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狠抓党风廉政建设 崤函大地扬清风
2012年10月以来,三门峡市频频被主流媒体关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求是》杂志、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等,先后对该市转型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作了重点报道。
作为我省最西部的省辖市,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何以如此引人注目?
党风廉政是关键。该市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工作思路新,工作落实实。”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2012年多次作出批示,高度评价三门峡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得好,经济社会发展效果明显。
领导“示”廉
廉政建设关键在一把手。
针对一把手权力大、廉政风险点多的实际,三门峡通过科学界定权力、公开权力运行、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履责监管、抓好预警防控等措施,初步建立起一把手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切实推进一把手廉洁从政、规范用权。
市委、市政府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对党风廉政建设各环节全程参与、全面负责。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全市一把手的“廉政套餐”,不断根据新形势增添新内容,带来了清新的廉政之风。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市委书记杨树平引用发生在三门峡的“廉政始祖”召公的故事,给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一把手上课。
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做客电视台,就反腐倡廉建设、从政道德体会等各抒己见,并在《三门峡日报》发表廉政建设文章。这种把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的形式,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促进了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引领作用的发挥。
领导“示”廉由理念逐渐演变成自觉行动。
净心“养”廉
三门峡市多层次、分岗位、宽领域的廉政教育,汇成了反腐倡廉的宏大旋律。
警示教育注重接近性。三门峡市近年发生了几起县级和市(厅)级干部腐败案件,市委在深感痛心的同时,敢于正视,态度鲜明:不回避,不遮羞,不护短。时常用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身边人,向党员干部敲响警钟。2012年全市共组织235批5万余人次开展了警示教育活动。
关爱教育突出“暖色调”。在全省率先开展从政道德教育活动,突出“为政尚德,以德促廉,永葆纯洁”主题。4次邀请中纪委等部门领导专家为全市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作廉政报告,进行心理疏导。各级各部门高规格、大规模举办“崤函清风”廉政大讲堂800余场次。廉政大讲堂在城乡“遍地开花”,成为党员干部以德养廉新载体。
对于关爱教育,党员干部感慨万千:“这种关心和爱护,非常必要、及时、重要……”
提醒教育绷紧廉洁弦。上廉政党课,廉政谈话……日常提醒教育大家廉洁从政。在12月19日举行的全市领导干部廉内助座谈会上,领导干部配偶和妇女干部纷纷作出廉政承诺,表示要把好家门,树好家风,自觉参与家庭助廉活动。重点时段提醒倡树清廉之风。过年过节,党员领导干部都能收到类似“年年岁岁常思‘廉’,传统佳节倍思‘清’”的廉洁提醒短信。纪检监察部门下发廉洁过节通知,连续开展5个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月活动。对此,干部群众深有感触:“三门峡节日期间请客送礼之风越来越淡了,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越来越盛了。”
文化教育根植廉政理念。“廉政始祖”召公棠阴听讼、问政于阡陌;道家始祖老子在函谷关著述《道德经》;刘少奇同志在渑池写就《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如何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廉政教育资源,以廉育魂,以文化人?三门峡整合资源,组团发展廉政教育基地,突出“勤政为民”、“修德养廉”、“革命传统”主题,在全市建成以甘棠苑、函谷关修德养廉馆、刘少奇旧居为重点,横向各异、纵向互补的廉政教育基地体系,充分发挥基地教育功能,倾力打造地域特色浓郁的“崤函清风”品牌。
肃纪“督”廉
三门峡市纪检监察机关整风肃纪,持续抓监督检查,为经济社会发展“清障拓路”。
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督廉、述廉、评廉”活动。全市1116名县级领导干部把“一岗双责”和个人收入、住房等情况面对面说给群众听,干部职工、社会人士现场质询、评议,对评议差的干部实行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全市派出10个巡查督廉组,对单位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共查找具体问题499个,对轻微性、苗头性问题督促整改,对涉嫌违纪问题组织调查处理。“三廉”活动让群众想监督、敢监督、真监督、能监督,对党员干部监督常态化,受到中央纪委党风室、省纪委高度关注。
向“消极腐败”“亮剑”。从2012年4月开始,集中开展治理庸懒散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专项活动。2500名各方代表投票产生确定30个政府职能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为重点评议单位。12月17日至27日,该市对30个重点评议单位开展电视公开评议,现场群众与场外群众就有关问题和汇报单位进行互动,群众提问或提出建议,汇报单位主要负责人作出回答,相关专家进行点评。评议动真格、群众真参与、媒体真监督,使一些单位领导“慢不得”、“坐不住”、“快起来”。近期,从286个单位1000多个科室及服务窗口的明察暗访情况看,违反工作纪律的人少了,工作节奏快了,服务热情周到,前来办事的人纷纷说“好”。
严厉惩处违纪违法行为,发挥严惩腐败的威慑力。全市集中查办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腐败案件,收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堵塞漏洞、防范类似问题发生的综合效果。
强化监督检查,营造廉洁高效服务环境,极大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措施落实。
用人“导”廉
“廉洁从政、公道用人”,用人导向是方向,是标杆。
王玺光是交通系统的一名无党派干部。他爱岗敬业,经常深入施工一线,为“大交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他被提拔为市交通局副局长,“不公关,不跑要,没想到能得到提拔重用。”王玺光非常感慨。
不让勤政廉政的老实干部“吃亏”,成为三门峡市选人用人环境风清气正的生动体现。
公开、公正、公平的用人导向,向“跑官”“要官”者亮起“红灯”,让权力寻租失去“市场”,倡导正气,树立新风,群众满意,干部气顺。一批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在推进“四大一高”(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中作出突出贡献、长期在艰苦环境下工作的干部,群众公认度高的干部,在换届和干部调整中被提拔重用。
正确的用人导向,“导”出一批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
2010年,三门峡市选派363名机关干部到基础差、发展慢、问题多的村担任为期三年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这本来是个“苦差事”,但出乎意料的是,全市竟然有2300多名机关干部主动报名要求到条件差的农村去工作。
市教育局督导室主任吴文峡担任卢氏县东明镇火炎村第一书记后,探索并实践信访工作“五步工作法”,带领村三委争取资金211.7万元为村民办实事。2012年10月,吴文峡被提拔为副县级干部。像他一样,全市目前已有28名第一书记被提拔。
“到基层去,到农村去。”不经意间,这句话竟然成了三门峡市党员干部的“流行语”。
正确的用人导向,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门峡在全省规模经济竞争力排名由2008年前的10多位上升为当前的第五位,人均GDP超过7500美元,达到东部发达地区平均水平。实施“四大一高”战略,抢占转型发展制高点,近期谋划的6个千亿元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制度“保”廉
腐败问题重在治本,治本重在机制制度建设。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吴云说:“要通过健全完善机制制度,努力消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三门峡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制度,强化权力监督制约,着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破解反腐倡廉难题。
在全省首家实施“大纪检组”派驻统管模式。撤销原机构,由市纪委监察局直接成立10个派驻纪检监察组,覆盖市直71个单位,形成了市纪委管面、派出机构管片、单位管点的纪检监察工作网络。“大纪检组”全程参与被监管单位“三重一大”事项,实现“人财物”与被监管单位彻底分离,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更加主动。2012年12月7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纪检监察机关改革与创新理论研讨会上,全国知名廉政研究专家对这一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大胆创新、大胆实践”。
在全省率先把村纪检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三组合一”,在各行政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强化对农村民主决策和执行情况、村级财务管理、热点问题监督和村干部日常监督。渑池县南村乡南洼村采购滴灌设备,十几天后运来的却不是原定企业的产品。村务监督委员要求施工队重新采购原定企业产品,挽回经济损失3万元。作为该市推进农村民主监督体制改革试点,渑池县荣获首届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提名奖,被评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
在全省较早成立预防腐败局,深化预防监督,构建具有三门峡特色的“大预防”工作格局。在省辖市中率先开展工商界“反对贿赂 公平竞争”联盟活动,拓展社会领域预防腐败工作,并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估。
崤函清风扑面来,三门峡党风廉政建设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