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财经 娱乐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车 房产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医 科技 法制 三农 城建 收藏 公益 社区 商城
映象房产
映象首页 > 房产频道 > 话题 > 正文

郑州都市村庄房东:住在庙李既反感又享受

2014-08-05 09:40 来源:河南商报

[摘要] 昔日的小村落发展为今日的“一座城”,然而村民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都未能适应。

  四周都是高档小区,而这里嘈杂、脏乱、压抑有人开始怀念以前的“柴门闻犬吠”

  但他们又害怕丢掉“村民”的身份毕竟买豪车、逛商场、打麻将的生活让外人羡慕不已

  村庄正在与他们渐行渐远,他们的未来何去何从,或许连自己都不知道

  每天,太阳刚刚落山,整个庙李村就开始躁动,叫卖声、喇叭声……这种混乱让村民们感到不适,可是,丰厚的利益又让他们特别享受。

  昔日的小村落发展为今日的“一座城”,村民“被市民”,然而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都未能适应。他们说,村里的乱象,他们也试图改变,只是,环境如此,无力改变。

  昔日

  靠种地得温饱

  夏日晚上七八点后,沉寂的庙李村再次迎来沸腾,小吃、衣服、化妆品、手机配件……各种摊位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叫卖声嘈杂。

  这时,71岁的老李就会和其他村民一起闪进村里的祠堂躲清静,他们或三五成群地扯闲篇,或四人一组搓麻将……

  老李说,整个庙李村有9个生产队、近4000人,和每个以姓氏冠名的村庄一样,这里的李姓人是甘肃陇西李氏的一支,明朝洪武年间,随着著名的“大槐树移民”迁徙到了郑州北郊。

  “那时叫冯刘村,后来两姓人逐渐外迁,李氏一族就在此安营扎寨。”老李说,因为当时村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庙宇,于是从清初开始就叫“庙李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庙李村和全国其他农村一样,种地和外出务工是村民两种主要的谋生方式。“靠种地,一年下来仅能保证温饱;出去打工,日子也是过得紧巴巴。”老李说。

  改变

  女儿的嫁妆30万元起跳

  站在庙李村中街向东看,老李指着郑州中方园小区的位置说,以前那里是麦田。而如今,他已记不清上一次拿着锄头下地是什么时候,“以前这时候都该给玉米浇水了。”

  城市的发展,让庙李村的农耕生活停止在90年代末。“从那时候起,村里开始‘卖地’,十几万元一亩。”老李和其他村民一样,拿着征地补偿款在自家宅基地上盖房。

  庙李村的兴盛时间,几乎和市区城中村的改造同步。一时间,它成为“郑漂”一族的又一个驿站。老李说,2000年时7层楼是村里最高的,2006年时9层楼是最高的,到2010年有人盖了16层楼。

  数以万计的外来人口涌入村庄,10多年间,庙李村迅速高楼林立,家家户户靠收租金生活。老李说,如今庙李村也只有“生产队”这个词还能和农村有一丝的联系。

  村民摇身一变成“土豪”,妇女们喜欢穿金戴银,男人们则不论年龄,标配多是腕表。除此之外,这里的人还爱上了旅游,北京、上海、海南、台湾……国内的景点,他们几乎游个遍。

  连给女儿陪送嫁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李说,种地那会儿,女儿出嫁有的仅送几床被子,而如今嫁妆都是最低30万元,“条件好的,可以再送车或房。”

  矛盾

  对“村民”的标签既反感又享受

  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底气也越来越足。“也有烦的时候!”嫁进村里多年的肖华说,她生在江南水乡,在这里,偶尔会觉得烦躁。

  每当太阳落山,整个村子的安宁被“抢占”,只有每天上午9点以后村子才会恢复短暂平静,这时,她就会带上她的贝贝(狗)出门遛遛,“只有这时候,才能呼吸顺畅。”

  和她一样,感到压抑的还有53岁的李想。和其他村民不同,他并没有把房子都转租给“二房东”,而是留一部分自己管理。

  之前曾出现过6楼租户到4楼行窃,这让李想更小心谨慎,每天一睁开眼就蹲在监视器前“放哨”,“你家的房子成天丢东西,租户一打听,就不愿意来这儿住。”

  为了制止高层租户往楼下乱丢垃圾,他多次在大门口贴“乱丢垃圾,罚款100”的警示语,被逼急了,他甚至写下污言秽语以示警告,“只是,环境如此,无力改变”。

  这种乱象让李想怀念曾经“柴门闻犬吠”的安宁。不过,他又反感被贴上“村民”标签。在他看来,自己比那些背着房贷的“市民”过得滋润。

  “可是,静心想想,咱不就是‘村民’。”李想很矛盾,他着实向往安逸的城市生活,却害怕在丢掉“村民”身份的同时,收租的日子也面临终结。李想说,外人往往认为他们“一房万利”,却不清楚他们不为外人道的苦涩。

  担忧

  “我该如何存在”

  和村里老年人怀念往昔的态度不同,这里的年轻人对现在的生活认识两极化——有人特别享受,有人特别担忧。

  “走,耍去!”凌晨2点,当喧闹的庙李村慢慢平静,几个光着膀子的青年开着豪车停在村口,吹着口哨聚拢。对于他们来说,生活衣食无忧,就得追求刺激与激情。

  因为没有手艺,做生意又没经验,那就帮着家人收房租,李然觉得,现在的生活他特享受,而且很坦然。不过,相比李然的洒脱,今年25岁的李华,没考上大学,又因为在家待腻了,就在附近办事处找了份巡防队员的工作,每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而他家有112间标准间。

  出来了,就不想再过以前的生活,李华口中“以前的生活”就是和李然一样,买豪车、逛商场、打麻将。看着村里赖以生存的土地变成商场、出租屋,李华说,走在村子里,有种迷失感。

  村子里还有年轻人选择自己奋斗,李丽大学毕业后每天奔走在郑州的人力资源市场,和这里租住的年轻人一样,她也有找工作的压力,同样奔波。

  在小可看来,李丽是幸福的,而她却弄不清自己“该如何存在”。她说,大学毕业后她有份不错的工作,嫁到庙李村后,很快有了孩子,公婆极力要求她辞掉工作,一心照看孩子。晚上,她会推着小推车带孩子在热闹的街道上闲逛,看眼前行色匆匆的人。小可说,刚到郑州时,她和他们一样,也有着关于事业的梦。

  未来

  村庄,或渐行渐远

  夜渐深,湿气渐重,坐在庙李村中街祠堂躲清静的村民们也散了。老李摸着祠堂里已有400年历史的国槐树陷入沉默。

  国槐树高大的“身影”投射在老李身上,他拖着低沉的嗓音说,这个祠堂倔强地守护着村里唯一没有被高楼侵占的土地。可以后呢?两个“古稀”“老人”,又一次相对无言。

  庙李村一位退休工人告诉记者,他是这里为数不多的有退休金可拿的人,对于村庄,他说庙李村或许正在不自觉地抹掉这些痕迹,但还没有准备好拓上都市的烙印。

  这位老人说:“村民们希望下一代能学点本事,依靠租金过活的日子迟早会结束,将来这里拆了也不用坐吃山空。”

  去年,庙李村组织编写了村志,村民李龙会时常翻阅《庙李村志》,从明洪武年间绵延至今,他兴奋地说着庙李村的过往、现在,却唯独缺了将来。

  村庄,或渐行渐远,最终“长”出新的大楼来,李龙说,能为村子留下点什么,是他最大的心愿。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王庆河)
分享到:

专题

郑州7月开盘

郑州七月18盘入市

2014年业已过去一半,郑州房地产市场的热度。【详情】

激情世界杯 火热购房季

激情世界杯 火热购房季

有足球的地方就有欢乐,有足球的地方就有激情【详情】

验房帮忙团

验房

验房

网站简介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