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国各大城市楼市成交量不断攀升,住房贷款和公积金贷款也呈快速增长状态,杭州、广州、北京、上海等地频现公积金贷款难,多个城市公积金缓贷、断贷,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挤提”。
全国各大城市楼市成交量不断攀升,住房贷款和公积金贷款也呈快速增长状态,杭州、广州、北京、上海等地频现公积金贷款难,多个城市公积金缓贷、断贷,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挤提”。一度巨额“沉睡”的公积金,缘何闹起“钱荒”?
买房、提取都犯难
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人士称,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共归集住房公积金和补充公积金299亿元,但同期提取、住房贷款、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贷款这三项支出的金额分别达到179亿元、334亿元、34亿元,支出合计几乎是收入的一倍。在江苏,泰州、苏州等多个地区已陆续收紧公积金贷款,一些地区的公积金出现了年度“赤字”。
“公积金闹起了‘钱荒’?”焦虑情绪引发了连锁反应。8月底,济南引发“挤提”风潮。公积金告急,很多购房者只能转向商业贷款,并为之承受沉重的房贷负担。
首当其冲是“刚需”
事实上,公积金“荒”只是今年以来的情况。前几年巨额公积金还在“沉睡”。“造成公积金‘沉睡’的原因是中低收入者是缴存公积金的主力,但他们对公积金的使用较少。而楼市火爆导致刚需恐慌性购房,短时间内集中大量公积金贷款需求,公积金‘入不敷出’。一冷一热反映了现存公积金制度存贷不畅的弊端。”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研究中心王树华说。
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严荣等专家认为,公积金“沉睡”与吃紧并存在于难以全国统筹使用,楼市火爆的城市吃紧,而其他城市公积金沉睡。苏州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副主任朱建明表示,《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很多内容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申请公积金贷款的大多是首次购房者,公积金‘贷难’首先伤害的就是刚需群体。”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说。
制度破题是关键
由于公积金贷款供求矛盾异常突出,部分城市已采取降低贷款最高额度、“公转商”贴息贷款等方式减轻公积金资金压力。
“需从根本上完善公积金制度,建立合理的存贷比率和稳定有效的公积金保值增值投资渠道。”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戴晓波说。
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沈正超认为,必须赋予住房公积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融资功能,充分利用公积金结余资金或增值收益以直接投资或贷款融资等方式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此外,公积金“资金池”的分散管理,也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使得各地“忙闲不均”。应加强全国公积金计划管理,加强公积金资金监管,实施公积金投资增值等。
(据新华社上海10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