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会带来一些冲击,而且这些冲击还可能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延伸。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善于运用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核心要点:
■ 事实证明,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总体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发育不足,制造业和房地产供给过剩、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五大政策支柱”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学会“弹钢琴”,推动各项政策措施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
■ 精准思维强调具体和实效,要求施策精准到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上要着眼于打持久战,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致力于打歼灭战,抓住关键点,精准地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会带来一些冲击,而且这些冲击还可能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延伸。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善于运用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方法分析研究经济运行规律、总结汲取国内外应对经济问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创造性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关键矛盾、核心问题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意义。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从哲学高度出发,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一、分析判断经济形势要有辩证思维
面对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经济形势,要自觉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善于牵住“牛鼻子”,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
首先要解决对经济形势“怎么看”的问题。对经济形势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要讲“两点论”。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另一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在新常态下呈现新特点。长期看,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近期看,则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
还要讲“重点论”,新常态下的主要矛盾是供需关系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表现为供给侧的结构性、体制性和素质性突出问题。事实证明,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总体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发育不足,制造业和房地产供给过剩、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其次要解决经济发展“怎么干”的问题。既然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是供需错配,并且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那么解决问题的发力点就必须放在供给侧,必须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均衡向高水平供需均衡的新跃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二、落实政策措施要有系统思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五大政策支柱”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学会“弹钢琴”,推动各项政策措施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
抓好政策的统筹落实。要深入研究政策措施之间的关联性、联动性和耦合性,抓好统筹落实,使各项政策措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例如,宏观政策与微观政策要有机结合,既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又要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放水养鱼”,让企业通过创新去创造有效供给、开拓消费市场。再如,产业政策、改革政策与社会政策要相互配合,落实功能性产业政策,加大力度推动改革措施落地,要坚决守住民生底线,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稳定器”作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注意区分层次、分类推进。“五大政策支柱”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了良好环境,但各有要诀、各有重点,必须注重细化分解,分清轻重缓急,有序出台、有效实施,确保有秩序、有步骤、有层次地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的转变。
把握政策实施的时度效。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情况,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的实施力度和进度,该中央和省里统一安排的不能抢跑,该抓紧推进的不能拖延,该试点的不能急于在面上推开,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能超前推进,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
三、完成重点任务要有精准思维
精准思维强调具体和实效,要求施策精准到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上要着眼于打持久战,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致力于打歼灭战,抓住关键点,精准地完成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对五大重点任务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靶向施策、有的放矢。去产能主要解决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去库存主要解决房地产库存大和户籍改革滞后问题,去杠杆主要解决金融风险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降成本主要解决企业交易成本、税费成本、要素成本、财务成本等过高的问题,补短板主要解决精准扶贫、科技创新、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等薄弱的问题。
要有精准的执行力。完成好五大重点任务要做好“加减乘除”,落实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又会有所侧重,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对全国来说,当务之急是必须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减少结构性过剩产能;对地方来说,则要正确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关系,坚持寓稳增长于结构性改革之中。
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精准完成好五大重点任务,前提是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把握规律。当前一些重点任务和措施因为落实不够精准,导致“大水漫灌”。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对每一项重点任务和措施都要严格落实、严格检查,真正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四、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要有底线思维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会带来一些冲击,而且这些冲击还可能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延伸。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善于运用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要有短板意识。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可能皆大欢喜,产业会此消彼长,企业会优胜劣汰,就业会转岗换岗。特别是眼下一些正在发愁的企业可能会更愁,甚至关门倒闭。对这些问题相对严重的地区、行业和企业,要根据情况分类处置、对症下药,或关停并转,或支持扶持,或改革创新,或强身健体,或清淤消肿。
要有原则意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改、改什么,必须坚持政治原则和底线,要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
要有风险意识。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产生的各种阵痛、矛盾和冲击,要未雨绸缪、施治有方,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努力把各种风险化解在源头。比如处置“僵尸企业”,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注意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要更加细致地做好社会托底工作,防范引发社会风险。
(作者: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王云生)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