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8 08:14:00 来源:投资与理财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日前推出的“好声音”门票理财,期限半年,预期年化收益率达10%,远远高于银行理财产品5%左右的平均预期收益率。
把“吃的”、“用的”变身为理财产品的挂钩标的物,似乎正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自2007年民生银行推出第一款另类银行理财产品以来,5年间,各家银行推出的另类理财产品犹如天女散花,五彩缤纷,投资标的从艺术品到红酒、白酒,再到普洱茶、手表、火腿、门票、瓷器,等等。
既然如此,那么对某些标榜高收益的另类银行理财产品,是否还值得投资?
披着高收益的外衣
据《投资与理财》记者了解,民生银行在2007年推出的国内首款投资艺术品的理财产品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2009年到期实现了年化收益率12.75%,两年的总收益率为25.5%。
正是因为有这些高收益的诱惑,投资者纷纷向另类理财市场挺进。有了市场,又间接刺激了银行发力设计出更加另类的银行理财产品。而在这些产品发行之初,银行纷纷打着高收益的旗号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如日前推出的“好声音”门票理财,期限半年,预期年化收益率达10%,远远高于银行理财产品5%左右的平均预期收益率。
庖丁解牛 识得另类理财真面目
可是,对于这些听着名字就奇怪的银行银行理财理财产品,你是否知道它的真面目呢?
“另类投资之所以被称为另类,是相对于传统的股票、债券等公开交易市场投资而言的。另类投资领域非常宽泛,艺术品、奢侈品、红酒、古董、气候型商品(巨灾选择权、碳交易)等都是另类投资的领域。”普益财富研究员指出,若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不是投向债券、货币市场、股票、基金、票据等传统标的,而是投资于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财产受益权,则称之为另类投资银行理财产品。
据这位研究员透露,如果忽略五花八门的标的物,另类理财产品的设计逻辑大体可以解剖成以下关系:银行提供给投资者一个选择权,投资者可以选择提前赎回,获得本金及收益(本金×较低的年化收益率×实际理财天数/365);投资者也可以选择持有到期,进行实物交割,除此之外还可以获得一定收益。
投资者疑虑 值不值得投?
千奇百怪的另类理财产品标的以及高收益的诱惑,不断地刺激着投资者的神经,但他们也疑惑,这样的另类银行理财产品是否值得投资呢?
“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这是投资界亘古不变的真理。虽然某些另类的银行理财产品获取了较高收益,但其本身的风险系数可不小。”《投资与理财》特约理财师指出,无论另类理财产品如何发展,但它始终是小众产品。良莠不齐,加上定价标准及收益并无统一标准,不能忽视其相应存在的风险。
纵观目前已经到期的几款另类理财产品,有实现了较高收益的产品,但也有可能出现负收益的情况,例如市场上的白酒理财产品。最近白酒因受“塑化剂”事件影响,价格纷纷下跌,茅台酒就从最高的每瓶2300元跌到1400元,这样的价格跨度,直接影响与其相关的白酒理财产品表现。果真如此,在最后兑付时,投资者只能把酒带回家,喝都喝不完。
乍看上去颇有“眼球效应”的另类理财产品,可能因类似的风险,让很多投资者笑不出来,最终说不定成为“坑爹”者的受害者。
不适合大众投资
《投资与理财》特约理财师建议,另类理财产品并不适合大众投资,目前在国内运作尚不成熟。虽然另类投资的范围在扩大,但大部分面向私人银行客户,加之这类产品通常采取“预期年化基准收益+超额收益”模式,又不保本,所以更适合具有较强风险承受力或是有实物需求的高端投资者。(记者 吴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