偏好的、具有局限性与片面性的发展路径,而必须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科学、协调、整体、共享发展的新的发展模式,全面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通过把经济社会发展统一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中心目标上来,积极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新动能,统筹与协调各方利益与发展矛盾,实现由经济全面发展到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转型发展”新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新目标来实现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升级,这也是我国新常态发展的一个核心性的重要内涵。

  显然,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发展和传统发展模式有显著的乃至是质的不同。转型发展实际上是通过全面深化与完善体制机制改革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常态发展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人民福祉为中心的全面发展,同时是在经济全面发展基础上随着人均收入提高、三个“大量投入”(劳动力、资金、资源)已经不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矛盾转化等提出来的一个新的重大发展战略与核心命题,也是迎接新的发展战略机遇的一个根本性抓手。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新常态发展的核心内容与维系整个经济社会体制机制深化改革的核心目标。由于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决定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关注更加广泛而系统性的发展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增长和人与自然、人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而形成的系统性的积极行为心理、正确的价值理念、全面的社会正能量与知识创新动能形成的人力资源质量提升,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继经济全面发展之后的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也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

    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掌握的几重关系

  事实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在本世纪初以人为本、五个统筹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理念指导下已经悄然启动。只是由于我们一些地方与部门习惯于末端治理型的工业化增长模式路径依赖,加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需要一个时间来构建这种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思路以及体制机制转变,因而使得我们在由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乃至以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中心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行动迟滞与矛盾积重的情况。由经济全面发展向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转型,在改革发展的方向上和前30年改革开放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国家更强大;在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模式上是突变或“质变”的,即由过分倚重与攀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向人、经济、社会、生态整体协调发展;在转型发展采取的政策、措施、产业结构转换等换挡衔接上应是“渐进”的(这种渐进应包括对本世纪初以来关于以人为本发展观提出后的一系列理论认知与体制机制上的渐进式转变)。而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实现人、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核心目标,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最根本手段。我们务必认识并掌握好这些关系。

  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发展转型是一次系统性的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与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变迁,包括发展价值理念转型,政府工作重心与服务职能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分配模式转型,教育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转型,资源配置导向转型,生态保护与土地规划导向转型等等。所有这些发展转型都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民福祉为中心而展开。因为,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是解决目前我国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生态等经济社会发展系统性矛盾进而实现发展转型的最有效手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深化改革在体制机制设计上分为“人是目的”(把人自身的幸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作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与“人是手段”(把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当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根本性手段)两大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育体制、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创业政策、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城镇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等,所有的体制机制设计均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充分调动与保护人的积极性与创新精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升级和为人民谋幸福的社会主义道路总目标。

  诚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必然的基础发展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全面发展达到一定基础与发展环境下的新的发展目标与发展要求,两者具有发展阶段的延续性,又具有发展目标的转折性与质变性,并进一步凸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求。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公有制经济基础和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后,无论在经济基础还是在上层建筑方面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只有抓住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个战略中心,才能够把包括经济全面发展在内的各个方面的新常态发展真正提高到一个新的转型发展阶段,并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协调起来。当然,由于发展战略阶段衔接与国内外复杂的政治经济背景原因,现阶段我国实施人的全面发展战略的其中一个重点内容还是在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上,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人和人民福祉置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核心目标地位。并且,只有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才能够使得人-经济-社会—生态之间实现全面的良性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同样是一个具有层次与结构、优先与序后的系统发展过程。当前我们会较多地把人的全面发展与构筑优良的经济发展基础与经济社会生态整体协调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创新精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显然,在这种转型发展的初期仍然会具有很多不完备性,并且会受到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复杂影响。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发展转型后(由于有限理性与有限信息仍然会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进程),再经过几十年的持续转型发展,中国将会进入“人的科学发展”时期,以继续修正一些不合理的人类偏好决策与发展因素,并最终进入“人的自由发展”时期。

  人的全面发展并基于中国自己的文化、制度与国情特色,定然是现实与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必由、必经、必胜之路。把人从物的禁锢(货币拜物教、GDP拜物教)中解放出来,通过对收入分配、生态保护、创新鼓励、产业结构转换、政府善治等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以重塑人们的发展心理与发展价值观,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创新精神。只有把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福祉置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首位,才能取得天人、物我、群己之间更加自由、稳定、和谐、共享的可持续创新发展,才是我国这场由深化改革推动的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真正战略目标与发展归宿。

   (作者:浙江财经大学人本经济研究所所长 陈惠雄)

(责任编辑:王庆河)

专题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理论豫军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