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习主席强调,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习主席强调,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一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必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
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
习主席指出,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实践证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邓小平指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了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实现了市场、资源、投资对外深度开放融合,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实践证明,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加速融合的时代,只有打开国门搞建设,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才能获得更多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乃至机遇,才能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长期探索与不懈努力。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开放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建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1992年,开放长江沿岸芜湖、九江、岳阳、武汉、重庆5个城市;随后,又开放合肥等17个内陆省会城市,并逐步开放内陆边境城市,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断推进开放理论与实践创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谱写了我国对外开放新篇章。从APEC领导人聚首雁栖湖畔到G20首脑相约西子湖边,从“一带一路”赢得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到多个自贸协定落地生效,从上海自贸试验区如火如荼到北京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从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货币篮子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投入运转——今天的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同时,我国逐步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在逐步健全。
当前对外开放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对外开放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潮流中的机遇与挑战。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各种交往工具愈加便捷,世界地理时空大大缩短,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加密切。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促进了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虽遭遇世界经济疲弱、发展失衡、治理困境、公平赤字、保护主义等困难,给我国参与全球化进程带来诸多挑战,但其深入发展之势不可逆转,我们必须在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抓住机遇、化解挑战,乘时代之势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变中的机遇与挑战。世界经济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入调整期,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繁荣的关键。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改革创新潮流奔腾向前,人工智能等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升高。与此同时,我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大幅提高,同国际社会的联动互动更加紧密,并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者和稳定器。这都是我国面临的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同步上升,多边贸易谈判举步维艰,各方围绕利益、规则的博弈日益激烈,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的机遇与挑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劳动力成本攀升,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任务更加紧迫。同时,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市场规模庞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产业配套齐全,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开放型经济仍然具备综合竞争优势。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倒逼下,我国加工贸易加快转型升级,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外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明显增强,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如何因势利导、乘势而上,推动开放型经济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成本、价格优势为主向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方向。
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习主席指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加速融合的时代,我们必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世界经济的大海,是回避不了的。习主席强调,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这就需要我们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建立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的体制,不断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需要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推动同更多国家签署高标准双边投资协定、司法协助协定,争取同更多国家互免或简化签证手续;需要构建海外利益保护体系,完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措施,完善风险防范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同国际金融机构合作,积极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设,发挥丝路基金作用,吸引国际资金共建开放多元共赢的金融合作平台。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加强内陆沿边、沿海、边境、跨境建设和合作,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是实现全面开放的必由之路。完善内陆沿边地区口岸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形成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深化沿海开放,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发挥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环渤海及港澳等地发展优势,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带动大区域整体发展;促进内陆开放,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打造国际性竞争新优势。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需要我们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完善对外贸易布局,加强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加强产业链分工合作,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巩固出口市场份额,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鼓励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稳定资源性产品进口,合理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积极搭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金融服务平台,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和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作者 宋艳丽 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