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6 06:13:00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早高峰等公交,场面蔚为壮观(网友供图)。
成都自本月起每天早上5点~7点实行刷卡免费乘车,引导市民错峰出行,而随着数百项市政工程密集上马,郑州已进入最堵7月,郑州能否也有错峰“免费公交”?昨日,本报A12版报道此事后,引发网友和市民共鸣。大河报联合大豫网进行的网调显示,近八成网友希望郑州能试行错峰“免费公交”。
网调 错峰话题引热议,近2300人参与调查
昨日早高峰,郑州市刘庄站牌附近如期上演数千人挤公交的“大场面”。花园路西侧的刘庄站牌附近,黑压压的全是欲乘车入市的上班族。站台站不下,人群扩展到了花园路快车道上。一个个乘客都伸长脖子,向公交车来的方向张望。而每来一趟公交车,都被塞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后才能走。
附近的交通协管员刘师傅说,附近乘客坐公交车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附近刘庄、高皇寨等都市村庄聚集了数以万计的上班族;二是出行时间都集中在7点~9点高峰期。“据俺观察,公交车7点之前还比较空,宽敞得很。7点以后就开始爆满,8点左右达到最高峰。如果要我给乘客建议,那就是避开早高峰出行。”
刘师傅的建议,与本报昨日关于郑州错峰“免费公交”的报道正好契合,而此话题,早已在网上引发热议。
网友“ziegler”说:“成都公交5点~7点免费乘车,鼓励大家错峰出行,主意不错,赞一个!做了总比没做好。”
而“刘同学Lolaxu”则说:“不知道限时免费公交会不会很挤?不知有多少上班族愿睡眼惺忪地去赶免费公交?”
到底有多少人支持错峰“免费公交”?大河报联合大豫网进行了一项网络调查,截至昨日下午5时,共有近2300位网友参与调查,近八成网友支持郑州实施错峰“免费公交”。
体验 早7点前后乘车差别到底有多大?
到底早上5点~7点与7点~9点的公交乘车状况有何差别,昨日清晨,记者在南阳路兴隆铺站牌进行了蹲点观察,结果更让记者认定“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人们有车坐”。
清晨5点,车少人稀的南阳路看起来很宽阔,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晨练者到附近游园散步跑圈。5点04分,一辆Y808路公交车靠站,车上寥寥坐着3名乘客,此站仅上了两名乘客。
5点到6点,该站先后来了3辆夜班车。6点过后,公交车开始骤增。至少8个线路的公交车不断拥来,候车的乘客则三三两两,上车后简直是想坐哪儿就坐哪儿!截至早上7点10分,除904路略显拥挤外,大多数公交车上都有座可坐。
7点10分过后,候车的乘客骤增,不少都是掂着豆浆、包子,边吃喝边瞅着公交车,“公交争夺战”开始上演。
虽然到站公交车越来越密集,但增加的公交车远远比不上从四处汇集来的客流量。最高峰在8点左右出现,记者粗略统计,候车者超过80人。此时的公交车,乘客上去后基本就是“贴身肉搏”。
数据 早高峰乘客占全天总量的近一半
早高峰公交车很挤大家都知道,但到底这个时间段的乘客能占多大比例呢?“据我们统计,7点~9点早高峰的乘客总数要占全天乘客总人数的近一半,这段时间也是发车最密集的时候。”郑州市公交一公司运营科谢科长说,如果将早高峰时段的密集公交车流分流到7点前,肯定会减少早高峰时段公交车占用道路的比例,对解堵是有意义的。在谢科长看来,错峰“免费公交”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肯定会吸引部分人群,减少早高峰峰值。
进展
错峰“免费公交”方案
已上报市政府
今年以来,随着地铁2号线、三环快速化、陇海快速路等一系列市政工程的密集建设,郑州交通已到“阵痛期”。针对市民“过度集中施工加剧拥堵”的抱怨,官方回应称“长痛不如短痛”。客观而言,道路施工与改造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选择之一。
但是,采访中,也有道路科研方面的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无论是“长痛不如短痛”的官方回应,还是大面积集中改造的现实选择,都凸显出郑州市有关部门试图“毕其功于一役”的方式,其最终治堵效果值得商榷。
“因为,城市交通状况还受多种因素制约,简单寄望于基础设施的完善,而没有包括市民文明出行、公共交通改善等相关因素的协同推进,其最终效果也必将大打折扣。”这位专家说。
实际上,郑州市有关部门已注意到此方面的问题。“在道路大规模建设的同时,如何发展公共交通,如何避免人车通行混乱等,有关部门都在考虑。”郑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郑州是否能实施错峰“免费公交”?郑州市畅通办负责人表示,为解堵郑州,去年他们就提出过推行“免费公交”的建议,当时就要求市交运委和公交公司论证,拿出具体方案。郑州借鉴成都错峰“免费公交”的建议,他们已上报郑州市委、市政府。
“我们随后将让市畅通办调研并论证错峰‘免费公交’的可行性。”郑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潘冰表示。
在郑州公交公司运营安全处处长张捷看来,“免费公交”虽然会对错峰调谷、平抑早高峰客流起到一些作用,但需配合其他政策引导,其中最有效的引导就是错时上下班。要解决拥堵“阵痛”,要多管齐下。“我觉得在不违反劳动法的政策下,政府可鼓励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推迟上班。” (记者 李一川 实习生 路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