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新闻

七夕来袭 商家“绑架”单身贵族

数据表明中国内地单身成年人的数量已经达到2亿,目前剩男剩女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趁着七夕节,各地不少组织或商家都在举行相亲交友活动。

  俗话说“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双叒叕搭起“鹊桥”。适值婚龄的男男女女开始游走于大大小小的相亲会所,身高、学历、车房、收入、父母背景等元素被物化为称量对象。

  近日,大河报官微发布一则数据消息,数据表明中国内地单身成年人的数量已经达到2亿,目前剩男剩女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趁着七夕节,各地不少组织或商家都在举行相亲交友活动。有网友在朋友圈发言吐槽:“被撒了狗粮不说,还被安排了五场相亲,当一个单身贵族也要被消费。”

  网聚观点

  相亲是基于物质的感情买单

  大河网网友“多多拉”:国内相亲的本质,就是一个物化的称量。就像当你见到相亲对象的那一刻,你就知道你自己在介绍人眼中是个什么货色了。

  新浪网友“锅烙脆脆槟”:追求异性未果就是“她为什么不喜欢我?”而相亲未果就是“她为什么看不上我?”我始终认为,“不喜欢”是感情,“看不上”是物质,相亲总能把物质上的不满交给感情买单。

  单身贵族化作“相亲经济”的发力点

  大河网网友“隋年师”:单身经济日渐兴起,随之而来的“相亲经济”更是让用户和商家双赢。趁着七夕节浪漫相亲的东风,商家发力,广告商推澜,新的经济发力点凸起。

  知乎网友“素媛”:大型相亲类节目丛生,从素人互选到明星恋爱真人秀,也许本意是为了给更多单身男女提供恋爱经验,然而日益取而代之的是商业运作,逢场作戏,丧失了感情的真挚纯洁。

  传统节日变了味儿

  新浪网友“幻木一根草”:古时七夕被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如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七夕逐渐被各种符号附体,铺天盖地的相亲活动实在杂乱。

  微信网友“烟花绚烂”:比起相亲找对象,我更希望在旅行中遇见一个聊得来的人,单身是一种态度,不是“剩斗士”,这样的节日适合享受浪漫,不是成为被消费的对象。

  专家点评

  商业活动应更有文化气息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杨旭东表示,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比如,在农村,七夕被视为一个容易降雨的特殊日子,农民期望能降一场及时雨。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商业文化的繁荣,传统节日与现代工商业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要了解和传承其文化内涵,把这些商业活动做得更有文化味儿,更符合传统文化精神,而非简单地拿传统节日为幌子、当卖点。

  面对单身网友的吐槽,杨旭东认为,不至于说消费了单身群体,倘若能够借七夕这样的传统节日解决更多人的单身问题,这未尝不是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的一大贡献。其实也就是以传统节日的名义,给单身青年多提供了一个见面认识、增进了解的时间点,这倒符合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的“约会”主题,成就一番良缘。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