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区房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同样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独特现象,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不惜花费重金购置属于教育质量好些的学区房。记者走访调查发现,不论是一手房还是二手房,买学区房的购房者的目的一种是为了孩子上名校,一种是为了伴读或者接送方便,还有少数人冲着投资的目的。
学区房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同样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独特现象,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不惜花费重金购置属于教育质量好些的学区房。金秋9月是中小学开学的日子,这让学区房再次成为了市场的焦点。已入学的孩子家长加入了学区房租房大军,未入学的孩子家长则未雨绸缪,打算提前一年为孩子的未来精选学区房。
或租或买,一切为了孩子
“进不了好小学,就进不了好中学;进不了好中学,就进不了好大学;进不了好大学,孩子这辈子就完了。”《中国式离婚》里的这句台词,反映了不少家长的真实心态。而学区房的出现,确实让家长不再因孩子的入学问题而头痛。
“这段日子没干别的事,就是给孩子在学校旁边找房子了。”市民周女士家住郑州市经开区,她托关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孩子送进了金水区一所教育质量还不错的小学,本该放下心了,可让周女士发愁的是,家离学校太远,平时接送孩子不方便。于是她又开始了找房子的过程,“租房也行,买房也行。可是发现称心如意的房源实在太少,一套上世纪90年代的小三房每平方米卖到近万元,价格贵得离谱。可是你如果讨价还价,人家不愁客源,然后就不卖给你了。”说起买学区房,周女士很无奈。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不论是一手房还是二手房,买学区房的购房者的目的一种是为了孩子上名校,一种是为了伴读或者接送方便,还有少数人冲着投资的目的。
僧多粥少,学区概念一直很热
学区房其实不是一个新概念,自从有了商品房后,房地产项目和教育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么为何这么多年了,学区概念依旧经久不衰?
在8月底的由郑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作的报告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2006年至2012年间,郑州市区新建、改扩建了126所中小学,增加150815个学位。2013年年初,郑州市公布了年度新建、改扩建学校的详细目录,其中包括30所中小学和86所幼儿园。按照要求,所有建校项目必须在9月底前开工。而截至今年7月底,30所待建中小学仅有4所开建,86所幼儿园已有57所开工建设。教育资源“僧多粥少”的局面愈加突出。
另外,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局长王万鹏在中国地产大河论坛第四届年会发言中表示,每年郑州市新增人口都在20万左右甚至更多。而另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郑州外来人口已占四成以上。因此,郑州急剧增长的人口让打着教育资源牌的房地产项目变得异常受捧。
现如今,郑州打着名校牌的楼盘已经数不胜数,无论是高新区的楼盘谦祥万和城、祝福红城,还是北区的万科美景龙堂、瀚宇天悦,甚至在一些开发量在30万平方米的楼盘中,名校俨然成为了社区标配。普罗旺世自从该社区引进了一八联合学校后,身价倍增,吸引了很多外来人口前来购房。
现实“无奈” 地产傍名校或致教育资源不公平
强大的需求也让开发商纷纷引进学校以加大楼盘含金量,不惜重金和各大名校合作,配建学校成了开发商一大卖点。但也需要提防一些开发商为了卖房而营造学区概念,实际并不能满足业主的上学需求。某开发商告诉记者:名校教育资源十分稀缺,遍地开花的学区房势必会分流这些名校的教育资源,从而造成稀释其品牌价值。针对二手的学区房,多数学校对每年的招生区域会适当进行调整,学区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一手学区房,有些新开发楼盘虽然与名校一墙之隔,但并非意味着能进入该学校就读,对这种山寨学区房还是应谨慎购买。
对于越来越热的学区房,竞合地产董事长王东认为,这种热度还会持续下去,地产与教育联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卖点,即使某楼盘不在学区房片区内,某些不负责任的开发商也打着学区房的口号。划分学区本来是调整教育资源分配的一种手段,以期达到各区域教育资源相对公平的目的。但现状往往会因为一套房子而改变,通过市场价格机制配置优质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分配变得不公平,显然,这与政府当初推行就近入学的政策方向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