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27日 09:12
来源:东方今报
□东方今报评论员 李长需
一碗面的热量有多少?从物理学的角度讲,不过三四百卡路里,但市民李刚的一碗面绝不止于此:从他在今报顺风车网站发出“可不可以来我家吃碗面”请求,到今报率先报道引发全城吃面,再到媒体集中关注通过一碗面筹集救命钱,一碗面的热量转换为正能量,并不断被放大、扩散,我们看到了一碗面所能散发的所有可能,一碗面的热量温暖了一座城市。如今,李刚顺利做了手术正在康复,故事仍在演绎,一碗面留给我们的思考依旧延续。 (相关报道见A04~A11版)
作为地道的河南人,每天吃一碗面,似乎是生活的应有之义。但把吃面的背景从家中转移到同一家面馆,从其他的面馆集中到这一家面馆,所产生的效应,却可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无论个人前往或者组团前往,我们都看到了每个人一碗面的态度,虽然微不足道,却把李刚面馆的生意,从日营业额不足千元提高到万元以上。对于那些吃面的人,或只是抬足之劳,但抬足之间显露的是善意与爱心。这种善意与爱心,与富豪企业家们的豪举捐助并无二致,而更能体现慈善的真谛:慈善是没有门槛的,慈善是没有阶级的,人人都可以成为慈善的主体,微慈善的意义与巨额慈善的意义毫无区别,唯一的区别在于你愿不愿意做。全城同吃一碗面,吃出了我们内心深藏的善意的复苏,也吃出了我们对于慈善应有的态度。
从行善者的角度,一碗面可以唤醒我们内心的善意,但从接受者的角度,我们也看出了这碗面所诠释的慈善的另一面:对接受帮助者的尊重。放在社会伦理当中,慈善本应是建立在相互平等基础上的互爱与互助,行善者并不高高在上,接受帮助者并不低人一等,两者是站在平等基础上的互动。慈善不等同于“嗟来之食”,我们常见被帮助者在接受帮助的同时,其不愿暴露的隐私被强行暴露,这种暴力式的慈善背离了现代慈善的方向。学会尊重被救助者,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在一碗面的故事中,李刚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自己的救命钱,一碗面成为载体,很多人尊重了他的愿望,即便有执意的捐助者,也大多选择在碗底下压着钱偷着给。这种尊重的态度,把一碗面的慈善抬升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让我们选择爱的同时,也选择了尊重。
李刚一碗面的故事可以成为民间救助的一个样本,自媒体的发端,传统媒体的发现与合力传播,两者的偶然结合,成就了对李刚而言童话般的结局,但这并非李刚们所能够选择的最佳途径。要想让李刚们得到有效的保障,最根本的途径还是制度层面的设置,虽然现在有医保及大病救助制度,但它们的孱弱显然依旧是李刚们的问题所在。
我们需要一碗面的能量,也需要一碗面能量的制造者,但我们更需要的是比一碗面更有力的能量,这个能量就是完善的救助体系。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