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 夏邑52位农民获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 2013年11月15日 08:19

  • 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夏邑县第二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已经开课。一名讲师正在给学员们讲解蔬菜病理知识

夏邑县第二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已经开课。一名讲师正在给学员们讲解蔬菜病理知识

  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摘自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东方今报记者 陈涛 倪政伟

  见习记者 李文学/文图

  有一种农民叫新型职业农民。

  在我省夏邑县,现在已经有了52名这样的农民,他们也是我省首批获认证的新型职业农民。有文化、有道德、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成为他们共同的特点。对他们来说,“农民”一词已从身份变成了职业,同时也为我省破解“谁来种地难题”探索道路。

  【算账】

  农民一年收入十多万

  11月13日上午,在自家的塑料大棚内,夏邑县刘集乡孔祠村金春芝正喜滋滋地采摘着辣椒。“你看,这些辣椒长得多喜人,个个都水灵灵的。有些头茬都卖过了,今年肯定能挣钱!”

  金春芝家盖了两座塑料大棚,种植8亩辣椒。这些辣椒苗比普通辣椒晚开花一个月,但年底还能结果,“到时候普通辣椒都下市了,我们能卖上更好的价钱!”

  她算了算,1亩辣椒产量5000斤~7000斤,按市价2元/斤算,8亩收入就有八九万元,大棚蔬菜可种两季,“一年十多万的收入不成问题”。

  辣椒长势喜人,是因为金春芝掌握农业技术,知道如何防虫、治病,塑料大棚内怎样通风、保暖、采光等,“叶子耷拉、有白斑,我就知道它得了啥病”。

  金春芝“炫耀”的能耐,其实并不神秘。10月28日,包括金春芝在内的夏邑县52名农民,领到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懂农业技术,善管理农田,且年均收入水平在当地比较高。

  与金春芝一样,领到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村民康省伟,也掌握了农业技术,种植了8亩辣椒。去年,康省伟家收入达10多万元。

  【转变】

  打工仔变身“农场主”

  两年之前,金春芝们绝对不会想到自己能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更想不到,作为一个农民,一年也能收入十多万。

  那时候,金春芝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常年在家种地,照顾孩子,丈夫则常年在外打工贴补家用。丈夫工资挺高,但高空作业让她挂心,几个月才回家一趟,家里有事也指望不上,“孩子对他都有点认生了”。金春芝很想让丈夫在家工作,可种点小麦玉米,能挣几个钱?

  2010年,在夏邑县政府组织下,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夏邑分校在该县四个村招生,免费培养200名具有农业院校中专学历的农民,培训期两年。因夏邑县是全省有名的蔬菜种植基地,此次培训主要讲授各种蔬菜种植技术和知识。为了不耽误农活,农广分校在各村设有分点,其中一个分校就在孔祠村。

  金春芝农闲无事,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旁听,结果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没想到种蔬菜有这么多讲究,种好了很有前景”。金春芝这才正式报名。

  康省伟原来在刘集乡街道上开个小店,辛苦但挣钱不多,得知农广学校招人后,他也报名参加了。

  2012年6月,金春芝从农广院校毕业,决定种植蔬菜大棚。她把丈夫叫了回来,一次性投入8万元盖蔬菜大棚种辣椒,还当起丈夫的老师,传授他种植知识。

  刚开始没经验,第一茬辣椒没能挣到多少钱,可接下来的黄瓜1亩地就收入7000多元,这让夫妻俩尝到了“懂知识、会技术”的甜头,“以前农闲都是我给别人打工,现在一忙起来,得请人帮忙了”。

  【试点】

  “农民”从身份变成职业

  培养中专学历农民,让金春芝等农民的生活起了变化。“两年理论课,一年实践课,学成后就是全日制中专毕业学生。”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夏邑分校校长何新明说,夏邑县是全国有名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具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农副产品资源,中职教育能让农民学到多种知识和急需的实用技术。

  因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做得好,2012年8月,夏邑县被农业部确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国家级试点县,主要是蔬菜生产。

  今年9月,夏邑县出台了《蔬菜产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最终在100名自愿报名的学员中,认定了52名符合标准的农民。

  据悉,夏邑县认定首批新型职业农民时,在学历上要求至少是农业中专学历或从事蔬菜生产经营满三年,户年人均纯收入是当地的3倍以上,并具有蔬菜生产技能和规模化经营管理能力,其单位亩产面积产量、产值、效益均高于当地水平。认定程序相当严格,村民需先自愿申报,然后经村委会推荐、乡镇审核、系统培训后进行评审。

  11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夏邑分校时,第二批学员正聚精会神地听课,能容纳70多人的教室内,坐得满满的。据悉,第二批报名学员也是100名。“来这里能学习种菜技术,如果拿到证了,将来还能享受到各种政策优惠,真好。”刘店乡何庄村村民程志豪介绍,他家承包十几亩地,有两座塑料大棚,急需农业技术。

  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不仅仅只是学会知识和蔬菜技术而已,“对他们来说,‘农民’一词已从身份转变成了职业。”何新明说。

  【影响】

  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近年来,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素质降低,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我省农村务农劳动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0.1%,接受过系统培训的仅占务农农民总量的5%。

  据悉,10月29日,在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现场交流会上,选择粮食生产类和菜篮子产品类产业,培养认定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河南破解“谁来种地难题”的重要举措。除夏邑等四个国家级试点外,河南省又确认固始县等15个县作为省级试点。国家级试点县每县培养认定500名至1000名、省级试点县每县培养认定300名至500名新型职业农民。

  省农业厅还要求,试点县重点培养认定生产型职业农民,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以及回乡务农创业的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作为重点对象,选择主导产业分产业分批培养认定新型职业农民。

  以夏邑县为例,培养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多数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他们以农业为职业、有资源和专业技能、善于管理农田的农业劳动力,具有较高的农业素质,并能取得理想收益。

  农业部曾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教育培训制度、加强认证管理制度和制定政策扶持制度。夏邑县现在也正在筹划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和奖励,包括免费技术培训、优先享受国家惠农政策等,“因为没有先例,扶持细节还在商榷中”。

  现在,金春芝和康省伟等不再出外打工,还把外出打工的家人也拉了回来,专职从事蔬菜种植,“懂技术、会管理,种地比打工挣钱,还出去干吗”。谈生意,金春芝也底气十足,“咱是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蔬菜的行家,人都会高看一眼” 。

责编:张静洁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