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3 11:25:00 来源:光明网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原标题:空巢变暖巢 瑞昌9位空巢老人自组大家庭互助养老
在瑞昌市横港镇山里雷村,有一个特殊的大家庭:村里9位“空巢老人”搬到一起生活,一张桌上吃饭,一块地里劳动,互帮互助,其乐融融。在当前“空巢老人”日益增多,而养老机构和机制还不够健全情况下,9位“空巢老人”开创的这种互助养老模式,有其值得借鉴、推广之处。
9位老人一起吃饭温馨甜蜜
一起劳动锻炼身体
相亲相爱一家人
1日上午,记者来到山里雷村,老人们正在一栋两层民房里聊天、看书、听戏。9位老人中,包括3男6女,年纪最大的已有89岁高龄,最小的也有62岁。
89岁的余水枝老人告诉记者,她老伴去世得早,儿女又都在九江等地生活。“现在年纪大了,人感觉越来越孤独了,很多事情一个人也做不来。大家现在生活在一起,想活动一下,就一起种点菜,干点活,活动一下筋骨。不想活动了,就坐在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感觉精神比原来好了很多,胃口也大了。”余水枝老人笑呵呵地说。
81岁的罗三妹去年中了风,可是9个儿女都在外地,她又不愿意离开乡下。于是,等病情好些后,她就搬来和大家一起住了。和大家住在一起,吃喝有胃口,心情很快乐,现在,她已经基本康复如初了。
大家在一起,一方面有个说话的伴,更重要的是,相互之间有个照顾。9位老人,3个人住一间房。为防止意外,大家晚上睡觉都不关房门,这样谁有个头疼脑热的,只要叫一声,其他房间的人马上就能听到。
几个月前,一个叫冯娇妹的老人晚上突然生病,大家立即打电话到医院,医生及时赶到,把冯娇妹救了过来。
做午饭的时间到了,余水枝老人和另外两个老太太拎着篮子,来到房子后面的菜地里摘菜。老人们告诉记者,地里的辣椒、豆角等蔬菜,都是大家自己动手种的。采了菜,大家一起动手做饭。很快,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就上桌了。大家围着桌子吃饭,你给我夹菜,我给你舀汤,场面十分温馨。
古道热肠两村民
9位老人大家庭的组成,得益于两位古道热肠村民的发起和资助。今年81岁的雷在富老人是一位退休干部,触动他发起组成和资助这个大家庭的,是去年发生在村里的一件事。当时,村里的一位老人去世了,由于子女都在外,老人去世两天后才被发现。“现在年轻人都在外打工,或者搬到城里住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怎么办?于是我就想到把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召集到一起住,这样相互之间有个照应。”雷在富说。他的提议立即得到村里老人们的响应,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
随后,余水枝老人的侄子雷在栋主动找到老人们,热心地提出将自己的房子免费让给老人们住,房间里的电视、炊具等家具,也一并给老人们免费使用。
有了房子,雷在富老人又捐出了7000多元,把房子进行了修缮,为老人们添置了生活用品。去年11月,9位老人搬到了一起,开始了大家庭的生活,每个月伙食费等支出都有专人记账,算好账后大家平摊,相互之间从来没有闹过不愉快。前不久,雷在富老人又出资,包车带老人们到瑞昌城区等地玩了一趟,他还准备带大家到庐山等地游玩。
说法
互助养老模式值得推广
老人们告诉记者,通过他们的亲身体会,发现这是解决当前“空巢老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一个好模式。雷在富告诉记者,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和城镇化的加快,“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由于目前养老机构和机制还相对滞后,“空巢老人”如何养老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老人们告诉记者,如果大家都住进养老院,养老院住不下,而且也不一定合得来。更主要的是,很多老人都不愿意离开自己居住了一辈子的村庄,觉得这样就离了“根”。而像他们这样几个彼此熟悉、脾性相投的老人自发住到一起,既不用离开自己的“根”,花费又远远少于住养老院,减轻了社会和家庭压力,可谓好处多多。老人们认为,他们这种互助养老的模式,值得在完善的基础上进行推广。
■记者曹诚平文/图
2013年06月29日,在江西省瑞昌市横港镇山里雷村,有一个特殊的大家庭:村里9位“空巢老人”搬到一起生活,平日里一个屋子睡觉,一张桌上吃饭,一块地里劳动,互帮互助,其乐融融。9位老人中,包括3男6女,年纪最大的已有89岁高龄,最小的也有62岁。89岁的余水枝老人告诉记者,她老伴去世得早,儿女又都在九江等地生活,她不习惯在城里居住,一个人在乡下独自生活了30多年。
大家在一起,一方面有个说话的伴,更重要的是,相互之间有个照顾。9位老人,3个人住一间房。为防止意外,大家晚上睡觉都不关房门,这样谁有个头疼脑热的,只要叫一声,其他房间的人马上就能听到。几个月前,一个叫冯娇妹的老人晚上突然生病,大家立即打电话到医院,医生及时赶到,把冯娇妹救了过来。有一天晚上,余水枝老人听到隔壁房间里有个男性老人呼噜声很响,她担心出事,就立即起床到隔壁房间去察看,才知道这个老人是因为吃得好睡得香,呼噜声才大了。81岁的罗三妹去年中了风,可是9个儿女都在外地,她又不愿意离开乡下。于是,等病情好些后,她就搬来和大家一起住了。和大家住在一起,吃喝有胃口,心情很快乐,现在,她已经基本康复如初了。
做午饭的时间到了,余水枝老人和另外两个老太太拎着篮子,来到房子后面的菜地里摘菜。老人们告诉记者,地里的辣椒、豆角等蔬菜,都是大家自己动手种的,9个人根本吃不完,所以平时也基本不用买菜。采了菜,大家一起动手做饭,很快,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就上桌了。大家围着桌子吃饭,你给我夹菜,我给你舀汤,场面十分温馨。
9位老人大家庭的组成,得益于两位古道热肠的村民的发起和资助。今年81岁的雷在富老人是一位退休干部,触动他发起组成和资助这个大家庭的,是去年发生在村里的一件事。当时,村里的一位老人去世了,由于子女都在外,老人去世两天后才被发现。“现在年轻人都在外打工,或者搬到城里住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怎么办?于是我就想到把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召集到一起住,这样相互之间有个照应。”雷在富说。他的提议立即得到村里老人们的响应,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这么多老人,住在哪里才好呢?虽然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或者搬进了城里,房子都空着,但是却很少有人愿意把房子让出来给老人们住,主要原因就是村民们很忌讳老人们在自家房子里过世。听说找房子遇到了困难,余水枝老人的侄子雷在栋主动找到老人们,热心地提出将自己的房子免费让给老人们住,房间里的电视、炊具等家具,也一并给老人们免费使用。“都是一个村的人,我们这些晚辈为老人们做点事,是应该的。就算有老人在我房子里过世了,这也是积德行善的事情,我不在意!”雷在栋说。
有了房子,雷在富老人又捐出了7000多元,把房子进行了修缮,为老人们添置了生活用品。去年11月,9位老人高高兴兴地搬到了一起,开始了大家庭的生活,每个月伙食费等支出都有专人记账,下个人算好账,大家平摊,相互之间从来没有闹过什么不愉快。前不久,雷在富老人又出资,包车带老人们到瑞昌城区等地玩了一趟,他还准备带大家到庐山等地游玩。“我母亲搬到这里和大家一起住,开始我还有点担心,怕这么多老人在一起,更容易出事。半年多下来,我发现老人们一个个比原来更健康了,我的担心也就没有了。”一位老人的女儿满意地对记者说。老人们告诉记者,通过他们的亲身体会,发现这是解决当前“空巢老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一个好模式,值得借鉴、完善和推广。雷在富告诉记者,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和城镇化的加快,“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以山里雷村为例,全村共有90多户人家,但是目前还在村里居住的,只有20来户,大多数是“空巢老人”。由于目前养老机构和机制还相对滞后,“空巢老人”如何养老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老人们告诉记者,如果大家都住进养老院,养老院住不下,而且也不一定合得来。更主要的是,很多老人都不愿意离开自己居住了一辈子的村庄,觉得这样就离了“根”。而像他们这样几个彼此熟悉,脾性相投的老人自发住到一起,既不用离开自己的“根”,花费又远远少于住养老院,减轻了社会和家庭压力,可谓好处多多。老人们认为,他们这种互助养老的模式,值得在完善的基础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