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映象网首页
郑州农民工死亡引热议我国拟设医疗救助金

2012-12-03 08:44:00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在寒冷的冬夜,为了能省点钱,方便接活,民工们仍睡在桥下。

  在寒冷的冬夜,为了能省点钱,方便接活,民工们仍睡在桥下。

  虽然郑州市卫生局发布消息称,死亡民工生前“要求不去医院进一步治疗”,而郑州市民政局则称接到求助电话赶到时人已死亡。但这依然无法消弭网友对民工因没及时得到救治而死亡的痛心和追问。

  虽然按照郑州市相关规定,经救助管理部门认可的流浪乞讨人员中急(危)重病人,可送往指定的几家医院享受“先救治,再救助”。但政策并没有对非定点医院救治此类人员的费用问题作出规定。

  面对医院拉走无主病人医疗费无人埋单的现状,有媒体报道称,一份围绕建立急救医疗救助制度的调研报告,已于近日提交国务院医改办,有望消除现有的救助“救贫”不“救急”的困境。

  疑问一

  医院为何第一次不把人拉走?

  昨天,记者通过2号急救站的相关人员联系上了第一次出诊的急救人员小王,他向记者描述了第一次出诊时的详细情况。

  他说,11月22日傍晚,急救站接到郑州市医疗救援中心的电话后,他们四个医护人员立即出车前往,很快到达现场,现场就是在郑汴路与中州大道的立交桥下。

  “当时很多人在围观,一个人躺在桥下一个褥子上,盖着被子,睁着眼睛。”小王说,他们下车后,首先问了病人姓名,年龄,病人自己回答叫刘红伟,红色的红,伟大的伟,1974年生。

  当小王问他有什么不舒服时,病人说,身上没劲。“为啥没吃饭?”回答说,“没钱”。

  担心两天没吃饭,他的血糖有问题,小王给他测了血糖,血糖显示5.7,属于正常。又给他量了血压,为96/68,呼吸每分钟16次,均在正常范围。

  随后,小王又问他平时有病没,有没有什么药物过敏,回答均为无。

  考虑到他身体虚弱,小王建议他入院做进一步检查,他说:“不去。”

  小王说,由于当时的常规检查没发现什么问题,于是,他就从工作衣兜里掏出来5元钱,给了旁边一个人,让他帮助给病人买点东西,同时,告诉病人,如果吃完饭身体还有什么不舒服,可再打120。

  等到第二次该急救站接到120电话时,已是11月30日中午。

  这次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检查后发现,患者神志丧失,呼之不应,已无生命体征,四肢冰凉稍僵直,心电图呈一直线,于2012年11月30日12:47宣告死亡。因救前死亡,死亡原因暂无法确定,急救人员向现场民警告知患者情况,将尸体移交民警处理,急救人员返回急救站。

  疑问二

  医院是否救助无主病人?

  如果农民工当时确实是昏迷的,医院是否会将其拉走?

  “会的。”该急救站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说,120的救治原则就是救死扶伤,如果当时病人没有自主意识,哪怕他是一个无主病人,医院也会先把其拉回医院救治的。

  据这位负责人说,就在几个月前,他们急救车还拉回了一个被人遗弃的严重唇腭裂合并严重先心病的孩子,拉回医院后为他免费做了修心手术。而再往前推算,他们急救车出诊时,还拉回了一个昏迷老人,结果救治后一直联系不到家人。

  “每年,我们急救站都要碰见好几例无主病人。”在这位负责人看来,这种情况几乎每家医院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少的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这些钱最终都是医院垫付。

  卫生局

  死亡民工拒绝就医

  民工死亡的消息从12月1日在网上传开。“见死不救!”有网友将矛头指向了郑州市的民政和卫生系统。

  昨日,郑州市卫生局发来情况说明,称“2012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期间在郑汴路与中州大道立交桥下相关的急救记录有两起。

  “2012年11月22日18:59,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指挥调度大厅接电话报诊,报诊人称:在郑汴路与中州大道立交桥下一民工需急救。中心立即就近派出2号急救站工作人员出诊,急救人员于19:11到达现场,经询问患者本人,称自己叫刘红伟,38岁,告知因两天未正常进食,1小时前出现乏力情况,并告知医师自己无既往疾病史和药物过敏史。

  “经急救医师现场检查,患者神志清,血压等生命体征正常,查血糖值正常,急救医师让患者去医院进一步诊治,患者要求不去医院进一步治疗,急救医师掏出工作服中仅有的5元钱,交给患者身边的工友为患者买食物。

  “急救医师将患者现场情况告知患者本人和报诊人后,经同意后返回,并告知患者及报诊人,如患者有不适请及时再拨打120。

  “2012年11月30日12:31,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指挥调度大厅接到电话报诊称:在郑汴路、中州大道立交桥下一民工躺了几天,发现呼之不应。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立即就近派出2号急救站工作人员出诊,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患者已无生命体征,心电图呈一直线,于2012年11月30日12:47宣告死亡。因死亡原因暂无法确定,民警已介入调查。”

  昨天下午,记者赶往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在该中心120电话受理大厅内,一名工作人员打开信息系统,为记者调出了11月份所有的120受理登记单。

  在登记单上,记者看到,和这次农民工相关的120求助共有两次,只是两次电话报告的地点略有差别:一次称是中州大道和郑汴路交叉口东200米,一次称是中州大道与郑汴路立交桥下。

  这两份出诊单上对于电话的求助时间以及急救车出诊时间都有详细记录,记者查阅后发现,和郑州市卫生局的情况说明上相符。

  民政局

  此事暴露出救助工作存纰漏

  12月1日18时23分,郑州市民政局官方微博连续发微博称:“2012年11月30日上午11:15,郑州市救助管理站接到罗姓热心群众打来电话,称在中州大道与郑汴路交叉口27路公交车站牌附近立交桥下有一农民工躺在地上。随后,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赶往现场,据现场工作人员反馈说,他们到达现场时,120已在现场,并宣布该人已身亡,公安民警正在介入调查……”

  “事件发生后,郑州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当即成立了由主管领导牵头的‘街头民工死亡事件调查小组’,联合有关部门对民工死亡原因展开深入调查。如发现有失职、渎职情况,将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虽然郑州市救助管理站之前已经启动了《冬季救助工作应急预案》,在获知该民工的事情后也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了紧急救助,但从该事件中也暴露出我们在救助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纰漏和不足,今后,救助站将进一步加大街头排查和救助力度,在流浪人员相对集中的繁华地带开展街头集中行动,力劝街头流浪乞讨人员、露宿民工和其他需要救助的群众接受救助……”

  在那名农民工死亡前,郑州市救助管理站是否接到过求助电话,是否前往现场查看过?对此,救助站不愿多说。

  现状

  郑州有4家定点医院救助流浪人员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郑州救助管理站,看到一辆救助车正载着棉衣驶出,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是去救助那些露宿街头的流浪者和农民工,给他们送棉衣”。

  此前,郑州救助站负责人曾向记者介绍,对于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有明显特征的精神病人、需住院治疗的传染病人,救助采取“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目前,郑州有四家定点医院,分别为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记者查询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官方网站,在“政策法规”一栏中,找到了2004年郑州市出台的《关于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民政、公安、卫生部门对流落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中急(危)重病人、有明显特征的精神病人、需住院治疗的传染病人,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人赶赴现场,由救助管理站出具证明,可直接护送到定点医院治疗。

  对于救治费用问题,该《通知》也做了规定,定点医院治疗急(危)重病人、有明显特征的精神病人、需住院治疗的传染病人所用药范围和费用,由民政、卫生和财政部门联合制定具体标准。然而,此《通知》没有对非定点医院救治此类人员的费用问题作出规定。

  而在现实中,市民在街头发现危重病人,一般第一时间会拨打120而不是向救助站求助。

  相关新闻

  中国拟设急救医疗救助基金

  防“见死不救”

  有人透露,有些医院由于为无主病人垫付的资金太多,治疗并不是完全尽力。那么,这种现状下,急救治疗该如何更有序地发展?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份围绕建立急救医疗救助制度的调研报告已于近日提交国务院医改办,相关领导已确定推行,只待具体方案出台。初步估算,该基金规模或可达数百亿元。

  报告针对急救医疗救助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包括设立急救医疗救助基金,选定急救定点医院,及时救治急诊患者。为了保障医院在救助急诊患者时无后顾之忧,急救医疗救助基金或采用部分预付的方式。

  “我们现有的救助‘救贫’不‘救急’,许多患者因为没有随身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失去了救治的机会。”长期呼吁建立急救医疗救助的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刘远立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国外,急救医疗都被视作基本保障,基金来源也以政府出资为主、社会出资为辅。“政府应该加紧把急救医疗纳入基本保障。”

  (记者 温中豪 李晓敏 张丛博 陈晓东 晋远)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0条)

      发表评论

      映象网>> 河南频道>> 正文

      最新消息

      热点关注

      新闻|财经|娱乐|女性

      教育|旅游|图库|社区

      帮助 - 广告 - 友链

      导航 - 收藏 - 顶部

      映象网手机版:hnr.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