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08日 08:30
来源:映象网-东方今报
8月7日,郑州一场暴雨,郑州多处干道被淹,市民行路如过河
暴晒和暴雨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也许就在一瞬间。昨天傍晚,一场暴雨降临绿城,给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稍稍”退烧的同时,也考验着市政防汛人员的智慧。长期以来,“地下脆弱”是快速发展中国城市的通病,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出好手里的牌?
□东方今报记者 张英 通讯员 李冬菊/文 首席记者 张晓冬/图
●今年新装3000套窨井防护网
一看到暴雨预警,闫磊马上就坐不住了。
闫磊是郑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以下简称郑州市政管理处)养护科科长,夏季城区防汛工作,是他工作的一个重点。每到下雨,特别下暴雨,别人往屋里钻,他却必须往外跑。
昨天16时40分,郑州市由西北向东南突然开始普降暴雨,17时20分至50分时,降雨量达到最大,直到18时40分,大雨才基本停止。这次降雨,中心城区西北部雨量偏大,惠济区委降雨强度达105.3毫米,中原区(外语中学)90.3毫米,金水区政府53.7毫米,均为暴雨级别。紫荆山转盘23.6毫米,为中雨级别。
让闫磊略感欣慰的是,为了做好防汛工作,今年郑州城区新增了3000套窨井防护网,总数已达7000套,容易积水的地段,600毫米口径的窨井做到全覆盖。有了防护网,暴雨将井盖顶开时,行人就不会掉到井里,避免悲剧发生。
除了防护网,昨天一早,在建设路与桐柏路交叉口等积水重点区域,井盖被提前打开,暴雨来时可迅速排出积水,这些被打开的井盖上面,都被加装了红白相间的防护框,警示牌上的“危险”,也提醒着机动车辆和行人。
●13台移动泵车分布12个路段
3年多来,让“老市政”张红建最紧张的事儿,就是听到暴雨预警。预警一来,不管雨下不下,都必须提前待命。
郑州市城区夏季防汛重点区域有12个路段,20多个积水点。
说起这12个路段,闫磊嘴巴能赛过“中国好舌头”:建设路与嵩山路交叉口、陇海路金水河桥、航海路立交桥西侧、新郑路立交桥、东明路与顺河路交叉口、金水路金水河桥、金桥宾馆、建设路东头、二环支路桥头、文化路连霍高速桥下、中原路与大学路交叉口、陇海路立交。
这其中不少路口,都位于立交桥下,而去年北京“7·21”暴雨汽车被淹、今年7月8日河北邢台一家三口溺亡,悲剧都发生在立交桥下。
郑州市政管理处掌管市区29座立交桥泵站,2010年,郑州市政部门还新增了13台移动泵车,它是名副其实的“救水消防员”,哪儿有积水,就往哪儿奔。
另外,从去年开始,郑州城区所有立交桥下墙体立面上,均设置了水位警戒线,便于车主判断积水深度,当积水深度超过30厘米,抢险人员就会封闭立交桥交通。
●13支应急抢险队包干值守积水点
近年来,一遇暴雨,绿城就变“水城”。郑州市政工程处成立了13支应急抢险队,每队30到40人,分区域包干值守,清除道路安全隐患。
魏亮这个“老市政”,也是应急抢险队的一员。
雨下没多久,魏亮他们发现,有三处路段因降雨导致断行:兴隆铺立交、翠花立交快车道和南三环交叉口与京广南路;还有六处局部积水严重:建设路(伏牛路—嵩山路)沿线;大学路(郑大东门);北环与科学大道交叉口桥下;文化路(连霍高速桥下);天明路与南丰街交叉口;南阳路与农业路交叉口北口;信息学院路。
冲进雨中,掀开井盖、盖上防护框、疏通淤塞点、加快排水速度……魏亮们的工作看似很简单,可就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在暴雨突袭时,保障着我们城市的安全。
■ 记者手记
强对流天气说来就来。郑州常因暴雨变“水城”。
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地下排水管网建设,欠账多年,并非一时可以解决。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出好手里的牌,是市政人员需要掌握的智慧。
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在下水道设置并不健全时,那些事关防汛的人,如何坚守好自己的职责,就是这座城市的良心。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