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财经 娱乐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车 房产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医 科技 法制 城建 体育 公益 视频 商城
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社会学 > 正文

社会分层:消费理论研究的重要维度

2016-03-28 16:1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摘要] 追溯西方消费理论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西方经济学一直占据着消费理论研究的主流,侧重于对影响消费行为的各种经济因素,以及社会生产过程中消费活动的地位、作用的研究。可见,鲍德里亚把物品和消费看作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较之凡勃伦更进一步,将消费行为上升为社会结构的逻辑。

  【光明日报·理论·实践·知行论坛】

  追溯西方消费理论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西方经济学一直占据着消费理论研究的主流,侧重于对影响消费行为的各种经济因素,以及社会生产过程中消费活动的地位、作用的研究。直到19世纪,随着西方社会的巨大变迁,消费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日益显著,与消费相关的时尚休闲等生活方式进入社会学家视野,消费社会学得到飞速发展。

   阶层地位与消费行为

  社会分层理论由德国学者韦伯最早提出。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阐释,经济因素固然影响着个体的阶层地位,但它绝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经济地位相似,但社会生活方式和名望不同,个体的阶层地位也会有显著差异。社会上时时刻刻存在的并不是阶级,而是等级,与生产中的所有关系一样,等级关系在消费领域中也通过与市场的交换关系来实现。韦伯认为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生活方式将影响人们的消费方式和偏好,进一步将人们归属不同的“生活圈子”,从而影响人们的社会分层。

  不难看出,韦伯的有限经济决定论首次明确地将社会声望、经济因素与等级地位联系起来,阐明人们的生活方式体现社会地位,既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又受到诸如社会声望、职业、政治地位的影响,因此,地位分层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决定的。韦伯将消费方式与社会结构相结合,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层理论,为后来的多元分层视角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路径。不过,现代性的消费为生活方式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以及与阶层群体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相关联,是韦伯理论没有涉及的领域,也为后来的研究留下了无尽想象。

   精神消费的发展

  德国学者齐美尔率先提出了“时尚消费”的概念,指出在现代社会中,消费是中上阶层引领新时尚的需要。首先,作为社会再生产的一种区分机制,“时尚是根据社会需要产生的,一方面是既定的圈子与其他社会圈子分离,同时使一个既定的社会圈子更加紧密”,指出了消费既分化着圈子,同时也同化着圈子,以此为行动逻辑构建着社会分层,其内在机制正是社会各个阶层、群体通过时尚消费来分化和整合的。其次,作为一种补偿机制,消费能够提升个体在社会区分中的位置。“时尚一方面意味着相同阶层的联合,意味着同一圈子拥有相同的属性和特征。另一方面,不同阶层和群体的人们不断地通过消费打破着界限。”最后,齐美尔指出了上行下效的社会性模仿在时尚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即上层阶级消费的“示同”和中产阶级与下层阶级的“示异”共同构成消费的动力,在下层阶级不断模仿和追逐上层阶级的过程中,形成了短暂的、动态的、发展的时尚。

  可见,时尚的作用一方面使同一社会阶层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又使各个阶层之间等级分明。齐美尔注意到了现代化的生产水平和文化发展,促使人们追求商品差异和个性的丰富内涵,对时尚的分析实际上表现出了符号意义的重要性,也为解释“模仿消费”奠定了基础。

   异化消费的兴起

  美国学者凡勃伦在其著作《有闲阶级论》中阐释了“新贵阶层”的“炫耀性消费”并不是盲目的挥霍和浪费,而是为了通过夸张的炫耀财富获得社会荣誉、声望和地位,从而满足个体社会性的尊严。著作的副标题“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则说明他将消费和有闲阶级及所有权制度充分集合,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切入,旨在阐释有闲阶级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独特的消费方式。炫耀性消费的商品包含两种效用,一是实际使用效用,二是炫耀性消费效用。消费的内容和强度是由人们所在阶层的消费水准决定的,如果消费水平不能达到群体的要求,就会受到排挤,所以这种炫耀性消费折射出的是“阶层之间的攀比”,说明消费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重要的是其行为与社会地位相联结的社会意义。异化消费的过程实则由“外部强加”转化为“内部主动”消费。

  凡勃伦这种将宏观社会结构发展变化归因于个体心理因素的研究路径虽有失偏颇,但对于启迪我们从心理因素入手,开启现代消费主义理论中消费者心理和欲望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是一个崭新思路。同时,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和齐美尔的时尚理论结合起来形成的现代消费理论的“齐美尔—凡勃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社会地位影响消费的动因。

  符号消费的繁荣

  法国学者鲍德里亚是研究消费理论最具代表意义的后现代理论家之一,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物的体系》中,其关于物品和消费的阐释为后人理解基于商品的生产、使用而形成的现代生活方式提供了全新视角。鲍德里亚以符号学为切入点,从人们对物的消费中,看到了蕴藏其中的“符号意义”。他坚持从个人与物品间的关系看待消费与需要,突出消费对日常生活实践的重要作用,关注物品或其品牌具有的名誉和声望,即消费的差异变成了品牌符号所代表的差异,解释了物品本身所处的地位差异与社会结构差异的不谋而合。在他看来,现代物品体系的秩序是一种社会结构的安置,我们消费的一切物品都变成了象征或是代表符号的一部分,消费者会通过消费来找寻自己在社会阶层中的位置,符号消费实质上是对人们社会身份的建构,因而符号消费的目的在于对差异的追求。表面上,似乎消费社会是公平和自由的,事实上,人们所属社会阶层的消费的相似性、阶层内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恰恰制约了阶层内成员的消费行为,人们并不是因为需求而购买,而是为了获得商品的“符号意义”去购买。因此,消费行为体现的并不是人与商品之间的关系,而是人与人、人与阶层、人与社会的关系。

(责任编辑:张释文)

专题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理论豫军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以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