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水平必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相适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治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这显示出我们党对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高度重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社会治理被赋予新内涵
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水平必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相适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治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和公民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增强,人们社会治理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国家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治理模式不断创新,为人们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有力推动了从政府行政管理本位向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转变。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社会治理,尤其是基层社会治理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切实提高公众的满意度,让公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会组织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按照共建共治共享要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当今,蓬勃发展的社会组织承担起社会治理的部分职能,在引导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整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由社会组织依法提供和管理。依法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监管,推动社会组织规范自律,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基层社会治理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和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的基本结合点,不仅直接决定着社会治理的整体效果,而且关系到国家整体政策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国家治理的整体水平。
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国社会治理是按照党委领导的原则组织进行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这是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开展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提,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方向,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将基层社会治理同基层党建相结合。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服务群众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总体而言,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过程中,要坚持把基层社会治理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架构,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体制和机制;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范围,使党的建设覆盖到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及企业,增强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和影响力;注重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紧抓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党员干部的学习和再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完善基层党建及其评价考核制度,将基层社会治理内容及其现代化建设要求融入工作内容和考核目标中,并按照一定考核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考核与反馈,实现约束与激励并举。
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过程中必须重视协同治理,形成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积极搭建和完善政府与社会协作平台、基层民主协商平台和相关信息服务平台,统筹社会资源,拓展公民尤其是流动人口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方式,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合力。充分发挥各社会治理主体的作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宣传,强化公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意识,按照治理主体的特点科学分工,充分发挥其在具体社会治理中的优势和专长。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广泛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环境。紧抓基层社会组织培育建设,定期开展公众教育培训,以提高社会组织自我发展能力,组织并引导公众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活动中来。
社会治理重心的下移离不开法治保障。加强基层领域的立法、执法工作,结合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基层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加强基层普法教育,定期开展普法宣传和教育,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主张权利、解决纷争,为基层社会治理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基层干部队伍法治意识培养,引导干部队伍重视法治建设,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尤其是干部队伍的法律素养,进而提高政府法治水平。
树立信息化思维,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和方式也发生着变化。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过程中,要积极推动基层政府政务信息的整合和共享,不断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尤其是基层政府的电子政务网络和统一信息平台建设,使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更加高效和便捷。围绕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重要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数据共享平台及信息,积极推动构建跨部门、跨地区协同治理系统。结合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战略,加强基层政府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数据信息开放共享,增强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
(作者:王东旭 郑慧,分别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