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畔灭螺人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一年有一半的时间行走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草洲上,手拿镊子,寻找着血吸虫的中
灭螺队队员扛着150米的皮管对重点地区进行药物灭螺(4月14日摄)。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一年有一半的时间行走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草洲上,手拿镊子,寻找着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他们为此几乎都曾感染过血吸虫病。这支由11人组成的南昌县专业灭螺队早在1974年就已成立。目前,他们承担全县108块草洲、17.5万亩面积的查螺灭螺任务。吃干粮、打地铺、风吹日晒雨淋已是他们的家常便饭。队员们每天查螺需要完成蹲下、站立的动作400余次。每年3到6月份和9到11月份是钉螺生长的季节。这6个月里,灭螺队员都要走遍6、7万亩的湖区草洲,早上8点出发,晚上6点结束,草洲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灭螺队员有效地血防工作,在全县自2011年后未发生血吸虫病急感疫情的成绩上功不可没。鄱阳湖区的血吸虫病防治,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几十年来,湖区血吸虫病基本得到控制,但在个别地区血吸虫病还威胁着百姓的身体健康。从全民齐上阵“送瘟神”,到重点地区科学防治,鄱阳湖畔这群灭螺人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灭螺队员肩扛两百多斤重的柴油机转场灭螺(4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灭螺队队员在草洲上查螺(4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灭螺队员在草洲上吃自带的方便面和干粮(4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灭螺队员在查看收集到的钉螺(4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在租住当地农民的房子里,灭螺队员熊林根(右)用显微镜观察当天收集的钉螺样本(4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