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行政审批的逐步放权,一些地方的非行政审批事项却在“野蛮生长”。
随着行政审批的逐步放权,一些地方的非行政审批事项却在“野蛮生长”。
季礼摘自《福建日报》
作者:乔新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改革是简政放权的改革。无论是上个世纪80年代实施的自下而上的承包体制改革,还是本世纪实行的简政放权改革,都旨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和效率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管理漏洞,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制度缺失的问题。一些市场主体设法利用我国体制机制转换中出现的制度缺陷,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攫取巨额财富,这种现象被一些改革参与者称为“野蛮生长期”。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看,“野蛮生长现象”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必然会出现制度滞后和某些失误,会让一些人从中获得不当利益,也会破坏现代法治原则,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改革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革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原则,必须随时随地征求人民的意见,并且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改革的唯一标准。在资源配置改革中,消除“野蛮生长现象”,必须强调改革的人民主体性,实际上就是要坚持“程序正义”的原则,既要强调改革的效率,同时又强调改革的公平;既要强调改革的目的,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也要强调改革的手段,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让人民成为改革的主人翁。
改革是一个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过程,改革也是一个社会利益不断分化和再协调的过程。在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应当恪尽职守,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制定改革的方针路线,但是政府不能大包大揽。如果强调政府在资源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改革就会回到政府主导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如果政府在改革过程中不善于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政府承担就增多。改革不是为了建立无所不能的“保姆”制度,改革是为了解决社会资源配置科学性问题,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中国的改革才能成功。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改革是一个不断寻求共识的过程,因此,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辅之以政治体制改革,用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来解决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只要政府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革就会无往而不胜。不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互联网时代出现的共享经济,都是人民群众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逐渐探索出来的资源配置模式。只有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改革才有不竭的动力。
改革是一个促进社会进步的过程,改革也是一个财富不断分配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不断地找到化解矛盾和分歧的途径,另一方面必须及时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教训,以法律的形式将改革成果固定下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降低改革成本,最大程度压缩“野蛮生长期”,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改革具有可持续性。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改革无处不在。当今中国改革与历史上的变革根本区别就在于,中国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是在充分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之上,不断地探索实现人民权利的伟大历史进步。改革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也是为了上层建筑的完善。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体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会使中国昂首阔步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地把握人民主体的基本原则,时刻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追求目标。在改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局部性的社会冲突。但是,只要了解并尊重改革的基本规律,就能勇敢地直面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完善国家的法律制度体系,将改革引向正确的轨道,中国的改革就会消除“野蛮生长现象”。改革不是产生问题的根源,而是消除问题的重要方法。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