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新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史上的里程碑。《讲话》把文艺繁荣兴盛和民族复兴伟业高度统一起来,认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新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史上的里程碑。《讲话》深刻阐发了社会主义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一系列有关文艺发展和繁荣的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划定了遵循、标示了航向。
《讲话》把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升到新高度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历来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总把自己的理论命题和问题阐释同历史条件、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由这一学说的实践性品格所决定的。《讲话》也突出了这一点。《讲话》开宗明义地指出:“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这个问题,首先要放在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来审视。”这就把对文艺问题的研究一下子提升到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潮流当中。那么,如何看待这个“发展大势”呢?依照《讲话》的说法,那就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如此一来,就让我们看清了在这重大历史关头,重视文艺工作,发挥文艺作用,让文艺“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有其新的特殊的需求和必要。文艺家们只有全面准确地反映这一现实,生动具体地描述这一时代特色,才能站在“发展大势”的制高点上,洞悉时代脉搏,预见光明前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讲话》把文艺繁荣兴盛和民族复兴伟业高度统一起来,认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一切影响社会、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讲话》把文艺放在如此崇高的地位,将文艺与时代作如此紧密的联系,这不仅是对文艺功用的科学判断,而且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文艺观的有力推进。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只要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其创作主体性的能量就会如同火山迸发一样释放出来。“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作品,就会像雨后春笋般地冒出大地。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就会成为文艺家们自觉的选择。从实现宏伟战略目标的高度认识文艺工作者的担当和作用,是《讲话》对繁荣文艺规律的新把握。
《讲话》给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增添了许多新内容
《讲话》说了许多新话,提出许多新命题、新判断,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宝库增添许多新内容。其中有些内容,表面上看是常规的,如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但由于它紧密结合时代新状况,直面变化了的新形势,因之依然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以“文艺为人民”为例,这在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长河中是并不鲜见的。但是,《讲话》把它定义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确认它是决定“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讲话》认为,只有“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为人民服务”应是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些言简意赅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文论史上不仅划清了不同社会制度之间文艺属性差别的界限,而且通过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的逻辑阐释,通过呼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拆除“心”墙,做到“身入”“心入”“情入”,这样就把“文艺为人民”的问题提到了更高的层次,并且给人民美学观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讲话》论述了什么是好的文艺作品,论述了“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的标志。《讲话》提出了“文艺是世界语言,谈文艺,其实就是谈社会、谈人生”的观点,提出了“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的见解;认为“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讲话》认为“大凡伟大的作家艺术家,都有一个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阐发了“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的看法。《讲话》阐发了要创造好作品,“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的意见;以全新的眼光关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以全新的政策关注“民营文化工作室、民营文化经纪机构、网络文艺社群等新的文艺组织大量涌现”;《讲话》主张“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主张“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讲话》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的表达,升华了“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法;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重新界定了评判和鉴赏文艺作品的标准。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内涵的丰富、论域的拓展。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