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3 06:38:00 来源:新华网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2页)
更加有力地实施“五位一体”伟大战略——从十八大报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电 开拓伟大事业,需要在不懈的实践中准确判断大势、完善发展路径;
实现宏伟蓝图,需要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布局就是路径,布局就是指向。连日来,“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引发了出席党的十八大的2000多名代表热议和共鸣——
更加有力地实施“五位一体”战略,当代中国必定实现全面发展、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定会实现新的跨越。
伟大战略反映伟大探索——中国共产党在一以贯之的接力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断丰富和完善
普洱,地处云南边陲。在十八大代表、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看来,当地发展经历了三段模式——
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完全进行资源保护,不做任何开发,成为生态、资源的“被动保护时代”。
随着时代的变迁,普洱经历了1958年大跃进、上世纪80年代初包产到户、上世纪90年代大力发展木材加工厂到本世纪初中低产林改造等四次较大砍伐,逐渐形成基本依靠消耗资源来推动发展的“高消耗低产出时代”。但是,普洱人民并没有致富。
近年来,普洱探索“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路径,强力保护青山绿水,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和文化旅游养生产业,城乡居民收入迅速跃升,正在开启“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时代”。
翻阅十八大报告,沈培平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表述下标上重重的印记:“报告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让我们更加明晰了前行的路径,坚定了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信心。”
普洱,是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不断探索的一个印证。
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追寻现代化没有先例。开创性课题需要创造性地实践、创造性地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本质上是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又是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这是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道路中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国现代化历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在遭遇各种困难、风险和危机中,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又是不断寻优、选优的过程。”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认为。
历史,清晰地记录下中国共产党人改革开放以来艰辛探索的足迹——
改革开放初期,根据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党中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还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增加了社会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至此,总体布局又拓展为“五位一体”。
一次拓展就是一种探索接力;一次拓展就是一次认识飞跃。
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
“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认为。
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执政智慧。
“生态文明构成了定位中国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党的十八大代表、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认为,生态保护是我们工作中一直遵循的理念,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这充分体现了党治国理念的新发展。
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这更是面向全面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从单一追求经济现代化到囊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更为全面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进入全面推进、全面协调、也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阶段。”胡鞍钢说。
理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视野有多大,发展空间就有多大——
在遥远的欧洲,英国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卡米拉·图尔明如此理解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的概念关系到每一个人,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在地球上以一种新方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