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诚实守信,不仅关乎我们的今天,而且关乎我们的未来。正是诚信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
一、当前中国社会诚信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社会失信频率高发。借助于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和微信、微博的力量,越来越多的失信案例得以在第一时间曝露在广大民众面前。
第二,社会失信主体多元。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失信案件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主要是针对假货、假烟、假酒的专项打假行动。
第三,社会失信手段多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防范意识的提高,当前的失信手段也越来越向科技化、隐蔽化的方向发展。
第四,社会失信后果严重。近年来,社会上各类失信现象屡屡发生,加重了人们的戒备心理,买东西怕挨宰、捐钱怕被侵吞,与陌生人交往怕上当,就连面对老人摔倒也害怕被“讹”而不敢扶。
二、培育和践行诚信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1、重教育,推进诚信建设普及化。
首先,要加大教育引导力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设诚信社会,教育是根本。
其次,要发挥社会舆论的正面评价功能。当前,诚信已经是社会生活对人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可的前提条件。
最后,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只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则知其可”。
2、重治理,推进诚信建设法治化。
首先,要完善制度建设。诚信精神的树立、诚信风尚的培育,离不开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但仅靠道德教化、叩问良心是远远不够的。
其次,要严格监管过程。当今社会之所以存在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关键是监管不到位。2008年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带来了全国奶业的危机,但由于事后惩罚力度不足,补救措施不力,导致中国奶业至今都未能完全走出阴霾。
最后,要提高惩戒力度。惩戒属于执行的过程。提高惩戒力度,既包括增加责任主体的诚信成本,又包括现有法律的执行力度。
3、重自律,推进诚信建设常态化。
首先:要强化个体自制力。人无信不立。诚信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做人做事的准则。我们骨子里的一股正气哪里来?诚信就是最基本的给养。
其次要把诚信升华到信仰层面。目前的社会诚信问题,已不单单是经济信用的严重缺失,更是冲击人类的基本道德信念、瓦解社会的信任心理、扰乱人的心灵秩序的精神问题。
诚实守信,不仅关乎我们的今天,而且关乎我们的未来。从前,正是诚信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今天,它更是日益凸显出巨大作用。积极倡导和培育以“诚信”为基础的核心价值观,加强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是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有效途径。(张红)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