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映象网首页
山岭间的塞外江南寻找失落的东方金字塔

2012-12-03 09:03: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2004年,当地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位列世界遗产名录,名声大噪,这里的宁静却一如往昔。时至今日,集安的“东方金字塔”依旧深藏山林经历风吹雨打,只待懂得的人掀开它的面纱。

  集安东方金字塔

  集安东方金字塔

  集安东方金字塔

  一路驱车,还未进入集安境内,公路便已蜿蜒伸展在群山之间。此起彼伏的青山中,是交错叠压的巨石和碎块,依稀可见迂回激荡的溪流和色彩斑斓的野花。不经意间,还有丛林掩映下的山谷映入眼帘。车窗外虽一片青绿,景致却总不相同:依山开垦的肥沃土地上,葡萄和五味子长势喜人;一片粼粼微波中,水稻田在大地间工整地平铺开来;忽而视线中出现斑斓色彩,是服饰艳丽逼真的稻草人。潮湿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温润轻柔的风,蓝底白字写着“幸福”的路牌,三两只低头吃草的牛羊……所见所感,均是田园生活的慵懒惬意。

  同行的朋友忍不住感叹:“我闻到了青草的味道。”大家吃吃地笑,暗暗点头,和山里的纯净相比,城市的味道过于复杂,每个人的嗅觉系统似乎都失去了感受和辨别的能力,只有回到接近原始生态的地方,才能恢复这可贵的敏感。

  思绪在美景中游走,车子猝然驶入山脉间的隧道,神秘的高句丽文明就在隧道的那一头。两千余米的路途如同时光机,让人不由分说地将喧嚣与忙碌的现世生活抛诸脑后,进入到古今交错的另一个世界。

  山岭间的塞外江南

 山岭间的塞外江南

  山岭间的塞外江南

  连绵不绝的青山在道路尽头退出视线,集安便出现在了眼前,这座有七八万人口的小城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宁静安详,路边枝繁叶茂的银杏树比行人还多,居民们如在桃花源中,仿佛都藏了起来。市中心附近的路旁,人工修建的水渠穿街过巷,绿树掩映下的潺潺水声让人顿生恍惚,以为到了水汽氤氲的江南。

  不似一般的中国城镇,集安的街道上秩序井然,街边小店虽多,门前却无半星杂物。没有招揽生意的高音喇叭,没有道路上的车鸣笛喧,市中心的街道未见星点纸屑,平实之中见得这座城市的不凡之处。

  身处集安,心头的燥热渐渐平息下来。环绕着这座小城的群山,冬季将西伯利亚寒流阻隔在山门之外,夏季则赠予这里一片清凉。“塞外江南”四字,果然是恰如其分的称谓,也许正是这得天独厚的气候和风景,才使集安成为了高句丽政权的都城。

  既被称作江南,山水必不能少,集安境内多山,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声名远播的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就在距离市区21公里的老岭山脉中,驱车前往,一路重峦叠嶂,随时下车步行,都是一派山林好风光。好几次见着奇峰峻岭,误以为五女峰已到,准备下车,朋友却说还远着呢。

  丸都山城

丸都山城

  丸都山城

  丸都山城是高句丽最为典型的早、中期山城之一,它与国内城相互依附,互为都城,形成了世界王都建筑史上附合式王都的新模式。

  同行的当地人此时总是不无自豪地解释,集安这地方,别的不说,光说风光,哪儿都美,弄错也是必然。当镶嵌在山中的巨大五女浮雕出现在眼前时,五女峰便是真的到了,顺水泥平台边的石阶而上,整个人瞬时就被参天古木包裹住了。在山中穿行,不断被各种奇石吸引,动辄数十米高的巨石看似不经意地矗立着,但其势之险峻,又让人怀疑是造物主百般思忖后才将它们摆放于此。

  或者巨大无比或者形状奇特,五女峰上的石头似乎都是贴在山上的,石头和山体之间有大可容纳几人遮阳避雨,小可容一人卧躺的间隙。但凡这样的间隙,必被木棍密密麻麻地撑着,似乎是怕巨石滚落下来。心生疑问,想起“螳臂当车”,朋友笑答,这是当地人祭山神的一种方式——腰不太好的人,在巨石下立根木棍,便能得到山神庇佑,强筋健骨。

  沿石阶前行,身边皆是高低错落的树木。蕨类植物自脚边的岩缝吐出新叶,高大的乔木枝繁叶茂,在头顶遮出一片阴凉。细看古树的铭牌,颇有意思:“小叶杨,杨柳科杨属植物,木材轻软细致,供民用建筑、家具、火柴杆、造纸等用。”“软枣猕猴桃,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大藤本,花期6-7月,果期8-9月。果实可食用,含大量维生素C、淀粉、果胶质等。亦可药用,有强身、解热、健胃、止血等功能。根及根皮对消化道癌有一定治疗和抑制作用。”大概是此处居民生于山林,对自然有更多的依赖,关乎植物,多的也是实用的逻辑。

  石墙上的沧桑变幻

  天色渐暗,返行至山脚,绝壁上“高句丽采石场”几个鲜红的大字尤为醒目。采石场依山势而建,绵延数百米的巨型卧石形态各异,有些石块至今依旧完好如初,有些石块则可明显看到当初斧凿的痕迹。一直知道高句丽遗址的“东方金字塔”以巨石称雄于世,如今看到这些石块,才知因果渊源。

  落日余晖下,采石场一片静谧,脑海中千年前的此处,人声鼎沸,尘飞石溅。声色交错间,历史的大门仿佛敞出一道缝隙,往昔此处工匠选石、凿石、运石的忙碌景象历历在目,这些景象幻化为一座座巨大的积石墓葬,与现实世界叠而为一。

  回到酒店,前面小广场边上的简易凉棚里,是几名戴着护目镜,全神贯注打凿巨大石雕的工匠,那一刹那仿佛穿越时空。忍不住走近,工匠们乐呵呵地停下来:“小心石屑。”石雕上的图案呈圆形,粗犷的线条似被风吹动的波浪一般,中间则是一些凸起的点,随意中倒也颇有秩序。见我们一脸好奇与关注,他们也放下了手中的活计,与我们攀谈起来:“我们模仿的是高句丽王城遗址出土文物中的瓦当图案,叫忍冬纹,也就是俗称的金银花纹样。”曾被大量运用在佛教雕塑、建筑中的忍冬,凌冬不凋,恰如高句丽的灿烂文明轮回不灭。工匠们又指着身后的石墙说:“你们没注意到这堵墙吧,据说这是2000年前古高句丽国内城的南城墙遗址,真家伙。”

  在集安,除了以五盔坟为代表的贵族墓葬,这样的土墓随处可见。

  顺着工匠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堵一米多高的石墙幽幽地隐于草坪之中,工整的长方形石条大小相近,横行平直地排列着,筑垒工艺相当严谨。整齐规整的墙面,让人如何也想象不到它已经历过千余年的风雨侵蚀,唯有被一层层削掉、残高不过1-2米的墙垣,才能让人明了时间的流逝。再走近细察,石墙虽排列整齐,却总会跳出几块色泽尺寸皆不合群的石条,工匠们说,这段石墙在被发现的时候已有破损,后期几经修缮,才有了如今的这般模样。

  几位工匠为我们义务介绍完石雕石墙,便又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当中,不再分神,独留我们嗟叹不已。想来在这石质城垣下工作、生活的人,大约对身后的历史早就习以为常了吧。轻轻抚摸表面凹凸不平的古城墙,试图感受它当年的风采奕奕:千年之前,这座周长2714米的城墙内,有在墙台和角楼上搭弓射箭的战士,有骑马巡逻手舞弯刀的士兵,推杯换盏声,欢歌轻舞声,声声皆如在耳边。

  四百余年的光阴里,这堵城墙护卫着的国内城一直是高句丽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如今,城墙内外均已高楼林立,人来车往,清晨,从周边郊区进城的农民还会自发地在城墙下办早市,山菜野味不一而足,往昔时光的踪影,似乎已随着史书一页页翻过,可高句丽近700年的历史,又怎能一夕翻过?

  古墓壁画

  古墓壁画

  舞踊墓北壁绘有墓主人家居宴饮图,东壁绘有大幅舞踊图,西壁绘有狩猎图,藻井绘有莲花、怪鸟、奇兽、星象、仙人、伎乐、日月神等。

  古墓里的王朝丽影

  在这段虽短暂却不乏辉煌岁月的历史当中,高句丽政权战争频仍。大概也正因如此,历史上的高句丽总是有两座都城,一座平原城譬如集安的国内城,一座山城,平时在平原城安居乐业,战时则退守山城。集安城北的高山上,与国内城相距仅2.5公里处,就是一座颇具军事意义的山城——丸都山城。丸都山城在修建之初仅作为国内城的守备城使用,后来也曾两度因为战争的需要成为王都。

  自集安市区前往丸都山城,路程虽近,却能明显感觉到山势已渐渐险峻起来,待到目的地,群山连同群山环抱下的山城便已在视线之下了。东侧山坡,成排的基石与散落的瓦砾清晰可见,如若没有朋友的介绍,任谁也不会想到,这里便是丸都山城的宫殿遗址。顺着断壁残垣一路走下去,还能看到昔日的点将台,虽然石块部分已经坍塌,但站在点将台上,通沟平原与国内城依旧尽收眼底。在碎石杂草间行走,每走几步,心中都要生出几分新的感慨。战鼓擂,角声起,当年山城的模样已连同昔日的建筑灰飞烟灭,留与后人的,只是残迹斑斑以及对于当年的无限遐思。

  如今的丸都山城,最让人震撼的自然是城南山脚下的墓葬群,37座墓葬整齐地排列在如茵草地中。大的积石墓宽数米有余,由三层巨石条垒砌而成,顶部则为尖形,直指天空。稍小一些的虽仅有一层石阶,但从那厚重敦实的材质中,还是能明了它们的不凡之处。积石墓之外,墓葬群中还有一部分是年代较近的封土墓,由于经年无人打扰,封土墓上已长满了厚实的青草,如若没有那隆起的坡度,看上去着实与周边的草地无异。

  高句丽壁画墓的壁画有极大一部分是神话传说和宗教内容,尤其是描绘四神的壁画,譬如玄武图。

  谈及墓葬,集安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高句丽政权第二十代王长寿王之陵——将军坟。北靠龙山,西靠禹山,东南临鸭绿江,将军坟可谓是占尽了地利,在发现之初,它被人误以为是驻守边关的功臣之墓,后来虽经考证认定为王陵,名称却一直沿用下来。车还未停稳,便能远远看见如金字塔一般的将军坟屹立在山坡间,顺着人行步道拾级而上,周边的清净让人不忍发出一丝声响,唯恐打破了此处的寂静。

  走到近处,一股强烈的压迫感油然而生,12余米高的将军坟由长方体花岗岩石条层层内收垒砌而成,四壁共用6层石条砌筑,外观呈截尖方锥形,墓底则是用大石条铺垫的基础,与地表平齐。顶端自成一体的盖顶石重达50吨,上面堆积有灰色的莲纹瓦当,灰色瓦砾和铁链,虽经风雨剥蚀,仍旧霸气十足。

  绕着将军坟走上一圈,也是一段不短的路程。抬头细看,曾经紧密堆砌的石条也已有了些许残缺,破损之处,或被人工填上了碎石,或任岩缝里长出漫漫青草。四周石条边缘凿有排列整齐的柱眼,推想当年可能有享殿一类的建筑。

  除去坟身之外,将军坟最特别的地方还在于绕其四周的护坟石。同样由花岗岩制成的重达十余吨的护坟石侧靠在将军坟上,每面均铺有三个,为将军坟历经千年不倒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将军坟后侧的护坟石遗失了一块,让这份壮观多了一丝遗憾。

  顺着将军坟北面的小道前行,50米开外便是另一座陵墓,虽然建筑样式与将军坟无异,规模却小得多,这便是将军坟的陪坟。年代久远加上自身小巧,陪坟的损坏程度亦比将军坟严重许多,一面的石条已经坍塌遗失,露出空空如也的墓室。

  在集安,这样的墓葬在山间地头星罗棋布,一不小心就会错过,只是墓穴要么严严实实地封着,要么四敞大开空无一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高句丽王陵、贵族墓葬都有地上部分显露在外,这一方面成就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东方金字塔”以及如山峦般起伏绵延的一座座封土墓,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些墓葬极易成为众多盗墓者觊觎的目标。今时今日的高句丽王陵、贵族墓葬,其中的许多陪葬品已不知所踪,还有一些因为不便看管,只能移到各大博物馆里,剩下的则大门紧闭,只供文物保护人员来去。仍在开放能为我们所见的陵墓里,唯有壁画还能让我们一窥高句丽当时的文化成就与当地的风土人情。

  好太王碑

  好太王碑

  好太王碑碑文内容共分三部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传说,好太王攻城略地的丰功伟绩以及好太王墓守墓人的来源。

  文明在壁画中鲜活

  许多高句丽贵族墓葬中常绘有精美的壁画,这些墓葬也常被称作“壁画墓”。高句丽壁画墓的建造年代大约在公元4-7世纪,这300多年间所对应的中原文化便是东晋南北朝,由于这一时期的中原绘画实物资料保存至今的很少,因此,数量巨大且笔法精美的高句丽壁画墓就显得弥足珍贵。

  距集安市区3公里处,便是高句丽晚期的贵族墓葬五盔坟的所在,五座巨大的覆斗形封土墓连成一片,“五盔坟”因此得名。山清水秀的集安似乎整个都要被绿色植被覆盖,五盔坟也不例外,还未走近,眼睛就已被一片苍绿占领,五个几近首尾相连的绿色“山丘”自眼前延伸到视线尽头,每一个“山丘”的直径都接近十米,高则五米有余,此景实在蔚为壮观。

  对外开放的石室壁画墓是5号墓,走进墓道,一股凉气瞬时扑面而来,沿着墓道的台阶向下再行数米,光亮一丝丝的消失,空气也变得凝重起来。微弱的灯光下,巨石垒砌而成的拱形甬道轮廓模糊地向前延伸着。封闭而狭长的空间内,脚步声都有了回响,让人顿生肃穆之心。

  前行十几米,光亮接近消失处,便到了墓室。为了保护壁画,墓室里没有安灯,眼睛需要适应几分钟,才能辨别周遭的事物。有几位来自北京的文物保护研究人员戴着口罩,就着头顶灯微弱的光亮,往石壁上贴一些做霉菌鉴定、测试的样本——即便夯土之下还有巨石,地表的雨水还是会不时渗入墓室,墓道上甚至还有大颗的水滴不时滴落,墓室里生出霉菌就更是见怪不怪的事了。盗墓者的觊觎、雨水的侵蚀、霉菌的腐蚀,林林总总的遭遇,实在让人忍不住生出些感叹,如此精美恢弘的墓葬,竟然这般运途多舛。

  在墓室里看壁画,必须借助工作人员的手电光,随着微弱的光芒在墓室内由上到下,由左及右的移动,壁画墓一点点撩起神秘的面纱,让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墓室平地起筑,依旧以雕琢工整的巨大花岗岩石条叠砌而成,梁枋以上作两重抹角叠涩藻井,上覆盖顶石。墓室内南北平行放置三座石棺床,可惜现如今当中已经空无一物了。

  最让人惊叹的自然是墓室四壁以及藻井上绘制得满满当当的精美壁画,壁画直接绘在平整的石壁上,虽已历经千年,这些以动植物胶调和而成的矿物质颜料颜色却依然鲜亮。墓室东壁绘有青龙图,龙首高昂,龙口张开,龙身一波三折,形状惟妙惟肖;西壁则是白虎图,与东壁青龙相对称,也向南做飞扑的姿态,白虎腰身细长,尾巴向上翘起,动感十足;北壁玄武,南壁朱雀,均形态动人。

  四壁之外,墓室藻井的两重抹角石相交处,各角的壁画也极有神韵。伏羲女娲图、神农氏燧人氏图、奚仲父子图……不知当初这些壁画的绘制者是否想要将中华的古老文明一次说个遍。遗憾之处当然也有,据工作人员介绍,先前壁画中镶嵌了大量的夜明珠,现在已全部丢失,唯一剩下的,便是燧人氏眼睛处镶嵌着的绿松石。为了让剩下的文物得以流传千古,现今这些墓葬大多已不对外开放,文物保护工作却一刻也没有停歇。

  剪纸

  剪纸

  孙新凤的剪纸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绵延至今的高句丽文化。

  昨日历史融入今日生活

  古老的高句丽文明距今已经越来越远,不仅文物工作者在极力将昔日文明的遗产保留住,集安的本地人也在做着同样的努力。在集安市中心附近,一家古色古香的剪纸店引人驻足,进门后,视线所至的墙面上挂满了大幅的作品,不觉诧异,明明是剪纸店,为何却全是挂画?走近细看,这些五彩缤纷的“画作”竟全由剪纸作品组成,大则数平方米的作品不由让人惊叹主人的妙手天工。

  剪纸店的主人名叫孙新凤,大眼睛、长睫毛,与店里来来往往的集安当地人相比,实在像极了少数民族后裔。她说自己也不确定祖先的来历,没准也与高句丽政权有那么一丝关联。她最骄傲的剪纸作品,自然也都与曾经的高句丽文化相关,她曾剪出高句丽历史上28代王的肖像,每一张都栩栩如生,虽是剪纸,由于技艺高超,连人物的发须都清晰可辨。

  云峰湖

  云峰湖

  在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以东的云峰湖可以远望对岸的朝鲜,后者境内亦有一部分高句丽墓葬群。  

  不仅如此,深埋在墓中的高句丽壁画也被孙新凤用剪纸的方式加以还原。壁画中的四神图像、燧人氏神农氏,都是她剪纸作品中的重要内容。有一些残破的壁画,还被她请画师凭想象补上,再剪出完整的人物、场景,尝试虽大胆,大多不失原意。

  孙新凤最自豪的作品是三十几米长的卷轴剪纸,内容是完整的好太王碑碑文,同样有着鼎鼎大名的好太王碑(长寿王为其父好太王所立)与将军坟隔山相望,高达6米的碑体通身黑色,由于之前长期暴露在风雨中,碑面文字有些斑驳。幸而前人已有拓刻,将涉及高句丽建国传说、好太王功绩以及当时中国东北、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之间关系的碑文记录下来,孙新凤便借此剪出了一幅凝聚高句丽历史的长卷。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0条)

      发表评论

      映象网>> 旅游频道>> 正文

      最新消息

      热点关注

      新闻|财经|娱乐|女性

      教育|旅游|图库|社区

      帮助 - 广告 - 友链

      导航 - 收藏 - 顶部

      映象网手机版:hnr.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