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映象网首页
郑州家庭作坊灌装胎盘胶囊出售 酸臭扑鼻

2013-06-29 07:51:00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加工点客厅茶几上摆放着一些胶囊和尚未灌装的胎盘粉末  

  加工点客厅茶几上摆放着一些胶囊和尚未灌装的胎盘粉末  

   用来清洗胎盘的水池  

  用来清洗胎盘的水池

  在传统观念中,人胎盘经常被当做“大补”之物食用。如今,不少机构更是将其加工成方便服用的胶囊出售。那么,人胎盘胶囊加工行业到底是何形态?生产过程是否卫生?连日来,大河报记者在郑州进行了调查。

  【悬疑】

  胎盘胶囊加工,到底靠谱不?

  “真没想到,胎盘加工胶囊现在这么火!”6月18日上午,初为人父的郑州市民李先生感慨道。

  6月3日~5日,短短3天时间,他就在医院产科病房收到了17份宣传广告,内容均有胎盘胶囊加工业务。

  这些宣传册,共涉及单位13家,很多都是打着“××月嫂服务中心”、“××月子服务部”、“××母婴护理机构”的旗号。根据推销人员的说法,他们加工胎盘胶囊的地方都很干净、卫生,而且一天就可以搞定。

  对此,很多“新扎父母”和准爸妈表示得犹豫不决。

  “如果加工环节达不到基本的卫生条件,后果很严重,这不是闹着玩的。”一名家里放着胎盘不知如何处置的年轻爸爸说,在目前大多数胎盘加工机构实行“取走加工”的模式下,送去的健康胎盘如果被掉包将很难发现,“这不是没可能的事儿,要知道,现在人胎盘在市场上并不能轻易买到”。

  此外,还有人担心,如果这些机构用其他物质加工成胶囊,怎么才能鉴别出来?

  【调查】

  客厅茶几上,灌装胎盘胶囊

  6月22日上午10时,大河报记者带着一包冰冻的胎盘,首先来到位于郑州市农业路67号院内的“母乳康月嫂服务中心”。

  该中心位于一栋老旧居民楼一楼门洞旁,内部为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结构。卫生间大门正对客厅,里边堆满杂物。狭小的厨房内,各种炊具、杂物占满了灶台。

  记者进入屋内时,一名五六岁的小男孩双腿蹬在客厅内的茶几上正在打游戏,而两板尚未灌装的黄色胶囊就摆放在茶几上。在其中一板胶囊旁边的托盘内,一张A4纸大小的纸片上还放着一堆褐色粉末。

  茶几下的桶内,还有很多散装胶囊。门口内侧还有一个洗手池,旁边是一个两层铁架,上层放着一个电磁炉,下层放着一个小型烘干机。

  一名中年男子说,他就是这里的负责人,褐色粉末就是已经加工好的胎盘,只需灌装即可。

  “在哪里加工胎盘?”记者问。

  “咱实话实说,灌装确实就是在茶几上弄的,你看看这是客户送来刚研磨好的,马上就能灌装了。”他说,加工胎盘的第一步,冲洗胎盘就在门口内侧的洗手台内进行。

  “冲洗过后,放到这台烘干机里烘干,然后就能研磨成粉、灌装了。”他说,他使用的胶囊都是好胶囊,保证质量,但盛放胶囊的桶上,并未有相关生产信息、标识。

  记者打开烘干机门,拉出里边的托盘,发现原本不锈钢质的托盘已成焦黑色,并沾满斑状的不明物质。

  该套房的墙上,张贴着一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但经营范围内并无“胎盘加工”,亦无任何与胎盘相关的其他项目。

  脏臭厨房内,就是加工点

  6月22日上午11时50分,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东侧小胡同内8号楼一楼,记者找到了名为“程馨月嫂服务中心”的胎盘加工机构。

  在此值班的一名中年女子看过记者携带的胎盘后,开始不停打电话联系一个女子,“这边客户要做胎盘胶囊,你赶快过来”。

  在等待胎盘加工人员到来时,她说他们的加工地点不在月嫂中心,而在胡同北端的家里,“送来的太多,平时都忙不过来”。

  由于记者坚持要求查看加工地点才能放心交易,后来赶到的一名穿着花紧身裤的盘发女子带着记者来到了胡同北段巷子里的一幢两层土坯楼的二楼。

  刚刚走上狭窄、阴暗的楼梯,一股酸臭的味道扑面而来。在楼梯拐角的狭小厨房内,各种乱七八糟的脏旧物件摆满地面,拖把、拖把池、垃圾桶、灶具、水池上更是布满深色污垢,苍蝇乱飞。

  “花裤子”一把拽过记者提着的胎盘保温袋,就要直接上手取出往水池里的一个布满污垢的红盆中放。记者连忙制止:“这卫生条件真不咋地啊!”

  “弄这个的都这样,不光我这儿。反正要冲洗的,你怕啥?”“花裤子”边说边带着记者离开厨房,来到客厅。

  记者看到,这里的环境比“母乳康月嫂服务中心”更加脏、乱、差。地上似乎很久没有清理过,各种脏衣服、旧椅子随处放置,馊臭不堪。

  一室一厅的屋内,没见张贴任何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经营手续。“花裤子”坦承,她加工胎盘胶囊,就在厨房和客厅里,“做这个的,谁有手续?我敢说,没一个有,你只管放心好了”。

  家里搞加工,身边伴条狗

  6月22日下午2时,位于郑州市大石桥西北方向的SOHO广场BC座4楼内的“亲亲宝贝母婴护理中心”内,一名年轻女子说,他们经营胎盘加工,但“因为气味太大”,加工地点不在办公室内。

  在确认记者携带有胎盘后,这名年轻女子说,记者可以把胎盘放这里,过一天就可以过来取胶囊了。因记者“不放心”,她联系了自己的母亲,并给记者写了一个周姓女子的联系方式,让记者去实地查看商谈。

  约10分钟后,记者在金水路与沙口路立交桥北侧铁路道口,见到了年约60岁的周女士。随后,她带着记者向西,沿着铁路旁小道,前行约500米后,来到了位于陇海线和一条铁路连接线之间的一片楔形地带。

  这片偏僻的地方,尽是两层低矮土坯楼的老旧民居,属于金水区大石桥街道办金沙社区铁路5号院。

  在一幢有“郑铁液化气”黑色字体的楼下,周女士打开了房门,这是一处一室一厅,各种生活用品摆放得十分拥挤。

  门口地上,放着几个盆子,就是冲洗胎盘的用具。小卧室内墙边,周女士打开了一个纸箱,搬出了一个比较新的小型烘干机,“烘干都是用这个”。

  在屋内,记者没见摆放有消毒器材,甚至连一次性手套都没见到。一条京巴狗还不停在屋里来回跑动,舔这儿嗅那儿。

  “你放心,这胎盘都得用水冲好多遍,还得放锅里煮,然后才烘干磨成粉。另外,我这胶囊都是从制药厂进的货,质量绝对有保证。”她说,“做这个十几年了,都是挣个买菜钱,没多大利润,最低可以给你交个底价,240块钱。”

  在她的加工点兼住处,记者同样没见到任何与经营有关的审批手续。好在,她也坦承,“弄这味太大,没多少人愿意干,平时也就偶尔做一个,谁会去办手续?”

  【总结】

  卫生条件糟糕,行业乱象丛生

  除了经营缺少审批手续、行业几乎没有准入门槛外,记者走访发现,这些经营胎盘加工的地方,清一色地位于居民家中,普遍缺乏消毒设施,卫生条件比较糟糕。

  在接触到的胎盘加工点相关人员中,记者均未发现有健康证。他们也从不问胎盘是否受过污染或者沾染病毒。

  同时,胎盘加工的用具可谓五花八门,生产过程完全是依靠个人经验,缺乏科学、规范的器材。特别是胶囊,不少是三无产品,品质存疑。

  加工流程方面,有的加工点只有冲洗、烘干、研磨三个步骤,也有一些有热焯或煮沸程序,还有添加祖传秘方配料的,据称“这样更大补,疗效也更好”,但祖传秘方成分是什么、是否安全,不得而知。 

  郑州市工商局有关人士表示,国家目前尚未批准“胎盘加工”这一经营项目,相关单位和个人的经营行为,涉嫌违规,但因该行业隐蔽性强,且属生产环节,他们很难监管到位。

  现状

  胎盘加工,

  已成热门“地下产业”

  不仅是产科病房,在郑州很多大医院的产科门诊,不少推销人员也会向前来进行围产保健的准妈妈介绍胎盘加工业务。

  据大河报记者了解,这些推销人员甚至长期驻扎在几家产科实力较强的医院,攻关目标客户。遇到其他同行递上的宣传广告,他们会极力贬损对方,并介绍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按照他们的公开宣传,一般产妇的胎盘可以加工成100多粒胶囊,可以食用数月,相对于炖汤、包饺子等吃法,胎盘胶囊“更能被人体充分吸收,不浪费”,费用在250元~400元之间。

  与在医院产科内部的竞争相比,医院外边的竞争同样激烈。比如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东侧的小胡同内,就大大小小分布着数十家母婴服务机构。

  有意思的是,在它们设立的琳琅满目的招牌广告上,虽然服务项目花样繁多,但却没有一家打出胎盘加工胶囊的内容,甚至连胎盘这两个字都是踪迹难寻。

  此外,胎盘加工胶囊的业务在网络上也数量极多。整个胎盘加工行业,已然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地下产业”。

  疑问

  食品还是药品?

  “胎盘的定性就不太明确,更别说胎盘胶囊了”

  在一个亲子QQ群内,一名准爸爸与记者聊天时认为,胎盘胶囊被纳入法定监管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它到底是食品,还是药品?到底该哪个部门管?”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99条规定,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102条,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其中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

  这些定义虽然很权威,但并不能解决胎盘胶囊的属性问题。

  6月24日下午,郑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曹主任受访时表示,胎盘胶囊既不是食品,也不是药品,但究竟是什么,他也说不清。“从我们一线执法情况来看,这确实是‘擦边球’,我们还没有遇到过。”

  对胎盘胶囊的定性,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王玉军、省卫生厅医政处工作人员杨继峰6月23日受访时也都表示“说不清”,“胎盘的定性就不太明确,更别说胎盘胶囊了”。

   允不允许加工?

  “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胎盘胶囊加工业务,要么是无证经营,要么是超范围经营,总之,应该都是不允许的”

  对于胎盘归属及处理,2005年4月6日,卫生部曾发布《关于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问题的批复》。

  该文件明确,产妇分娩后,胎盘应当归产妇所有。产妇放弃或者捐献胎盘的,可由医疗机构进行处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胎盘。如果胎盘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告知产妇,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并按照医疗废物处置。

  尽管如此,这些规定依然不能完全解释胎盘胶囊能否生产的问题。

  正是因为缺乏规范,一家孕婴机构的网络QQ值班人员就称,他们加工胎盘胶囊没有任何问题,“胎盘胶囊究竟是啥,主管部门都说不清,‘法无禁止则可行’嘛,这么多年了,行业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昨日下午,郑州市工商局金水分局大石桥工商所崔所长受访时说,目前国家尚未开放胎盘加工这一经营业务,特别是对个体工商户,根本不可能获批此种经营。“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胎盘胶囊加工业务,要么是无证经营,要么是超范围经营,总之,应该都是不允许的。”

  到底该归谁管?

  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工商部门都说不归自己管

  记者查询发现,2006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并按照规定办理卫生许可证申请手续,经审查批准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并承担卫生责任。但因胎盘的定性模糊,该法规是否适用于胎盘加工,不得而知。

  省卫生厅医政处有关负责人认为,加工胎盘胶囊的监管“应该不是”卫生部门的职责,卫生部门也从来没有出台过专门对此业务的监管文件,“应该归药监部门管,食品药品行业前几年就分给他们管了”。

  不过,郑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曹主任6月23日受访时明确表示,该行业的监管不属于他们的职责范畴,“因为它不是食品,也不是药品”。

  郑州市工商局金水分局大石桥工商所崔所长说,他们曾以“超范围经营”对辖区内一些进行胎盘加工业务的单位做出了责令整改的处理决定。但他同时表示,胎盘胶囊加工行业属于生产环节,严格来说也不属于他们的监管范畴。

   真的“大补”吗?

  “从医学角度讲,我们是很不建议市民食用胎盘的。当然,一些制药厂通过化学手段从胎盘内提取一些激素,则与胎盘胶囊完全不同,会对人体保健起到一定作用”

  在很多市民特别是老年人眼中,胎盘是“大补”之物。在从业机构的宣传册中,胎盘的功用也被极力宣扬——滋阴补肾、美容养颜、补气养血、美化肌肤、治疗腰膝酸软、提高免疫力,甚至可以治疗肺结核、支气管哮喘。

   事实真的如此吗?

  昨日下午,医学博士、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朱宝菊教授说,作为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胎盘的主要功能是输送营养,自身不但没有营养,反而因其承担的“物质交换过滤器”作用,而集纳了很多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没有好处,“说白了,它就是非常脏的一块肉”。

  “通过放置,胎盘内的激素就会被破坏。高温烘烤,则会完全破坏胎盘内的激素类物质,所谓的保健功能会完全丧失,从医学角度讲,我们是很不建议市民食用胎盘的。当然,一些制药厂通过化学手段从胎盘内提取一些激素,则与胎盘胶囊完全不同,会对人体保健起到一定作用。”她说。(记者 李岩 实习生 王文博 文图)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0条)

      发表评论

      映象网>> 要闻频道>> 正文

      最新消息

      热点关注

      新闻|财经|娱乐|女性

      教育|旅游|图库|社区

      帮助 - 广告 - 友链

      导航 - 收藏 - 顶部

      映象网手机版:hnr.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