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升我国在全球市场中配置资源的能力,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虽非易事,但一定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跨过的又一个关卡。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在这份长达148页、历次篇幅最长的五年规划纲要中,一些新看点、新提法备受各方关注。比如,其中明确提出: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历史上,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并不鲜见,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如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开始陆续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而之后这些国家的发展动力减弱,收入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一个国家可以靠着最初的发展战略和机制,实现由贫穷落后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但往往在这之后都会遇到发展瓶颈,很难再靠原来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不能顺利完成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动能切换,就会陷入经济长期停滞。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8000美元左右,按照既定增速,5年后我国人均GDP将站上1万美元大关,接近世界银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我国也站到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时代路口。这也是为什么,近来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增长动能切换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靠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动能切换。具体来说,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
创新是灵感的迸发,来源于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人类思维活动,所以,谈创新就离不来人才的培养。要做好人力资源开发,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全社会的创新能力,逐步弥合高技术劳动力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为创新驱动提供人才贮备。
创新也需要良好的环境,需要厚植创新创业的沃土,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推动草根创业创新热潮;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科研创新上来。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带、增长极、增长点,不断拓展经济增长的空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区域也有望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我国第三个区域经济的增长机遇。这一战略将把京津冀三地打造成一支团队,按照功能定位各展其才,同时又实现彼此的优势互补,有利于特色产业的集聚和发展以及资源的合理调配,形成“1+1+1>3”的效果。京津冀一体化的实施,也将为我国创建更多城市群提供战略参考,最终形成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升我国在全球市场中配置资源的能力,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263亿美元,增长5.6%。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80亿美元,增长14.7%。高水平双向开放成就斐然,我国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现,国际产能合作步伐加快,高铁、核电等中国装备走出去取得突破性进展,既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带动相关国家共同发展,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优质产能,为“中国制造”逐渐打开了国际市场的无限发展空间。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终还要落到增强人民“获得感”,改善民生福祉上来,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毕竟只有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了,国家才称得上富强。这其中包括如期实现全面脱贫,缩小城乡差距,也包括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等。
我国是一个领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国,经济体量也位居全球第二。这使得我国在面对困难的情况下,有着比其他经济体更充分的回旋空间和战略纵深;再加上我国特有的制度优越性,与很多其他国家相比,政府决策更加灵活,能够及时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应对危机和挑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虽非易事,但一定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跨过的又一个关卡。(唐华)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宣传阐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领亿万河南人民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事业。为此,从即日起,本网开设“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专栏,陆续刊发专家学者的系列理论文章,以飨读者。【详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这为以金融改革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机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