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26日 09:18
来源:东方今报
【倾诉者】 春晓 男 63岁 【时间】 3月18日
【方式】 邮件 □东方今报记者 彭艳
《东方今报》“男左女右”联合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信息广播推出情感栏目《音乐爱无眠》,每天23:00~24:00,调频AM603 FM105.6,倾听有关爱的故事。可关注新浪微博“主播阿子”参与栏目。
情逢才女
人一旦上了年纪就喜欢回忆,回忆往事,回忆故人,回忆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如今,我已年过花甲,今年更将与老伴迎接“红宝石婚”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我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愈发浓厚。
说来我的感情之旅颇为丰富,当年在亲友的安排下,曾前后见过六个姑娘,这其中有地位显赫的官家千金,有辛勤劳作的农村姑娘,有激情满怀的同窗才女,还有争强好胜的军旅女兵……这些姑娘不仅带给了我幸福和快乐,也有烦恼和忧伤,每个人都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一抹绚丽色彩。
几年前,我尚在山西一家医院工作,有天大哥跑来报信,说他在街上偶遇我当年的同窗——冯真,故人相见自是感慨万千,大哥仔细描述着今日的冯真,而我的思绪却回到了四十多年前。
冯真是我的第四个相亲对象,在厂里诸位师傅的精心安排下,才女冯真“粉墨登场”。其实我对她并不陌生,曾同班学习,又同厂实习,最后又分配到同一单位,根本就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熟人,然而这种熟悉仅停留在普通朋友阶段,始终没有进展。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当时的社会环境,男女授受不亲,不到万不得已难得接触;其次是我的性格原因,那时的我腼腆内向、少言寡语,跟人说不上几句话就脸红,何况是冯真这种年轻女孩。师傅们早想撮合我俩,背地里做了不少小动作。我本是胆怯的,但鉴于师傅们的热情,还有发自内心的对于冯真的好感,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这里介绍一下冯真的情况,她家在县城,父亲早亡,母亲眼盲,家中还有一个小弟弟,条件相对艰苦。而冯真本人才华横溢、敢作敢为,家里的大小事务都是她一人打理。我曾写过一首小诗送给她:想当年六百人,牛刀小试独超伦。同窗两载风云涌,共事四秋文武欣。岁月难忘有甘苦,征途奋进笑缤纷。弃儒当属鸿途客,唯见山青水自醇。
我对冯真的感情不言而喻,但在那个年代,婚姻大事不能儿戏,个人是做不了主的。首先面对的是双方家人,当我兴冲冲地将自己恋爱的好消息告诉母亲后,她起初是高兴的,想到未来的儿媳家在县城(我家在农村),又是儿子曾经的同学和现在的同事,当即满口答应。可当我嗫嚅着说起冯真的唯一条件时,母亲的脸色立即变了。事情是这样的,由于冯真的家庭情况,她希望“明嫁暗招”,我们婚后住进她家。母亲像是受了莫大耻辱,满脸喜悦皆化为怒色,“我能生得了儿子,难道就娶不起儿媳?”她在我面前扔下这句话,起身便走,任我在身后苦苦哀求。
劳燕分飞
为了不惹母亲伤心,我不敢再提及此事,每天在烦闷、忧伤中度过,只是面对冯真时,心里有难言的痛苦。不久后,当年的征兵工作开始了,我毅然报名入伍。母亲其实并不情愿,在我之前哥哥已经到了部队。然而母亲并没拉我的后腿,而是坚强地擦干眼泪,亲手为我穿上绿军装。
在部队的激情岁月里,除紧张繁忙的军事训练,我最大的乐事就是读信,来自冯真的信。她经常给我写信,每次都写得很长,似乎信件是她宣泄感情的最佳渠道,总有说不完的话,总有讲不完的情。冯真的文笔很好,我甚至有种感觉,读她的信就像读文学名著,每每到了结尾处仍是意犹未尽。字里行间我能看出冯真的情怀,那种热恋中少女特有的青春萌动和对爱情的渴望,那些珍贵的情感让我久久沉醉其中。但我也明白,这种苦中求乐的爱情终究是不现实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因为我的母亲,我们终将是没有交集的两条平行线。
为了不耽误冯真的前程,一次去信中,我隐晦说了母亲的反对,冯真的反应很强烈,回信迅速飞来,她将我臭骂一顿:“你背信弃义,我恨你……为了你,我还推掉了一门亲事,男方还是一位连长,谁知你……”我知道自己伤害了一个女孩最纯真的情感,但在爱情和亲情面前,我只能选择后者,因为我是个孝子,不愿面对母亲的泪眼。
和冯真的感情就这样搁置下来,我希望时间能让她慢慢淡忘这一切,但冯真是个执著的姑娘,她仍然与我保持联系,后来还帮我介绍了一门亲事,女方的父亲是地委书记。我知道冯真的好意,但在权衡双方家庭、地位等条件后,我婉言拒绝。
爱情的硝烟在我眼前好不容易慢慢散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失去了面对爱情的信心和勇气,陆续拒绝了几次相亲。
缘定终身
人生就像兜圈子,母亲把男人交给社会,社会又将男人交给女人,不管你愿意与否,男人的一生注定要与女人打一辈子交道。
当年,我风华正茂,志向高远,虽说不善辞令,但年轻帅气,踏实肯干,在同年入伍的战士中属佼佼者,深得部队首长的赏识,很多女孩也对我青睐有加。有一次,我师傅把她的外侄女介绍给我,原本,在经历过上次的爱情挫折后,我实在不愿卷入新一轮的烦恼之中,但家中老母催得紧,又不好驳了师傅的面子,于是,抱着走走看的态度,我开始了一段新的感情。
女方叫梅珍,住在我家邻县的小镇上,父亲在镇供销社上班,母亲开着一家茶馆,家中孩子多,她排行老大,在一家军工企业上班。梅珍人长得很漂亮,做事泼辣,诚实大方。我们通过信件增进了解。多次飞雁传书后,两人逐渐熟悉,谈及的话题也越来越多,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说实话,起初我对于这段感情抱着应付的态度,但半年之后,梅珍的为人处世、精神气质都让我深深折服,我就这样被她“招安”了。
那个年代,不像现在通讯发达,手机、网络都可以随时利用。那时我和梅珍想打个电话,需要从军内到地方转来转去,有时电话占线,有时找不到人。即便打通了,很多话也不方便在电话里讲。不能见面的思念、不能言语的情感,只有全部留在信件里。
我曾在《祝英台近·情缘》和《传言玉女·相思雨》两首词中这样寄托相思:“百花香,细雨润,小院伴春晚。不愿登楼,怕见空中燕,可堪魂梦难收,痴情难移。又都被,泪花呼唤。日夜盼,还是不变情怀,相思花寄远。香径幽远,想桃花人面,铭心幽怨西风,离愁两地,忆旧事、几多悲欢。”“一夜春风,吹散柳梢雪。相思一曲,忆西园情结。荷池绿水,泪眼回肠寒热。情缘几度,花开时节。涑水东流,自难忘,我怎说?人间情爱,更真情难绝。盟誓白头,暮雨残风常阅。十年梦叠,意真情切。”
时间过得很快,1973年炎夏之后,我回家探亲了。见面后,梅珍告诉我,由双方父母做主,早已为我们举办过订婚仪式。几天后,我和梅珍在秋雨连绵中举办了结婚典礼。事后,当我向首长、战友谈起这事时,他们都感到不可思议,订婚时一方不在现场,见面后不到三天就结婚,这当真称得上天下奇闻。
携手相伴
我和梅珍的婚姻生活真正开始于我退伍之后,相处的时间长了,这才发现她是个不一般的女人,那年冬天,梅珍患上了重感冒,几天身体无力,茶饭不思,但她一直坚持工作,厂里为了超产赶军品任务,她所在的车间实施早八点上班,晚八点下班。家里的活计都落在我一人身上,刚开始还不觉得累,但这种生活始终没有改观,带孩子、做饭、打扫,还要上班,两个人的担子全落在我一人身上。渐渐地,我也有些吃不消了,但转头看梅珍,她比我更糟,人瘦得脱了形,说话都没了力气。每次下班回来,她连衣服都来不及脱便倒在床上。看着妻子的模样,我着实心疼,去找她的车间主任理论,结果话不投机,两个人大吵一架,还差点儿动起手来。后来梅珍得知此事,连连怨我不懂事,“完成军品任务是厂里的大事,为了国防安全,我们个人牺牲点算什么,有啥不愿意的,亏你还是一个党员!”
还有一年夏天,梅珍陪我从外面理发回来,在楼下发现一辆自行车,车后座上放着一个包,打开一看,除了一串钥匙还有几百元钱。我说:“甭管它,等会儿失主肯定来找。”梅珍却不同意:“咱俩在这里等一会儿吧,万一哪个见钱眼开的人拿走了怎么办?”就这样,我和她冒着酷热,在楼下等了足足半个小时,却始终没人找来。我实在热得受不了,梅珍也一直挥汗如雨,我劝她先回家再说,她这才极不情愿地上了楼。
这时,天渐渐黑了下来。梅珍人在厨房做饭,可心仍在那辆自行车上,每隔几分钟,她都要探着身子向楼下张望,看有没有失主找来。嘴里还自言自语:怎么还不来呢?一顿饭的时间,她向下看了七八次。由于心不在焉,切菜时还切破了手指。看着她流血的手,我一边为她包扎一边埋怨:“人家丢了钱的不急,倒把你急得不行!”这一夜,梅珍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总惦记着这件事。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她连脸都顾不上擦一把,就急匆匆下楼找失主去了。
梅珍就是这种人,即便到了现在,她那种爱管闲事的热情依然不减当年。谁家有事叫她,她宁肯放下自己的活计,也要先去帮助别人。每次坐公交车出行,她忙得热火朝天,帮老人、孕妇、残疾人找座位,仿佛她才是真正的车长。因为她的“好事”,我没少埋怨她,觉得她活得太累,吃苦太多,但她总会说,一个人只为自己活着,那有什么意义?
和梅珍在一起的这四十年里,我们之间并无轰轰烈烈的激情,也少有风花雪月的浪漫,但日子过得丰盈充实。我挺知足,有一个这样的女人相伴,也是一种福气。在“红宝石婚”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我想对妻子说声谢谢,谢谢她这么多年来的付出和给予。同时,也要谢谢那些曾经的朋友,谢谢他们让我的人生如此丰满。
■ 记者手记
一生有你相伴,再苦也是甜。就算是累了,有你在身边。因为有你,我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因为有你,我的世界变得如此不平凡……
一直欣赏这样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天动地,有的是像流水一样绵延不断的感觉;没有太多的海誓山盟,没有频繁的花前月下,有的是眼波如流不言自明的默契……这该是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忠诚。
祝愿天下人皆能如此幸运,紧握住冥冥中那双属于你的手,一起走过所有的阴天和所有的艳阳天,直到一生一世,直到天荒地老。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