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频道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周口文化大讲堂办成了老百姓心中的“百家讲坛”

2012-08-14 08:25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8月9日,提起曾经在文化大讲堂听过的名家讲座,周口市川汇区纺织路小学教师李智慧激动地说:“听说卢勤这样的教育大家来周口,我带上学生和家长们去听,很多家长听得都流泪了。大讲堂搭起了专家学者与群众交流的平台,是非常好的惠民工程!”

  把以前党委政府部门举办的封闭型讲座,办成开放型、公益性讲座,从而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周口市举办文化大讲堂的出发点。2007年以来,周口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以“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为目的,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做客文化大讲堂,把大讲堂办成周口市民身边的“百家讲坛”。目前,文化大讲堂已进行49期,受教育群众达10多万人。

  突出市民主体,是周口文化大讲堂成功的关键。邀请不同领域的知名学者走进文化大讲堂,贴近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做到雅俗共赏。市民程鹏说:“以前要见这些专家学者多难呀。现在市里把他们请过来给咱老百姓讲,还是免费的,这是党和政府为咱老百姓办的一件大好事!”

  文化大讲堂为周口干群理论学习开辟了新途径。每期讲座的听众中,市直党员干部占50%以上。大讲堂多次以扩大的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的形式进行,成为党员领导干部提高素质和执政能力的大课堂。

  文化大讲堂在全市倡导了崇尚知识、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不少市直单位邀请大讲堂名师加课开‘小灶’;县市区纷纷仿照大讲堂设坛论道;市县乡各级党委中心组以大讲堂为契机,邀请名师名家讲课,推进了学习型机关建设。”周口市社科联副主席王伟宏介绍说。

  周口市文化大讲堂的成功得益于运作模式的不断创新。大讲堂采取宣传部门主导、整合各单位资源、形成社会合力、吸引企业赞助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公益性定位的路子。

  “文化大讲堂找准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切入点、定位上的高起点和群众的兴奋点,我们要把‘文化大餐’源源不断地端上‘群众餐桌’,努力提高文化惠民活动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周口市委书记徐光说。(记者张 靖 通讯员王 霞)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