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大师”大起底 幕后推手:包装“大师”仅两步

2013-09-24 06:47 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虽然很多人生病都会到医院就诊,但策划师就是有办法让有病乱投医者相信 “大师”

  虽然很多人生病都会到医院就诊,但策划师就是有办法让有病乱投医者相信 “大师”

  映象网讯(记者 董彩红/文 沈翔/图)包装“大师”,先看形象气质,这人说话做事、举手投足得有分寸、有口才。比如张悟本,他的学历与中医世家的身份都是假的,但讲的观点标新立异,朗朗上口,很吸引大众。再给“大师”头衔,锦旗、感谢信由策划公司制作,权威称号只要在一些机构交点钱就给“授予”了。

  【编者按】

  “气功大师”王林刚被拉下神坛,“治癌神医”王学贵的“神话”又面临破灭。从最近遭查的王林、王学贵,反溯到几年前的“中国食疗第一人”张悟本、“养生教母”马悦凌,这些身怀各种“神功”的“中医养生大师”,成为医疗界一大奇观。所谓的“中医大师”是怎样“炼”成的?“中医大师”的背后纠缠着怎样的罪与罚?为什么有成千上万的国人甘心受“蛊惑”?在“大师”渐欲迷人眼的乱象之外,到底有没有真正“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国医大师”,在用仁心医术解病人苦痛于当下呢……东方今报记者历时半个月,多方调查,带你拨开层层迷雾,镜鉴真假“大师”。

  “气功大师”王林、“治癌神医”王学贵、“中国食疗第一人”张悟本、号称弟子3万的道长李一、“养生教母”马悦凌等,最终都被大家揭露出以各种骗局、杂耍的手段骗人,达到自己赚钱敛财的目的。纵观这些大师耐人寻味的成名路,幕后推手的力量不可忽略。

  近日,在医疗行业行走多年的“资深包装大师推手”林先生,接受东方今报记者专访“自揭内幕”。用他的话说,“我金盆洗手好久了,这次‘重出江湖’,就是希望给大家提点醒儿,让老百姓少上当受骗。”

  【心声】

  不想再有人被诱导受骗

  林先生今年38岁,在医疗行业驰骋10多年,是业内公认的最出色策划人。

  他曾创造过多个奇迹。帮毫无名气的民营医院一手推出多个“知名专家”和“大师”;利用“大师”的头衔,将一些无任何奇效的保健食品当做治病良药卖给患者,一年创造了几百万元的销量;一款普通的手链或枕头,被赋予了保健、强身健体、包治百病的概念后,一年能在河南市场上销售10多个亿……

  谈及这些,林先生说,虽然大多时候他只是以一个策划人的身份出现,只针对策划本身,与受众群体并无直接接触,但考虑到很多患者正是因为他们的炒作策划,把一些毫无作用的保健品当治病神药,还是很愧疚。“虽然在医疗行业做得很出色,但我还是选择了退出。我也曾自嘲金盆洗手了,因为不想再有更多的人因为虚假宣传和诱导而受骗”。

  【包装第一步】

  挑人看形象气质口才

  林先生说,很多所谓“大师”成名的手段都很类似,多是经过包装,想成名后达到非法行医或贩卖一些自制产品的敛财目的。

  最初级的包装就是赤裸裸地用“中医世家”、“国际知名专家”的头衔,骗取患者的信任达到自己卖产品的目的。这些产品大都是涉及乙肝、牛皮癣、艾滋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一些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攻克或只能控制不能治愈的疾病。

  包装这些“大师”,首先要看被包装者有没有“大师气质”,这并不是指长相漂亮或俊朗,而是这人说话做事、举手投足有分寸、有气势。

  “有了外在的形象气度,还要有与之配套的口才。”林先生坦言,“大师”在面对患者时要有一种自然的权威感释放出来,才有助于顺利开展临床诊疗,获取患者的信任和认同。

  林先生说,大家应该留意过,曾经的“中国食疗第一人”张悟本的学历与中医世家的身份都是假的,但当初“幕后团队”为何选择推张悟本,原因之一就是张悟本言辞幽默、善于表达,“他讲的观点标新立异,朗朗上口,很吸引大众”。

  【包装第二步】

  锦旗证书+PS名人合影

  初步形象过关后,“大师”包装的第二步:给他们标签和头衔。

  “例如‘中医世家’、‘神奇的治愈率’等,这些都可以自己制作宣传出来。”林先生说,很多所谓的“大师”家挂满了全国各地送来的锦旗、感谢信,还有代表自己权威的什么国家机构的专家称号等,“这些锦旗、感谢信都是策划公司的工作人员制作的”。至于权威称号,则是在一些机构交点钱就给“授予”了。

  随后,被包装的“大师”还要经常做公益,比如义诊,时间长了,获得患者的信任后,就开始拐弯抹角,售出自己的“祖传秘方”。

  “包装的‘大师’为了证明其‘祖传秘方’的权威性,还会在诊室墙壁上挂一些与国内真正权威专家、政府官员、名人的合影。”林先生透露,这些合影也多是后期PS的。

  【目的】

  推销“祖传秘方”、非法行医敛财

  中国有句老话:无利不起早。林先生说,包装“大师”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推销产品。而产品说白了就是一些保健食品,吃了不会有奇效,当然也不会造成什么危险。

  这些假“大师”信誓旦旦地告诉大家,“这个产品是最高级的、世界最先进的、含有某种高科技因子、有着神秘的成分和机理”,同时,会有承诺式的语言让大家吃定心丸,例如:“这个产品保险公司承保,无效退款”等。

  林先生说,很多产品经过包装、以“专家”、“大师”的名义推出后,相关患者都会购买,“大师”最终挣得钵满盆盈。

  【案例】

  10元手链怎么炒到3000元

  为什么很多人吃了大师的药品或推荐的保健品,真是感觉有效?

  林先生也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销售保健品”事情说明,这都是心理暗示作用起了神效。

  他说,他本人曾操作过成本10多元的手链,宣传定位是有保健功能,能调理肠胃、降血压、醒酒、排毒养颜、减肥、治疗失眠等,炒作卖到3000多元,一年卖了400万元。

  “圈内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产品售价至少是成本价的100倍以上,有的能达到500倍。”林先生说,售价越高,有时反而卖得越好。林先生打出的广告是手链里有一个神奇的芯片,由国外权威机构认证受理,由“国际知名专家”推荐。

  他们还为此产品专设了一个消费者免费活动中心,不管是否买了产品,都可以享受到VIP服务,客服人员端茶倒水,消费者在这里交流、唠嗑儿。很多都是老年人,戴着儿女们送的手链,有了儿女们的孝心,他们也高兴。再加上多出来走动,原本消化不好的肠胃也改善了,精神好了,睡眠也好了。随后,就产生了一传十、十传百的蝴蝶效应。

  当大家对这个产品认可、都想买的时候,他们还会采取“饥饿营销”,要等一周或半个月才能买到,甚至还需要托关系找熟人、提前交定金购买。有时他自己也会恍惚“难道真有奇效?其实,只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有时候,谎话说了一千遍就成真话了”。

责编:李娅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