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24日 08:48
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虽经相关部门多方严厉查处,但假“大师”依然层出不穷,真患者还是屡屡上当。到底是什么滋养了假“大师”生存的土壤?在怎样的心理支配下,患者会频频在漏洞百出的骗局前盲从上当?东方今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解析滋生假“大师”和真骗局背后的真正诱因。
●心理土壤
【关键词】不治之症 心理寄托 亲情压力
◎绝望:有万分之一的希望都不愿放弃
很多假“大师”骗人的招数并不高明,为何还不断有人上当受骗?
31岁的杨女士对此深有感触。她认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病急乱投医,有万分之一的治愈希望都不愿意放弃。
杨女士老家亲戚的孩子得了重症肌无力,治疗了很长时间一直不见好转。一天亲戚背着孩子来到郑州,让杨女士带他到郑州南三环附近的一个都市村庄,找一位所谓的军队“御用名医”。
当杨女士看到“御用名医”诊室里挂的一些“国际权威”名号,就知道这是一个典型的假“大师”。面对她的提醒,亲戚无奈道,也知道对方有可能是骗人的,但孩子的病一直治不好,孩子母亲焦虑得头发都白了,每天吃不好,睡不好。他这次来除了碰运气,很大原因是给孩子母亲一个安慰,也为了给孩子带来一些希望,不至于全家都绝望。
“认骗吧,没办法。”亲戚叹了口气,最后,花了3000多元买了10多包中草药回去了。
◎压力:为了家宅和睦 就当花钱买安宁
“其实我也知道那就是骗人的,但为了家宅和睦,就当花钱买安宁了。”
郑州市民靳先生说,父亲患上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后,特别关注广告上宣称的“神医”和“神药”,并多次让靳先生带他去找“神医”。他给父亲解释说对方是骗子,父亲不仅不相信反而认为是儿女不孝顺,不舍得为他花钱看病。靳先生只好眼睁睁“中招”,买了2000多块钱的“神药”交差。
“很多所谓的‘大师’正是抓住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招摇撞骗。”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刘金洋说,仔细汇总,大家会发现假“大师”治的病有共性,多是一些癌症、乙肝、艾滋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目前全世界都还没有攻克或只能控制不能治愈的疾病,从而抓住患者想要“根治”的一种心态来施骗。
◎寄托:老年人心理防线最易被攻破
“很多骗子锁定的目标群体之一就是老年人。”刘金洋说,他们很清楚大部分老年人对社会信息摄入较少,特别是对一些新鲜事物的认识会相对片面。
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亲情陪伴的忽略,很多老年人情感更脆弱,如果儿女很少在身边,因为空虚、孤独等原因,老年人的心理防线很容易被攻破,掉入骗局而浑然不知。
一位曾做过老年人产品销售的网友就给众多受骗老年人开过“药方”:孩子们多陪陪老人吧,“越老越像小孩,容易受骗。老人家在一起治病时聊天很快乐,不法药商也正是看到了这个特点便设套让老人‘中招’”。
●社会土壤
【关键词】接触信息少 健康素养低 监管有缺失
◎原因一:接纳外界信息少 自身辨识度差
郑州市卫生监督局相关负责人分析,有很大一部分上当受骗群体是来自农村或者偏远山村的基层老百姓,他们没有更宽泛的接纳外界信息的渠道,他们没有阅读报纸或者专业刊物的机会,互联网对于他们来说也很不现实。所以,导致自身辨识能力欠缺。
◎原因二:看病难看病贵 对医院有距离感
郑州市中学教师杨艳敏说,轻信“大师”,另一个方面也暴露出现今“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去一次医院,就有脱一层皮的恐怖感觉。排专家号,做各种昂贵的繁琐检查,很多时候钱花了不少,病情也没进展。”这也导致很多患者抱着侥幸心理去试所谓的“祖传秘方”。
◎原因三:100人中具备健康素养的不到7人
河南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2009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每100个人中有不到7人具备健康素养。其中,老年人是健康的脆弱群体,而且,65岁~69岁的人群健康素养也是最低的,他们不知道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不能明辨各种诊疗举措,对一些无法治愈的疾病缺乏最根本的医疗常识,这都导致了他们成为最容易被欺骗的群体。
◎原因四:相关管理法规“松软”与监管缺失
郑州市退休教授刘先生说,他观察后发现,这些“假冒大师”很善于钻一些空子,导致监管部门无法彻底处理。
众所周知,曾经的悟本堂没有卫生许可证,也没有从医资质,一个“咨询号”要价2000元……当时有关卫生和工商部门却表示难以查处,因为张悟本偷换了“中医”和“食疗”的概念。
而近期查处的“治癌神医”王学贵则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不轻易留下开展诊疗活动的直接证据,每次医馆被取缔换个地方就能“重出江湖”。
◎原因五:真大师匮乏 给了“假大师”空间
“假大师的横行,原因之一是真大师的匮乏。”记者采访时,大多市民表示,他们很期待真正的大师,只有真正的大师出来,那些打着幌子骗人的假“大师”才会没有市场。因此,各地应加大对当地权威中医人才的宣传推广力度,让名中医走上前台,被公众熟知。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