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面对一辆拥有悠久历史的新车时,都会给我带来一种非常奇特的感受。能够见证着这些传奇的重生与涅槃,就像电影画面里一位耄耋老人从病榻上一跃而起,重新回到了活力四射的青春时代。当然新甲壳虫给我带来的这种感受更加强烈,因为这个圆头圆脑的家伙有太多的老故事,也更驱使着这你去一试新虫子的身手。
第一部分 传奇
1936年,德国汽车设计师费迪南德·保时捷(又译费迪南德·波舍尔)博士用手工的方式制造出了3辆外形圆滑、风阻极小、车身呈流线型的小型汽车。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成本、简化设计,发动机被设计在后轴之后,排量不足1升,重量仅为640公斤。很难有人会想到H4水平对置发动机发出嗡鸣的噪音,在今后的将近半个世纪里成为了德国人耳边最为熟悉的机械噪音。
甲壳虫
这辆当时被称为TYPE1的汽车背后始作俑者正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法西斯独裁者希特勒,狂人独具慧眼的先于他人发现了汽车对于一个国家和民众的重要意义。他提出让每一个德国家庭都能拥有一辆汽车的“国民车”计划,并为此计划制订了在当时近乎苛刻的要求:可以乘坐两个成人和三个儿童、一箱油能够行驶40英里(约64公里)、能够在严寒的冬季正常使用,最后一条是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
甲壳虫
甲壳虫
而正是由于国民车计划顺利的进展,希特勒决定成立一家汽车制造工厂来进行批量生产,于是在1937年成立了德国大众汽车公司(Gesellschaft zur Vorbereitung des Deutschen Volkswangens mbH)来成生产这辆国民车。事实上一直到1976年,大众汽车才正式将这辆圆头圆脑的小家伙命名为“甲壳虫“(beetle)。的确,它看起来太像一直贴地爬行的虫子了,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美国人称它为“beetle”是为了讽刺它的外形。还有一种说法,盟军占领德国,发现了一台特别丑的汽车,就讥讽说“这简直是台甲壳虫”,慢慢也就流传开来。当然更多的人认为甲壳虫这个名字既可爱又形象,所以大众汽车官方最终还是使用“甲壳虫”代替一直单纯用“1200”、“1300”、“1500”这些发动机排气量来命名。
甲壳虫
甲壳虫
尽管希特勒雄心勃勃,但甲壳虫在战后创造的辉煌奇迹,必定是之前所有人都未曾想象大的。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个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数字:1955年8月5日,甲壳虫总产量达到100万辆;1962年,总产量达到500万辆;1976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大关;1972年2月17日,第15007034辆使甲壳虫的总产量超过福特T型车一辆,成为史上销量最高的汽车;1978年1月19日,第16255500辆成为最后一辆在德国本土生产的甲壳虫,当然,这绝对不意味着甲壳虫神话的结束;1981年5月15日,第2000万辆甲壳虫在墨西哥下线;最终,也正是在墨西哥,2003年7月30日,最后一辆老款甲壳虫(此时新款已经开始销售)驶下了生产线,而总产量已经达到21529464辆,当之无愧的成为历史上产量最高、最成功和最富有传奇的车型。
甲壳虫
甲壳虫
甲壳虫
显然关于老甲壳虫的故事讲也讲不完。关于为什么甲壳虫如此受到人民的欢迎,但从产品的角度来讲,它是一辆结构坚固、耐用可靠、售价便宜的理想代步工具。在设计,伟大的保时捷博士创造流线型的车身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引领了时代的潮流,时至今日新款的甲壳虫仍然带有与另一世界经典车系保时捷911一脉传承的家族设计基因。当然,第二代甲壳虫在1998年的推出,让甲壳虫传奇得以进化并且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