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红木门作为一种高档木门稳居木门产品首列,不得不说它本身的实力够雄厚,但因消费者对红木门知识知之甚少,往往在选购红木门时,无法辨别好坏,一些不良商家利用这一漏洞,以次充好,行业乱象横生。
红木门作为一种高档木门稳居木门产品首列,不得不说它本身的实力够雄厚,但因消费者对红木门知识知之甚少,往往在选购红木门时,无法辨别好坏,一些不良商家利用这一漏洞,以次充好,行业乱象横生。
消费者难以辨别红木门好坏
另外,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造假手段——胶磨。专家告诉记者,胶磨家具不打蜡、不上漆,与白茬家具几乎相同,现在很多消费者为了检验材质的真假,往往会要求商家不在家具表面进行任何处理,验货后再打蜡或者上漆,但是有了胶磨的手法,“白茬”家具也不保险了。与材质可识别不同的是,商家在红木门上的造假几乎让消费者无从辨认。
专家表示,工艺上的造假欺骗性更大,例如先前被媒体曝光的上色木门,就是将红木门着色来掩盖木门本身的瑕疵,让木木呢的品相诱人。消费者要想看到真实的材料,除非将漆膜打磨掉。使用胶磨的方法是为了掩盖使用白皮、拼补料以及烘干不到位的问题。而整个胶磨的过程非常简单,就是在打磨的时候涂上胶水,然后用力抛光,反复操纵两三次让胶水渗透进家具,为了掩盖白皮或拼补料,在胶磨之前还会涂加颜色。经过胶磨处理的木门在品相上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一些红木门甚至还具有“包浆”的光泽。实际上,胶磨对木门的损害性极大,由于胶水含有大量的甲醛和苯,这些有害物质渗透木材,几年内都无法挥发,对人体极为有害。胶水将木门的毛孔堵死后,让木门内的水分无法挥发,即使材料烘干不到位,木门在使用前几年也不会开裂,但时间一长,木门的稳定性会大受影响并且无法修复。同时,毛孔被堵死的红木门无法产生包浆。
新国标需落到实处发挥真正效应
按照国家2012年8月1日出台的强制性标准《红木家具(红木家具装修效果图)通用技术条件》(GB28010-2011)要求,从标准出台之日起6个月后,所有在售红木门都必须符合新标准,否则禁止销售。这也就意味着,2013年2月1日之后,红木门必须标配“1书、1卡、1证”方可进行销售。业内人士称,这种新规则是对红木门身份和质量的三重保证,也是责成品牌对红木门真实信息明确化的手段,将有效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风险。理论上新国标的出台能有效遏制红木门市场乱象丛生的现象,但是在实践中,却难免成一纸空文,上有政策,商家下有对策。
大部分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红木门都是根据销售商的介绍,真正懂行情的消费者为数很少,更不用说红木的型号、等级等一些专业的行业标准了。消费者只是从红木门的外表选取,仅仅靠的是自己的感觉和商家的讲解,可是在多数的红木门的卖场里,卖家会根据消费者对红木门的了解多少而选择性的讲解,对于那些收藏家,他们会介绍得详细一些,而对于不懂行情的消费者,则只是简单介绍一下红木门的产地、规格等一些信息,对于区别红木门真伪的木材,卖家是很少介绍的,这就导致了消费者购买的红木门真伪不明。但是,红木并非是单一的一个树种,而是一类木材的统称。卖家只是以统称代替了具体的树种,其实就是一种欺骗行为。
有专家表示,消费者在购买红木门时,应特别注意签订的合同。在合同中,商家首先要明确按照国家规定的五属八类标注材质名称,而不是笼统写一个俗称;其次要注明交货方式和售后服务详尽事宜;最后还要写清实施“全保真假一赔二”的服务流程。
红木门产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受到消费者青睐,具有浓重的民族文化色彩,红木门企业应该谋求企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产品的本性,不要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只有这样才能使行业井然有序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红木门的珍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