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财经 娱乐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车 房产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医 科技 法制 城建 体育 公益 视频 商城
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资讯 > 正文

如何让马克思主义成为网络最强音

2017-01-03 08:39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摘要] 如何在网络政治空间中建构甚至重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如何消解其中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维系抑或修缮的困境,如何探求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渗透或是扩散的路径,都对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理论创新、时代转化以及实践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

  网络政治空间是活跃于网络空间中的重要形态,是网络政治实践特别是网络政治参与的场所。不同于传统政治实践领域,网络政治空间主要依赖话语来表现空间的构成、规则、权力关系等,因此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占领这个阵地。美国学者曼纽尔·卡斯特指出互联网在新的政治互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现实社会中公众接触政府主要基于媒介政治以及信息系统,它们激起公民的支持或反对进而影响其选举行为,深刻揭示了网络政治空间的现实政治价值和“信息政治”的特点。网络政治空间话语权的争夺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意识形态较量的新战场。基于对自身意识形态自我认同的主体性表达,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研究在抵制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入侵的时代召唤中起步并迅速推进。如何在网络政治空间中建构甚至重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如何消解其中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维系抑或修缮的困境,如何探求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渗透或是扩散的路径,都对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理论创新、时代转化以及实践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

  网络政治空间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世界范围挑战严峻。西方价值观似乎俨然成为包括网络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话语权”的主宰;网络空间的国际治理秩序混乱。新科技革命助推经济全球化浪潮使得人们的全球意识越来越强,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大规模使用为网络社会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撑,网络政治空间则在此背景中生成,并在公民不断扩增的网络政治参与实践推动中发展。凭借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多样的传播手段,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渗透攻势不断加强,特别在网络社会中公然挑战马克思主义主流话语权和我党的执政合法性。而现实社会中形成的秩序并不能简单复制到虚拟空间中,网络政治空间的国际治理秩序尚未建立,话语失序、价值体系紊乱等现象使空间呈现出混乱胶着的状态。网络政治空间国际治理秩序实则为现实社会权力关系影响下的社会秩序现实样态的反映。在网络政治空间中权力关系由“话语”直接体现,话语权成为最显性的权力类型。现实社会权力关系中的话语权主要集中于国家手中,而在话语权分散化和多中心化的网络空间中新的秩序尚未建立,传统权力关系决定的话语秩序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新常态下发展机遇难得。网络强国战略成效初显,全球网络空间话语权悄然发生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阐述了“扩大中国话语权”的观点,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近年来,我国的话语权在国际交往中日趋提升,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及制度在当今国际社会的认知度逐渐提高,我国和平发展道路和取得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所塑造的大国的形象奠定了我国在现实世界乃至网络空间话语权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逐渐走向新常态,“两个逻辑”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时代回应,“四个全面”成为新常态的实践内涵,“四个自信”构成新常态的基础性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常态为在新时期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现实存在认同危机。掌控网络话语权主动性不够、主导权不力导致网络话语权的现实影响力亟待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网络政治空间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认同危机。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开放性、平等性特点使之成为各种社会意识自由表达的主要场所,新自由主义作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凭借其技术优势成为当代世界居支配地位的话语体系,推挤马克思主义话语的表达空间。加之网络空间四溢着各种非马克思、伪马克思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等思潮,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乃至邪教、迷信活动蔓延,争夺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造成人们世界观动摇、人生观错位、价值观扭曲。人们面对多样的价值取向和选择彷徨无措,犹疑乃至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信仰。网络政治空间的言论自由度比现实空间要大得多,身份的隐秘性可以不受现实空间公共秩序和权力关系的制约,非理性的言论攻击、谩骂嘲讽与理性化的政治思维的理想图景背道而驰,网络话语良性秩序建构的艰难亦成为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滞碍。

  网络政治空间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理论价值。话语权的主导力源自于理论本身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谈及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时明确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系,从改革开放至今的跨越发展再次用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与科学性。话语权理论随着思维科学的发展和认知范式的转变,在社会思潮的激荡和特定思想体系的传播渗透中延展出更广阔的语义空间和复杂的演化进程,如:在词源学和修辞学领域呈现出较高的辨识度,在哲学和文化评论领域表现出特定的研究取向,在意识形态批判领域衍生出否定辩证法,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域产生了极化效应。话语权作为意识形态的呈现方式,表达了特定群体的物质利益和群体意志的公开诉求,对不同思想流派进行哲学阐释。马克思主义捍卫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话语权,将唯物辩证法运用到话语权问题的研究之中,通过对思想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的深入分析和阐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独特的话语权理论。话语权实质上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产生于物质实践又能推动其发展。“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精辟的论述正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唯物辩证内涵的展示。在纷繁复杂的网络政治空间,唯有坚持话语权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才不至于深陷西方意识形态的泥潭。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演进的实践价值。物质实践是话语权的首要力量之源。马克思“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论断强调了唯有立足实践才能彰显话语权理论的独特价值,话语权力量的获得必然有其具体实在的物质动因。理论是强大的思想武器,实践则具有直接现实性。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兼具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从改革开放再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常态,历史一次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实践支撑的强大力量。当前,新媒体境遇下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网络政治空间继续彰显其重要价值。在培育网络政治空间的群体公共理性方面,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影响以及有效的沟通协商机制合法争取个人利益,促进网络政治空间和谐秩序的形成。改善了网络空间中非理性的群体盲从造成的网络群体突发事件对社会正常秩序的冲击,甚至对国家和政府失信的消极后果,缓解了网络政治空间理性公开运用的限度带来的困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方面,通过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内化提升主体批判甄别能力、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营造积极的网络空间文化氛围。改善了个体对新媒体技术的依赖、各种生存能力的丧失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造成的技术异化的生存危机,缓解了网络政治空间政治本性中属人性的限度带来的困扰。在重塑网络社会公平正义方面,通过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传播和转化认清资本主义社会平等外衣下的劳资关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价值认同。揭示了因西方发达国家以其资本扩张逻辑推进技术创新优势带来的无形垄断,缓解了网络政治空间伦理意义上正义性的限度带来的困扰。

  网络政治空间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建构路径

  坚守和捍卫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扩大话语权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来阐释和确证,在破解实践难题中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面对网络空间中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敢于直面现实困难、澄清思想误区,自觉肩负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指导地位的时代使命。积极拓展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影响的外部空间,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意识文化渗透和政治图谋,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辐射力。

  规范和完善网络政治空间的秩序,巩固话语权力关系。理性的对话是公共讨论的基础,构建网络空间的文明对话规则和公共表达规则对于和谐网络空间的形成不可或缺。理想的政治参与者、有序的政治言论、规范的政治公共领域构成了理性的网络政治空间。网络空间区别于现实社会以国家为权力主体的权力格局而呈现多中心的权力结构,形成了以互联网技术为权力来源的各种主体的权力竞争。对新的意识形态载体的把控和善用直接影响网络空间秩序的建构。

  培育和聚合话语权建设主体力量,发挥辐射推动作用。任何理论或实践中,人都是第一要素。要培育更多具有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各类哲学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培育更多互联网技术人才和具有传播能力的精英群体,培育作为执政党的基础和领导核心的党员、干部,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和自信,发挥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主体的中坚力量,身体力行树立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并辐射至整个网络政治空间。

  创新和优化话语内容和话语机制,搭建强效宣传平台。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内容是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之需和自身理论和实践发展之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系统使用自己的传统文化话语来充实马克思主义话语内容,用新媒体语言进行转化和传播以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吸引力和认同感。用符合广大人民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话语来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机制,用网络互动、投票展示等形式以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的控制力和信服力。(作者: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李印 ;河北科技大学影视学院 高瑜)

  【注:本文系江苏高校哲社重点项目“网络话语权的理论阐释与实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TJS2150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王庆河)

专题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理论豫军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