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新闻

藏獒经济"神话"破灭:还不如土狗

有人曾问过玩了十多年藏獒的陈总,“你到底是爱狗还是爱钱?”陈总笑着回答,“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想了好久,后来我发现,我还是爱钱。不值钱的狗,我连看都懒得看。”

  作为商品的藏獒一旦进入流通环节,其命运便不再是人能左右的。利润的高低买通了它们的生死。在一套近乎残酷的游戏规则中,当神话破灭,那一身的皮毛和狗肉便是它的底价。

  藏獒神话破灭:还不如一条土狗,送都没有人要

  “你是打算随便养着玩还是打算投资?”今年8月初,在咸阳某大型獒园内,负责人陈总向华商报记者推荐了几“款”幼獒,价格从2万至70万不等。他将藏獒称之为“活的奢侈品”,并称自己园子里的獒,血统绝对纯正,“投资藏獒升值空间很大,公獒配种与母獒产子的收入都可能带来不低的收益。对于纯种藏獒,配种费动辄数十万元。要是买家没地方,獒园还可以代养一段时间。”

  展厅外,工人们正忙着装修,建筑垃圾零零散散地堆在前院。一周前,该獒园刚刚从占地50余亩的旧址搬迁到这个仅十余亩的农庄,养殖规模也由过去的100余条减少到仅30条。由于藏獒价格大跌,新獒园能省下不少费用。但对于来看獒的新客户,陈总解释称,搬迁是因为原场地“拆迁”了。

  过去的十多年中,一夜暴富的神话一度活跃在藏獒养殖的各个环节,利润仿佛立等可取,獒园和中间商也在全国各地应声而起。数万条藏獒2006年以后被转卖到内地新富们手中,煤老板或者手里有了余钱的建筑商们成了獒圈内的“小散”。

  然而,如今来找孙总看獒的有钱人越来越少。过去的两年,放缓的经济形势以及政府的反腐行动加速了藏獒“泡沫”的破灭。华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在陕西,仍维持规模经营的獒园如今不超过五家,其余的或缩小规模,或改了行。而西部藏獒网在5年前的记录,陕西上规模的大型獒园至少有近70家。在这个用金钱铺就的圈子里,缺少宣传、炒作和人脉的“小散”们容易成为击鼓传花的最后环节。

  在西安市长安区滦镇,农民陈宏伟(化名)几年前花120万买的藏獒正懒洋洋地卧在主人的果园里,有人经过也不愿吠一声,“变成了一个看家护院的,连买入价的百分之一都不值。”陈宏伟的家人时常抱怨这狗太费钱,“一天喂5块钱的馍都不够,还要吃肉。”由于不适应西安炎热的气候,藏獒患了严重的皮肤病,眼睑和鼻子上方的毛褪光了,裸露在外的红色肿块让它看起来丑陋无比。加上超过了3年的最佳配种期,主人嫌其“还不如一条土狗,送都没有人要。”

  爱狗还是爱钱?不值钱的狗,我连看都懒得看

  上述獒园陈总透露,如今獒园内雇了6个工人打理30多条藏獒的起居。牛奶、鲜肉喂养、低温空调的环境、加上有专人洗澡、陪跑步并打理毛发,加上每年参展和配种的花费,一条藏獒每年的养殖成本可高达数十万。獒园周围的农民感叹,“这里的狗比人还精贵。”

  但一条藏獒的价格与其养殖成本却无多大关联。在獒圈内,自有一套隐秘的规则能使藏獒炒出天价。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亦是参与者,掌握大量藏獒资源的养殖者人为地对藏獒设立的所谓“标准”,使得“天价”的概念显得言之凿凿。但对于“小散”们,若想通过獒圈内同样的游戏规则获利,希望非常渺茫。一位曾养殖藏獒的滦镇农民记得,在位于秦岭北麓的大型獒园里,一条藏獒被炒到数百万。多位藏獒界名人如马俊仁、马老三等人还被请到园内站台,作为“专家”为该条藏獒出面背书。去年9月9日,在西安咸阳机场排列的30辆奔驰就是为了迎接一条天价藏獒。

  有人曾问过玩了十多年藏獒的陈总,“你到底是爱狗还是爱钱?”陈总笑着回答,“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想了好久,后来我发现,我还是爱钱。不值钱的狗,我连看都懒得看。”

  作为商品的藏獒一旦进入流通环节,其命运便不再是人能左右的。资本逐利的天性决定了这是一场无情的游戏。为了迎合血统,染色、人工受孕等非自然的手段也被部分养殖者折腾在藏獒的身上。那些超过3岁的藏獒则大多因过了最好的繁殖期而被弃用。

  生来高贵,是一种罪。在狗的身上,尤为如此。参与救助藏獒的网友、西安某大学校医陈女士透露,她曾买下一条纯种的贵宾犬,并为其实施安乐死。在西安骡马市一家宠物店内,这条瘦小的狗曾因连续9次受孕产仔而导致严重缺钙,无法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