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和实施了精准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和实施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方略,扶贫开发取得了新的成就。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还有6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仍然没有摆脱贫困,仅河南省就有430万左右的农村贫困人口。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站。
加强党的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主要经验就是一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也必须进一步依靠和加强党的领导,把我党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威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我们要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中心任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上来,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同时,要切实落实谢伏瞻书记在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县动员会议上提出的“紧盯责任落实”的明确要求,抓好层层落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把资源和力量聚集到脱贫攻坚上来,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主要党政领导亲自抓,逐级立下军令状,逐级把责任落到实处,确保各项脱贫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真正抓出成效。
突出精准施策,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是脱贫攻坚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此后,习总书记多次明确提出这一要求。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作为贫困人口规模较大的省份,河南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讲话精神和谢伏瞻书记提出的紧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效的要求,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坚持五条途径、实施五项举措、强化五个保障”,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真正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要求,抓住精准关键,找准穷根,明确靶向,切实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搞清楚,在此基础上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尽快实现全体农村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
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以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贫困地区的发展,归根结底要激发出内在活力和动力,产业扶贫可以促进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脱贫攻坚必须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其重点是,一要把扶贫资金主要用于产业扶贫。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在投向上要求80%用于产业扶贫,着力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为突破口,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调整种养业结构、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推进产业扶贫。二要把脱贫攻坚融入“四化”同步发展进程,以产业发展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能力。尤其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贫困人口进城就业,不断增加收入。三是要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等比较优势,突出特色,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发展特色经济,拓展贫困农民增收渠道,走出一条依靠特色产业发展改变贫困地区命运的发展之路。要注重瞄准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搞不切实际的项目。突出选择有特色、有规模、有优势、前景较好的产业,优先进行品牌培育,有条件的要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富裕乡村。实现创建一个品牌、兴起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的目标,确保贫困农民增收有稳定来源。
加强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为了提高对贫困人口的培训精准度,要瞄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不同需求,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继续以“雨露计划”为载体,积极开展产业技能培训;以“阳光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以“就业培训”为依托,大力开展就业技能等级培训,以职业院校为阵地,大力开展校企联合的订单培训。通过精准培训,确保贫困群众都能够切实掌握一两门实用技能、实用技术和致富门路,不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解决联系和服务贫困农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可将培训班办到贫困农户家门口,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学到一技之长,真正得到实惠,确保通过素质提升,实现脱贫致富。
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形成脱贫攻坚合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要充分拓展和挖掘社会扶贫空间和潜力,凝聚起全社会共同担当、共同奋斗的力量。谢伏瞻书记在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在脱贫攻坚战中,全省上下没有旁观者、局外人。要举全省之力、集各方之智,在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主导作用、强化专项扶贫基础保障作用的前提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力量参与进来,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工作格局。要进行更广泛的社会动员,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做到重心下移到贫困村、帮扶对象明确到贫困户,帮扶效果可持续,实现社会帮扶的精准化、科学化。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社会扶贫爱心信息平台,实现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意向与贫困户脱贫需求对接,建立有效协调和监管机制,确保善款精准用于扶贫对象。汇各方之力,聚各方之财,形成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局面,以全社会的合力和凝聚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焦国栋 河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