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荣耀 河南34名医务人援非
《战狼2》剧照,医生和病人。
医务工作者在中国援外医疗队旗下庄严宣读誓词。
《战狼2》剧照,吴京举着国旗过战区。
核心提示|最近一段时间,电影《战狼2》的火热引爆了国人对援非工作的关注。
本月底,河南又有34名医务人员踏上征程,远赴非洲。昨天,省卫生计生委专门为他们召开欢送会。今后,他们将在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进行为期1年的医疗援助。
电影里,吴京举国旗经过战区,战争双方看到中国国旗纷纷停火。现实中,非洲诸国对中国的重视也是有目共睹的。有河南的援非人员称,中国日益强大,让他们在援非工作中,也更加扬眉吐气。
再次出发
河南34名医务人员赴非
“我们将牢记援外医疗光荣使命,不辜负祖国人民的重托……”8月23日,在省卫计委的会议室内,34名医务工作者在中国援外医疗队旗下庄严宣读誓词。
他们,分别是中国援埃塞俄比亚第20批医疗队和中国援厄立特里亚第11批医疗队。
两支队伍来自我省10个医院(学校),全是业务精英,有“60后”,也有“80后”,涉及内、外、妇、儿科和针灸等多个专业类别。
援厄立特里亚医疗队共有18名队员,其中6人来自郑大二附院。郑大二附院副院长刘剑波被任命为队长。刘剑波说,队伍中,有的已经子孙满堂,有的父母已逾八十,有的妻子已经临近生产,有的本身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有的子女即将高考、中考,有的亲人还躺在病床上……虽然困难很多,不舍很多,但他们都选择了去履行援外医疗的光荣使命。
根据行程安排,这两支援非医疗队将于本月底出发赶赴受援国,开始执行为期1年的援外医疗任务。在援非期间,医疗队除了在当地开展疾病治疗外,还将培养受援医院技术团队、推进受援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和远程医疗会诊等创新援助项目,展示“民间大使”形象。
援非44年
定点支援3国,派出千余医务人员
事实上,我省对非洲进行医疗援助并不是近几年的事。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河南省自1973年开始,陆续承担向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厄立特里亚三个国家派遣医疗队任务。
目前,我省援助非洲医疗工作已经走过了44年的光辉历程。
“44年间,我省共派出了51批医疗队、1035名队员,他们先后为受援国群众诊治670多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4.5万余次,培养当地医务人员7800余名,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400多项,成功开展了巨大肿瘤摘除、断肢再植等高难度手术。”省卫计委副主任阚全程说。
此外,在国家卫计委的安排部署下,省卫计委以援外医疗队为依托,在埃塞俄比亚承建了“中国中医中心”“中国创伤治疗中心”“中国妇幼健康中心”,在赞比亚承建了“中赞腔镜中心”等诊疗中心,建设了中赞、中埃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开展了赴厄立特里亚“光明行”活动,成功实施303例手术。
因工作出色,我省援非医疗队中,先后有32个先进集体、180名先进个人受到受援国政府、国家卫计委和河南省的表彰,涌现出梅庚年、李润民等一批先进典型。
历史铭记
3名医务工作者牺牲在非洲
其中,有3名医务工作者因公殉职。
梅庚年是安阳专区人民医院院长,是我省援埃塞俄比亚医疗队首任队长。年轻时,曾经跟着白求恩做过手术的他,很痴迷于公益援助事业。
1975年8月,埃塞俄比亚发生严重灾情,梅庚年带领医疗队到该国灾情严重的加木戈法省考察后,在返回途中,突然发生车祸,不幸以身殉职。埃塞俄比亚政府为梅庚年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他被誉为非洲的“中国白求恩”,当地一家居民两代人坚持40多年为其守墓。
在国家卫计委的大力支持下,我省正在以梅庚年为原型,筹划拍摄反映援非工作和生活的电影——《国家任务》。
唐秀荣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作为医疗队中的翻译,她曾经两次参加援非工作:1992年11月至1994年12月,参加中国援赞比亚第8批医疗队;2001年,她再度申请,参加了中国援厄立特里亚第2批医疗队。
不幸的是,2001年12月,因公外出途中,遭遇车祸,不幸离世。
此外,同是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的陈雅琴,是中国援赞比亚第7批医疗队队员,援非期间,也因公殉职。
最大挑战
两大传染病威胁着医务人员的安全
电影《战狼2》中,令人胆战心惊的拉曼拉病毒,原型是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疾病称为埃博拉出血热,1976年在非洲首次出现,其中一起疫情发生在埃博拉河附近的一个村庄,因此得名。2014年,再次爆发疫情,主要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几内亚,3万多人感染,死亡1万多人。
“我是2014年到的赞比亚,当年,非洲的埃博拉疫情再次爆发。”省胸科医院心肺功能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吴志红说。她是中国援赞比亚第17批医疗队队员,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赞比亚进行医疗援助。
她记得很清楚,当年埃博拉疫情爆发时,中国对援非医疗队员很关注,发放了很多防护装备。幸运的是,疫情大多局限在东非,没有大幅蔓延到赞比亚。
“厄立特里亚这个国家不是疫情主要爆发地,但有很多从疫情爆发地回国的人。”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医生蒋志强目前正在厄立特里亚,他说,当地对疑似人员进行严格隔离,妥善处置,所以,埃博拉病毒对人的威胁并不大。
相比埃博拉病毒,最让他们头痛的是疟疾和艾滋病。
“这个地方的艾滋病感染率很高,但是,当地人做手术之前是不查这些传染病的,所以每次做手术都得非常小心。”蒋志强说,他在那边被烫伤一次,扎伤两次,好在给病人查艾滋病都显示是阴性。
除了艾滋病,更威胁援非医疗队的还有疟疾。省妇幼保健院麻醉科主治医师吕志排今年5月31日刚从赞比亚回来。他告诉记者,在他们那一批28名援非医疗队员中,有近一半的人都感染了疟疾,其中,有一个同事回国后还在省传染病医院住了一个多月。
“艾滋病还能预防,可是疟疾不能完全预防,毕竟管不了蚊子。”郑大一附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张二伟说。
被逼发明
输液器“转身”为引流管
不过,对于这些医生来说,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凶险还算不了什么大事,最难为他们的是手术条件的简陋。
蒋志强说,他的专业主要是胃肠肿瘤,在国内手术时,经常使用吻合器,但是,在厄立特里亚,不仅没有吻合器,连手术后的缝线也比较落后,同时引流管也没有。
怎么办?
于是,手术中,确实有病人需要引流管时,蒋志强就使用输液器改造。
当然,援非医疗队员的付出,当地人都看在眼里。
“毕竟援非工作也40多年了,当地人对我们都非常好,也很尊重。”张二伟说。
对于这一点,吕志排感触很深。
“我们住的地方距当地居民很近,每次去买菜,当地人都会专门挑大的挑好的。”每到这时,吕志排都会感觉很温暖。 (记者 李晓敏 文 平伟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