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新闻

郑州祭城路改名为户籍管理带来不便引吐槽

关于郑州市祭城路改名一事,虽然郑州市地名办给出了改名的几个理由,但昨天网上参与调查的近500人中,85%以上的人仍持反对态度。

  关于郑州市祭城路改名一事,虽然郑州市地名办给出了改名的几个理由,但昨天网上参与调查的近500人中,85%以上的人仍持反对态度。

  不少人认为,不能为了迎合少数的外来客商而丢掉本地文化。只有保留我们自己的东西,才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一个城市的执政者该做的事儿。

  声音

  保留本地文化 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昨天,郑州市地名办关于祭城路改名原因的回应,并没有让一些市民和专家释然。

  网上的一项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近500人中,85%以上的人不能接受将祭城路更名为平安大道。

  “如果说是因为路名不统一而需要更改,为什么不把平安大道改成祭城路呢?”

  曾在祭城村居住的海先生致电商报说,他并不认同地名办的解释。“如果说是因为路名不统一而需要更改,为什么不把平安大道改成祭城路呢?而且,不管是在郑州还是别的城市,名字不统一的路多了,怎么不改?”

  另外,在海先生看来,改名方便外来客商的理由更是站不住脚,“对于郑州的执政者来说,是常年生活在这儿的人意见重要,还是外来客商的意见重要?郑州有多少外来客商?他们一年能来郑州几次?我们才是住在这儿的人。当初的祭城村、祭城乡、祭城公社、祭城镇、祭城区政府等都没有嫌这个字生僻,现在更不应该拿这个字做文章。”

  “平安大道之类的路名全国一抓一大把,祭城路是郑州独有。”

  田先生曾经在祭城工作过40多年,在他看来,不管是古祭城,还是原先祭城的治所,本来就包含如今中牟地区,即便把平安大道那段都叫祭城路也不为过,不能为了迎合外来者而丢掉本地文化,“只有保留我们自己的东西,才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这也是一个城市的执政者应该为这座城市以及市民所做的事。”

  而且,在田先生看来,不管是平安大道还是幸福路,全国一抓一大把,但是祭城路却是郑州独有,拿出去也是一张名片。

  释疑

  “祭”字不吉利?这绝对是误读

  虽然多数人反对祭城路改名,但也有人对改名表示支持。郑州市民王女士说,她也是看了《河南商报》的报道才知道,“祭”这个字只有在郑州才读zhà,“我外地的朋友都以为这是祭(jì)城路。祭这个字,有人会觉得有点不吉利,改了也好。”

  郑州地名专家石小生并不认同这一说法。

  他说,此前相关部门几次正式、非正式地提出祭城路改名一事,也表达过“祭”字不吉利的意思。“这绝对是一种误读。古时候,有‘国家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祭祀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祭’是高贵、庄严的仪式,意味着美好的祝福,是一个非常好的字。”

  举例

  在石小生看来,如果说“祭”不吉利,那是不是说郑州的“郑”字也不吉利呢?

  石小生说,郑州的“郑”字,繁体字的写法是左边一个“奠”加上“耳朵旁”,本意就是郑公的祖先是国家的祭祀官。“郑”除了作为地名,就是“郑重”的意思,“‘奠’字至今还被写在花圈的正中间,难道‘郑州’这个名字也要改吗?”

  麻烦

  市民要经常去派出所证明“这条路就是那条路”

  连日来,不少市民致电商报,表达对祭城路改名以及郑州路名“朝令夕改”的不满。郑州市民刘先生是金水区某派出所的户籍民警。因为工作的缘故,他注意到郑州的路名很混乱,随意修改路名的现象非常突出。

  刘先生的儿子在郑州七中上高一时,学校门口的路叫新柳路,等到高中毕业时,新柳路已经成了三全路。刘先生说,像这种让他无法理解的路名更改还有很多。比如,河南公安高专老校区北门口的那条路,2000年之前叫宋寨东路,2003年改名为信阳路,又过了几年改成了现在的博颂路。“路名一改,不光路牌要跟着换,相关居民的身份证、户口簿、房产证、医保社保等相关信息都要改。这得给老百姓、企业添多少麻烦啊。”

  从2005年至今,刘先生说,他遇到了很多因为路名更改需要到派出所开证明的市民。“有人因为孩子上学,有人因为房子要过户,还有人因为用气用暖来找我们开证明,证明这条路跟那条路是同一条路。”

  反馈

  不管是命名还是改名 希望能保留本地文化

  昨天,不少市民在致电商报时,都表达了希望郑州路名更多保留本地文化的愿景。

  郑州市民张先生说,他住在经开区。外地的朋友来郑州,提过一件让他很尴尬的事儿:你们给路取名字的人只会用数字吗?给道路命名,从第一大街到第二十几大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都说郑州是古都,我希望,咱们郑州的路名能让人看到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张先生说。

  韩先生是姜寨老住户,如今姜寨面临拆迁,也许郑州不会再有姜寨这个地方。他说,当初不少人希望附近的一条路命名为“姜寨北路”,但最后还是成了“文劳路”。“文劳路太普通了,如果叫姜寨北路,也许以后还有人知道这里曾经有个姜寨。”

  互动

  地名要“记得住乡愁”

  在郑州,不少地名和路名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代表着老郑州人的记忆。

  近日,民政部表示,要保护好老地名,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对于郑州的老地名和路名,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致电河南商报,跟我们聊聊。(记者 李肖肖 记者 丁亚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