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6 06:28:00 来源:郑州晚报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当时,老人就倒在水泥罐车的右后轮边
大型车辆视觉有盲区
大型车辆视觉有盲区
昨日上午10点左右,秦岭路与建设路交叉口西北角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位骑车的70多岁老人倒在水泥罐车后轮边,当场身亡。
我在现场
老人躺在车右后轮下
昨日10点20分,建设路与秦岭路交叉口,此时,路口由东向西的车堵成长长一队。
路口西北角,一辆白色水泥罐车停在快车道上,车前倒着一辆电动车,车右后轮边躺着一位老人。
120急救人员说,老人头部受伤已当场身亡。
秦岭路巡防队员宋红卫说,10点左右,他们巡逻到路口北侧50米处,听到有人大声喊,“我们跑过去发现这位老人躺在后车轮下。这辆罐车应该是由北向西右拐,还没有完全拐过来,老人头部被车轮轧过,当场就不行了”。
民警说,因为路西北角处修地铁,人行道和慢车道都围住成了施工工地,路口暂时没有监控。
向右拐后听到有动静
32岁的罐车司机吴某说,9点50分左右,他驾车由北准备向西拐(右拐),当时路口的信号灯由北向南是直行的绿灯,而向右是红灯,“我就停在那里等,直到右拐的信号灯变绿了才向西拐。”
吴某说,他刚拐向西就听到有动静,立即停车,“下车一看,老人就在我车后轮那里了。我当时根本没有看到这位老人,更不知他当时是如何骑车的”。
民警通过老人身上的手机联系到这位魏姓老人的家人,得知老人在事故现场的南侧居住。
事故民警通过本报找寻当时和魏老先生同向行驶的目击证人,以确认当时老人行走方向,准确认定事故责任。希望目击者拨打本报热线96678或110告知当时情况。
特别提醒
看到水泥罐车离它远一点
交警二大队事故民警说,水泥罐车在行驶中,尤其是拐弯时有视觉盲区,也就是司机在拐弯时,即使有后视镜,车下的某些部位还是无法看到。
特别提醒的是,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停靠时不要紧贴大型车辆,要与其保持“安全距离”,非机动车驾驶人也要注意绿灯放行时不要抢先超过正在转弯的机动车,更不要在红灯时超越停车线停车;行人横过道路时要与机动车保持2米以上距离,等大型车转弯后再行进。
记者体验
最近,网上一段名为“已救了100万人生命”的视频引发众多网友关注。视频显示,一辆大货车在转弯时,前后轮并不在同一个轨迹上,内前轮转弯半径与内后轮转弯半径会产生差别,这个差别就是“内轮差”。“内轮差”的存在很容易造成驾驶人的视觉盲区,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什么是视觉盲区?如何避免视觉盲区?近日,记者跟随交管部门的专业人士进行了实地体验。
不同车辆盲区不同
厢式货车:有4处盲区:第一处为车前方1米以内,直行时很难看到前方近距离物体;第二处为转弯中车右侧;第三处为转弯中车左侧;第四处为车正后方。
公交车:车左前角是最大盲区,不管转弯还是直行,这里盲区最大。尤其左转弯时受前车框影响,后视镜视野变小,左侧盲区更大,易发生危险。前挡风玻璃前1米处也有盲区,如果一名1.3米以下小孩站在该区域,驾驶人一般看不到。
一项调研显示,行车过程中,小型车产生近0.6米的“内轮差”,大型车的“内轮差”则可达1.5米至2米。
水泥罐车右后轮盲区最大
记者跟随体验者李师傅坐进了水泥罐车的驾驶室后,瞬间产生了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李师傅说:“正是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为视觉盲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车下的工作人员将一个大约高80厘米的隔离墩模拟成“小孩”,在水泥罐车前来回变换位置。很快,“小孩”就从驾驶人的视线中完全消失了。“此时,‘小孩’到车头的距离就是驾驶人正前方的视觉盲区。”李师傅说。
车下的工作人员拉开卷尺,经测量,“小孩”距离车头3米远。尽管水泥罐车的前风挡玻璃右上角安有观察镜,但这个观察镜也不能完全“探知”这3米的区域。当“小孩”倒下时,李师傅说,盲区的范围有了一点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也就是说,如果此时有一个孩子突然倒在这3米范围内,驾驶人无法看见。”
其实,不只车前方,水泥罐车的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都存在视觉盲区。其中,右后轮的盲区最大,也是对行人和其他车辆“最具杀伤力”的区域。
根据体验,人员站在车右后轮旁1米,后视镜能看到,但如果人员站在右后轮外侧2米,后视镜便无法看见。
据《城市快报》
(记者 徐富盈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