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纵论廉政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
中央党校王杰教授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教授
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刘效礼
映象网讯(记者 巫晓 通讯员 翟耀 贾真真)回望2014,纪录片《鉴史问廉》是我省大力培育廉政文化的“名片”之一。
这部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八集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近期在央视九套进行了首播,该片以客观理性的姿态,从历史的兴衰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探寻文化的力量,受到各级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和社会群众的广泛好评。
2015年1月下旬,北京梅地亚中心。来自全国传媒、历史、廉政文化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因《鉴史问廉》共聚一堂,纷纷结合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各个领域,抒发观影感受,就当下反腐倡廉历史任务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历史是最好的教课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卜宪群在发言中表示,中华传统文化关于廉政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一部中国历史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反腐倡廉的历史。讲优秀的历史廉政文化,落脚点还是要在今天,不能停留于把腐败现象简单的揭示出来。
“权钱交易,用人不公,正气不张,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可能出现,王朝的周期性兴衰,政权的潮起潮落,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腐败与廉洁的关系,不管历代王朝最后灭亡是何原因,但一定与腐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腐败现象很多,但也同样有杰出智慧。”卜宪群说,《鉴史问廉》通过历史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甚至还包括社会文化几个层面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中央党校王杰教授认为,影片以勤政、清廉、为民为主线,系统梳理了中国五千年廉政文化的精华。通过鲜明的历史真实案例,揭示了一个千古不变的一个历史的铁律——不管是封建时代,也不管是现代社会主义时代,如果官员清廉、节俭,能够做到恪尽职守,约束好自己,不去超越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这个国家就能够兴盛和长治久安。反之,若国家官员都奢靡,贪腐,纵欲,享乐,声色犬马,那么国家必将走向衰败乃至灭亡。
“在封建时代吏治腐败的情况下,为何会出现这么多清官能够保持住自己,就是法律和人心的关系。不能够把所有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清官身上,清官固然重要,道德固然重要,但是相对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让官员不能贪,无漏可钻。”王杰认为,应该加强法制等制度建设,让贪腐者尝到贪腐所带来的对个人、家庭乃至家族的这种惨痛的代价,让他不敢贪。他还建议在拍续集的时候可以选取一些贪官案例跟清官对照,更震撼性地给今天的官员以警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尹鸿表示,历史上中国的文化教育、家庭教育一大传统就是用历史来进行教育的,这个传统跟农业国家也有关系,因为农业国家具有以经验来进行传诵的文化传统。《鉴史问廉》继承了中国文化当中“以史见今”的传统。影片借用大量已知的、熟悉的,也有一些不那么熟悉的历史人物、事件、材料来表达大家今天对于廉政建设的一些认知,这符合中国人接受文化教育的一种习惯。
“选择这样一个历史视角来看待中国的廉政文化建设,包括廉政政治的建设,我觉得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纪录片从兴衰、文化、道德一直到律政、制度,这个逻辑是非常有深意的,我们从文化建设、道德建设,一直到规律建设、制度建设,也是中国的廉政政治一直想找到一条路,但是并没有完成的一条路。”尹鸿认为,“我们不再是封建的国家,我们有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历史提供了一些经验,但是我们更重要的是面向未来,面向我们的制度建设。”
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刘效礼认为,《鉴史问廉》恰是当下最需要的选题,片中故事都很遥远,但是离现实又最近,反映的是民生。影片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挖掘了那么多的崇高和力量,为当下正在进行的反腐败提供了历史境界,“我们这方面的东西太少了,接地气的太少了,这部片子确实能让历史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这是纪录频道自诞生以来最接地气的一部片子,建议这部片子的传播平台再扩大。”
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
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教授
一条任重道远的问廉路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表示,为什么要问廉呢?因为问廉表达了华夏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而鉴史表达了核心方法论,这种内省式的廉政建设,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它必须有制度约束和法律约束,这样才能走出真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道路来。
“古人认为的清廉有四个品质,第一是清廉,不贪。第二是勤政,要有原则。第三是亲近,不结党营私。最后叫清明,就是要独立,不能不做事。所以我们要问问官员,一个问你贪不贪,一个问你做不做,做事能不能造福一方。”郦波认为,通过纪录片里人物的道德案例,如司马光的成长历程,可以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自律,“从不任性到反省,到先忧后乐,这是中国人的自律精神,是向内的一条问廉之路。但我们也要看到他律、法制的约束,唐代之所以能有贞观之治,很重要的是把自律和他律、自我和社会、官场与社会进行了一个很好的融合,这是非常值得当代思考和学习的。”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表示,这部片子是在鉴史,是在问廉政之道,廉背后是道,是治国之道,兴国之道。一个不懂得历史珍贵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只知娱乐的民族,也是一个悲哀的民族。《鉴史问廉》带来很多知识的新鲜感和精神的力量,相信这样的片子是提高民众素养的,懂历史,懂文化,懂廉政,懂兴衰需要这样的片子,它把适应需求与提高素养结合了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过三个重要意见,历史要先进,改革要深化,离不开哲学精神的滋润、历史警鉴的启迪,回到我们这个背景下,也离不开文学力量的推动。”仲呈祥说,“比如自律和他律的关系,这不就是哲学,制度建设跟整个文化氛围营造的问题,尤其是里边讲到历史镜鉴,我个人觉得是要高度重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要把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就完整了,这都是辩证的。”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胡恩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该片实际上是从8个方面探寻廉政和社会的关系。如第一集《兴衰之思》,从王朝的兴衰探究它和廉政的关系;第二集《清官之念》,则是表达中国人的“清官情结”,寻找这个情结背后的深层文化心理;而第五集《律令之矩》和第六集《制度之重》,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古代完备的廉政制度设计,包括监察制度、巡视制度、回避制度等等。
“像《鉴史问廉》这样一部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纪录片,其创作和播出在央视尚属首次。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在党的廉政文化建设上,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将紧密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两个重大政治任务,采取多种方式,积极与纪检部门紧密合作,进一步提升廉政宣传的水平,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积极贡献。”胡恩表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说,这是一部直击当下的片子,当下,大家需要有一些声音和力量。在纪录片发展的历史上,有一个基本的规律——每当社会变革,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第一个出来的就是纪录片,要干预社会,要正面回答问题,并提出思考。最近几年,工业化的程度提高了,纪录片怎么卖钱是已经走了巨大的一步,但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要回答现实问题,回答当代人对重大问题的关切。所以,自己对这部片子给了非常高的评价。
“官员已处在一个很难取得社会共识和尊敬的时代。廉政不是单纯的问题,是一种文化的主题和生态,这部作品把历史上从春秋时代积累下来的正气梳理出来了,对长久的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张同道表示,“我们的反腐历程胜过任何一位最富想象力的好莱坞编剧所能做的,做这样的片子就是要回答公众和社会,为何会出现当下情况的问题。其价值不仅是针对已有现象,更在于它给准备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一门入职培训教材,让优秀的人去发挥他的能量,去为国家建设、个人家庭幸福、个人晋升服务,而不是向错误的方向延伸。”
中国社会科学院廉政中心副秘书长高波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文艺评论家李准
中国传媒大学任金洲教授
“严肃片”带来的喜闻乐见
中国社科院廉政文化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说,从十多年来的观察思考来看,他认为中国不是没有文化,是缺乏好的表达,中国不是没有思想,是没有好的呈现,或者说中国不是没有信仰,是没有好的感知。影片带有政治的热度、文化的温度、信仰的抚慰,甚至是一个人的操守底线的重温。影片大数据的呈现、考古发掘式的思想碰撞,自己以前没见过,完全超出了想象。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仅要复兴经济体量,什么政治影响,世界地位,我们还要复兴内心的那一份温存哪,习总书记讲的‘乡愁’那种文化的热度,还有历史的厚度、政治的热度,毫无疑问这是主旋律,主流文化产品。”高波表示,中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瑰宝,就是规矩文化,即他律和自律,是信仰、成文制度、家风家教等社会文化的一种传播,“大概研究中国历史以后,结合当下正风肃纪的风气,我想每个人心中那一点温热的力量会更加彰显,人性中那些真善美的东西可能会复苏,文化信仰,文化精英,甚至于文化梦想当中的具有当代性、永恒性的力量会得以传承。”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文艺评论家李准表示,看了这个片子确实很感动,这部纪录片,从兴衰、清官、律令、制度、评论等等这6个角度,通过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历史事件和做法,以及最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献,把中国历代的廉政工作和廉政产品做了一次有开创性的梳理,整个片子历史的逻辑结合很好,以历史的真实性、纪实性为灵魂,又追求纪录片本身的文献性、历史真实感,有文献,有文物,有专家解说,有戏剧和影视的影像资料,有情景再现,有画外音,还有民俗跟现实生活的比照,很吸引人。
李准认为,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很优势的东西,当前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鉴史问廉》一方面在讲优秀的传统廉政文化,另一方面是讲反腐倡廉跟兴衰的关系,但没有专门去讲贪腐,如果再做续集的话,可以考虑这个方向。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副主任金文雄则表示:“我们有60个专家看了说非常好,咱们河南做了这么好的纪录片,给全国卫视带了个好头,这部纪录片的政治敏锐性、政治敏感度、历史的责任感或者说文化的担当是走在前头的,过去说河南是农业大省,是人口大省,我看也是文化大省,河南对文化这方面是不遗余力来做的。”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任金洲认为,当下中国共产党人有不少优秀的干部清官,在这些优秀干部身上有时代的痕迹和光芒,更需要用电视的方法来讲述,期待能看到河南下一步这个作品再出现,自己觉得这样的作品会具有更强烈、更直接的当下性、亲切性、接近性,这是一个更大的课题,更难,但是它是需要的,这是自己的一个期盼。
中纪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小平回顾表示,2005年中央下发的关于整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在纪委系统来讲,不是纪委的主业,但是尹晋华书记从反腐败的深层次思考,提出这么一个重大的课题,不仅是对河南,对全国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一个很大的创新,现在通过新闻媒体,新型媒体把它传出去受众就多了,感染力就强。
“廉政文化应该是富有温度和情感、活力和魅力的。”对于专家学者们的意见建议和有感而发,尹晋华表示真诚感谢,他认为,历史悠久的廉政文化虽不像经济建设一样立竿见影,但是在不经意间,提供着是非、善恶、真伪的判断标准,体现着水滴石穿的影响力,增强着人们反腐倡廉的信心和凝聚力。
尹晋华认为,五千年中国文明史中,漫长的廉政史具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宝贵的廉政文化,如为政以德、礼法相依、德主刑辅、管权治吏、正心修身等思想值得我们借鉴。《鉴史问廉》是在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高压反腐的时代背景下推出的,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步入历史新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现实的要求,满足了群众的心理需求。
尹晋华说,该片是为了向观众传递一个理念:反腐倡廉、追求公平正义既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华民族从危难中重新崛起、走向复兴的推动力量,更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实现“清明政治”。“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只有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的要求,敢于担当,勇解难题,这才是鉴史问廉下的新常态,也是摄制该片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