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今,村里人嫁女儿,陪嫁要么是辆车,要么是套房”,与之相对应,多达13万流动人口在这里租房谋生,梦想早日实现城市生活。为了度过资金紧张期,他们把房子租给一家公司,每月收1700元房租,而他们继续留在陈寨,每月只掏300元的房租。
“如今,村里人嫁女儿,陪嫁要么是辆车,要么是套房”,与之相对应,多达13万流动人口在这里租房谋生,梦想早日实现城市生活。
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见证者,“城中村”曾经并正在和城市共生共荣,承载着诸多人的梦想。
但如今,因为其固有的缺陷和顽疾,城中村正成为城市化进程的羁绊,城中村改造,成为各级政府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10年前,郑州正式启动城中村改造,至今已走过10个年头。
10年城改历程,有经验亦有教训,探索出了模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模式能否推广?类似问题能否避免?城中村改造前路漫漫,需要继续探索和推进。
为了记录这10年城改历程,并昭示未来,从今天起,我们将推出《郑州城中村改造十年》系列报道。
我们将梳理郑州城中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探寻经验、成绩及教训,以期为郑州城市建设提供一面镜子,建立参照系。
有人说,城中村就是客栈,南来北往的人在这里聚集。
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很可能都怀揣着城市的梦想,或者,仅仅是为了生存。
陈寨,曾被称为“中原第一村”,据去年统计的数据显示,这里户籍居民3361人,而办理暂住证的外来人口就达13万。
租房者
在郑买房安家仍要租住陈寨
天色渐明,刚沉睡几个小时的陈寨,苏醒过来。
一过7点,各种声音仿佛瞬间爆发,喇叭声、施工声,声声尖利,不绝于耳,人群仿佛都约好了似的,从一条条小巷,潮水般汇集到文化路上。
就在这喧嚣声中,晓楠骑着电动车从家出发了。
家,在陈寨的一栋8层民居中,10平方米左右的单间,带个转身都勉强的卫生间。
25岁的晓楠,2005年高中毕业后就来到郑州打拼,当过服务员,搞过销售,如今在经三路北环路口一家商贸公司做主管,工资从每月的750元涨到2400元。
其实晓楠已经是有房族,去年她和老公在21世纪左岸国际买了房,61平方米,各种费用算下来合到7100元/平方米,首付是两家人一起凑的,他们还要每月还2000多元房贷。
为了度过资金紧张期,他们把房子租给一家公司,每月收1700元房租,而他们继续留在陈寨,每月只掏300元的房租。
在陈寨卖茶叶蛋 一天能挣五六百元
9点过后,数万人从这里向四面八方疏散完毕,陈寨又恢复了平静。此刻,小姚夫妻俩松了口气。
因为靠近公交站牌,从早上5点多出摊卖粥和茶叶蛋,他们几乎都一直被人群围着,“一天卖个五六百元没啥问题。”小姚说。
七年前,他刚从新乡老家来陈寨时,对现在的收入是不敢奢望的。他对目前这份收入非常满意。小姚的母亲和妻儿都在陈寨租房住,为省钱,一家人租了两个标间,400元。他们的邻居,在陈寨开了超市,已经在附近的四季花城小区买了房子。
一旁卖葱油饼的夫妻和小姚的经历几乎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