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4 07:17:00 来源:京华时报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制图 何将
昨天,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按照“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要求,明年将进一步严格小客车指标配置数量,单月购车指标将减少,具体实施方案将在今年11月底公布。有关人士建议,应盘活目前的汽车存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车辆更新,让更多刚需的家庭有机会购车;在缩减私家车购车指标的同时,应推进公车改革,以保障政策的公平性。
另外,交通委还表示,征收交通拥堵费将广泛征求民众意见。
车辆限购
11月底公布新摇号政策
昨天,北京市交通委委员容军介绍,按照清洁空气行动,2017年底机动车保有量应控制在600万辆以内。目前,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530多万辆,预计今年年底,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544万辆。按照现行政策,本市小客车每年的增长量为20多万,但对于北京的发展状况来说,依旧是不小的数字。所以,新政后每月的购车指标还要进一步压缩。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预计新摇号政策将在今年11月底公布,2014年正式实施。
明年起中签比至少132:1
据了解,虽然本市每月小客车增加数量为2万,但用于个人的车牌占88%,仅有1.76万个。上个月,本市参与摇号者已达155万人,中签比为84:1,创下历史新高。
今年底,本市的机动车总量将达到544万,按照2017年不得超过600万的规定,2014年至2017年4年的时间增量不能超过56万,平均至每个月约1.17万个指标。刨除单位指标,个人申请的指标可能会更少。
记者计算,如果将1.17万个指标全部用于个人申请者,以目前155万的摇号基数计算,明年起中签比至少为132:1,也就是说,2014年1月26日再次摇号时,至少有132个人争抢一个指标。
案例
上外地牌避摇号难度增大
家住通州区梨园镇的姚女士已摇号1年多,直到孩子出世她仍未能如愿买到新车。她发现,身边有些实在着急用车的朋友先上了外地车牌,等摇上号后再过户。姚女士告诉记者,她家住在靠近六环位置,买车主要方便给孩子看病,或者去周边乡村游玩,基本不必进入五环内,所以即便没有进京证妨碍也不大。
但是新的外埠车辆限行政策实施后,姚女士的如意算盘很快就会落空。
按照计划要求,自2014年起,凡进入六环路内(不含)的外埠车辆必须办理进京证,办理长期进京证车辆必须达到第三阶段及以上排放标准,外埠车辆高峰时段不得进入五环路内和远郊区县城关镇。2015年,办理长期进京证的轻型车辆必须达到第四阶段及以上排放标准,外埠黄标车不得进京行驶。
这意味着,姚女士在五环与六环之间活动也要办理进京证,而且早晚高峰时段,连去通州城区也要受到限制。当姚女士摇上号后,如果车辆不满足排放标准,将不能进行过户。
昨天,记者电话咨询通州、朝阳、海淀区等交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对于办理长期进京证的政策未改变,但新政实施后,北京户籍市民办理长期进京证的审核可能会比较严格。
征收拥堵费
拥堵费如何收将征求民意
昨天,容军表示,北京市在制定征收拥堵费政策,将充分论证必要性和预期成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形成完善的方案后适时出台。“征收拥堵费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所以也可能是采用排污费的方式。”
容军还提到,下一步,北京市将借鉴国外经验,分析全市道路交通运行、尾气污染监测数据,深入研究适合北京市特点的政策方案以及技术保障手段,充分论证必要性和预期成效,以期达到防治尾气污染和缓解交通拥堵的综合目标。
另外,容军还提到规划低排放区以及分区域分时段限行的问题,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还在进行中,明年是否调整分区域分时段限行还不好确定。
发展公共交通
要着手规划建设市郊铁路
减少机动车出行,离不开公共交通发展的支持。目前,本市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为46%,而发达国家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能达到80%,本市在公共交通方面的发展还有待提升。
容军表示,本市还会不断加大集约化出行的比例,降低机动车人均排放量。轨道交通方面,要继续加密中心城区线网,着手规划和建设市郊铁路。地面公交方面,加大场站建设改善换乘便捷度,通过继续施划公交专用道并使之成网来构建地面快速通勤系统等。
通过这些措施,力争2015年公交出行比例达到50%,今后几年保持每年1到2个百分点的提升。
各方声音
车辆更新应以家庭为单位
自2011年实施摇号政策以来,摇号中签比从20:1已经增加至目前的84:1。如何改变不断恶化的摇号现状呢?不少专家建议以家庭为单位摇号,每个家庭仅能拥有1辆车,多人摇号应该强制其退出。
但由于职能部门对车主登记信息并不包含家庭信息,不如房产在家庭信息登记方面完善,所以如果登记目前车主的家庭状况,需要交管部门、民政部门以及交通委等多个部门合作,而且如何界定家庭非常困难,很多家庭的户口并不在一起,而且住所不同,所以以家庭单位进行摇号的难度非常大。
对此,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表示,既然不能够以家庭为单位摇号,而且每年的增量要控制,建议从目前的存量上做工作。比如,在530多万辆车进行车辆更新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登记,如果车主的名下还有其他车辆,或者其爱人名下有车,那么职能部门将不再为其办理车辆更新手续。由此,将减少的车辆移至摇号指标中。通过这种方式基本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用车,增加刚需家庭获得车辆的机会。
城市治堵应首推公车改革
近年来,公车数量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冲击。据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估算,中国全口径公车总数可能超过400万辆,“即使一个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小县城,公车可能也有几百辆,如此膨胀的速度,再多的道路资源也不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某央企的一辆公车,一年时间跑了近10万公里。“有时候一天跑三四百公里,比出租车都多,反正都是公家报销,使用者也不心疼钱,进进出出都用车,公事私事分不清。”驾驶员告诉记者。
据分析,公车改革如果不推进,大量公车依然消耗公帑、畅行无阻,收取“拥堵费”的抑制作用很有限,不仅影响了私家车同行的公平性,也会减少治堵措施的效果。
收拥堵费为治堵还是敛财?
对于即将到来的“拥堵费”政策,各方意见不一。支持者认为这符合市场化治堵原则,谁占用道路资源就需要付出成本。但反对者认为,该开车的人还得开车,收费并不能有效减少汽车使用,只会增加消费者负担。
一位车主表示,现行的停车收费比较混乱,有人收钱却没人管理,“停车收费问题都没弄好,又要收拥堵费,实在不合理。”
“拥堵费不能想收就收。”律师刘家辉说,“收来的钱是否用于治堵,还是借治堵进行收费敛财?”
实施限行,损失如何补偿?
对于车分区域、分时段限行相关政策,专家认为,简单的限行政策加重了公民出行的不便,也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通过行政措施限行,相当于限制了公民财产权的使用,是不合理的,应该进行补偿,体现公平。”刘家辉说。
“治理机动车排污,重点应该是出租车、公交车、大客车。”车主贾先生说,一辆大货车相当于上百辆小车的污染排放,应该抓紧对货车执行国五排放标准。
一位姓刘的车主告诉记者,每年车检时,检测站附近有一些“黄牛”,只要交三五百元,对方就可保证检测过关。
中国环境科学院专家岳欣说:“单车污染物不合格的车排放有可能是合格车的几十倍。要采取严格的技术手段和惩罚措施,确保尾气检测不走过场。” (记者 黄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