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8 08:44:00 来源:新京报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央行暂停央票操作,理财产品到期兑付或进一步收紧流动性。
新京报讯 (记者苏曼丽 吴敏)继周二之后,央行昨日再度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全周公开市场实现资金净投放250亿元。评级机构惠誉日前指出,6月份的最后10天将有超过1.5万亿人民币理财产品到期,流动性或再收紧。
短期利率止跌
周二和周四是央行传统上的公开市场操作时间,昨日央行继续暂停了央票操作。在上一周央行曾两次发行20亿元的央票。上一周公开市场上实现资金净投放280亿元,而这一周净投放250亿元。
昨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利率略涨0.8个基点至5.561%,结束了此前连续四天的下跌。但稍长期限的利率水平回落。1周、2周和1个月期限的利率明显回落,其中1周拆放利率下跌51.7个基点。
早先市场预计7月份流动性仍然偏紧张。交易员称,7月面临5号准备金的补缴,估计在4000亿元左右,而过去两年7月的财政缴款规模都超过4000亿元,市场利率难以回到此前的宽松水平。
与6月20日的短期利率高峰相比,目前的利率水平已经有大幅回落,但仍维持在相对高位上。在5月份之前,银行间市场上的隔夜利率加权平均值在3%以下。
国泰君安等券商预计,央行未来仍会维持短期利率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调控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行为。
月底万亿理财产品到期
除了银行季末考核、7月份的准备金缴款等因素外,目前国内理财产品规模庞大,理财产品到期兑付也成为收紧流动性的重要原因。
评级机构惠誉早先指出,6月份的最后10天将有超过1.5万亿人民币理财产品到期。惠誉此前认为流动性紧张将会使部分理财产品到期后按时履约能力受到制约。
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滚动发行规模庞大,第三方机构普益财富统计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达到24.7万亿,而另一些机构预计其平均余额超过8万亿。
滚动发行是保证这些产品规模增长和兑付的重要因素。近期资金紧张也使得新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飙升,部分3月期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10%。
■ 专家观点
存款不用慌谨慎购理财产品
最近一段时间市场流动性紧张,一些传闻说,第三波金融危机要来了。但实际情况有这样严重吗?业内专家表示,资金紧张只是在银行间市场上发生,对于广大的普通居民来说,它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有限。
不用担心存款安全
自从有中央银行以来,中央银行的头等大事就是防范“挤兑”这样的金融风险。
中国尚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储蓄的安全实质上是以银行的信用担保的,银行绝大部分是国有,这其中隐含着政府增信的过程。国内改革开放以来唯一一家倒闭的银行海发行,最终兑付了居民储户本金和合法利息。
在存款保险出台之前,即使银行倒闭了,政府也会负责。对于小储户来说,即使未来存款保险出台了,只要你的储蓄资金没有超过一定额度,你的储蓄仍然是绝对安全的。
因此对于偶尔出现的银行IT系统故障投资者无需惊慌,那仅仅是故障。
检视你的理财产品
如果出现市场流动性持续紧张的情况,国内的一些投资项目可能陷入资金链断裂;如果出现资产价格下跌,出现风险的项目则会更多。这种情况就和普通居民有很大关系了,因为银行“理财产品”将会受到影响。
好买财富总裁杨文斌说,“期限错配的产品就像庞氏骗局,没有问题的时候一片歌舞升平……一旦出现流动性收缩,新资金跟不上,很多产品就原形毕露了。”
但“银行理财产品”对于普通居民来说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其中有一些银行自己推行的,投向中短期票据、债券市场的产品是相对安全的。如果银行到期不能兑付这些产品,那么说明银行体系的整体崩溃不远了。
那些银行代销的信托产品,投资者需要看清楚他们的风险。杨文斌说,“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远远强于信托公司、第三方机构。”但遗憾的是,在市场上,信托和第三方机构的产品很多。
银行理财产品8问
1 10%的高收益理财产品能买吗?
银行通过滚动发行理财产品,实现期限错配,保持银行资金总量稳定。多数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相对安全。
银行人士称,目前发行的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多数属于相对安全的品种。
“以短养长”是银行的惯用手法,就是所谓的期限错配。比如7天期限的产品还未到期,14天的产品已经发售,14天的产品还未到期,7天期限的理财产品新的一期又成立了,通过这样的期限错配,通过不断滚动发行,银行资金总量保持稳定。但一旦后续资金补不上就会出现兑付风险。不过,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称,理财产品不太可能出现大面积违约情况。目前银行可以通过滚续发行产品、银行间拆借资金、卖出债券等手段来解决流动性问题。
不过银行打出来的预期收益虽高,但未必真的都能实现。
2 投资者的钱被投到哪去了?
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的钱仍然通过银行流向了企业,如房地产业和地方融资平台。
投资者的钱流入名目繁杂的理财产品之后,这些钱都用到什么地方去了?
一些短期银行理财产品会在信息披露中告诉你,它们投资了票据、债券和信托产品。其中票据等实质上也是对企业的“贷款”,而信托产品则是资金直接流向企业的方式。
这些钱经过周转,可能进入了一家需要资金的制造业企业,也可能进入了一家房地产企业,也有可能进入了地方融资平台,变成了盖楼修路办开发区的资金。银行以10%的贷款利率将资金贷给企业,给投资者约定的最高预期收益为7%,那么其中3%的差价即为银行收益。
2012年高善文等经济学家的研究显示,过去几年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杠杆率上升,投资者也可以认为,投资理财产品的钱,有很大一部分流向了这些地方。
钱最终流向了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最终支撑投资者的收益,是由这些借款人间接支付的。
3 还能享受高收益多久?
随着监管愈来愈严厉,银行理财产品“以短补长”挪腾的空间减少,收益率也将下降。
此轮理财产品收益率飙涨缘于季末资金短缺,这样的高收益还能持续吗?
银行人士称,等度过“艰难的”年中,到7月中下旬,银行资金面紧张的局面或可缓解,理财高收益的现象将难以持续。
从监管环境上看,银监会今年几次下文整治银行理财产品,这也是造成此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高的根源所在,此时银行推出预期收益如此高的理财产品被一些学者看作是铤而走险。未来随着监管愈来愈严厉,银行理财产品“以短补长”挪腾的空间减少,收益率也将下降。
此外,中国经济形势尚不十分明朗,下半年降息降准都是有可能的,而这也意味着资金价格的下降,理财产品收益率将随之下降。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提前锁定高收益是个不错的选择,购买理财产品时可以选择期限较长且收益率高的。
4 巨亏是如何产生的?
从法律意义上讲,在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有三类:银行自己发行的、银行代销的、银行推介的。三类产品风险依次递增。随着流动性持续紧缩,后两者的风险也与日俱增。
今年以来,发生了多起投资者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血本无归的例子。
比如有投资者在银行购买了信托产品,这只产品由上海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股市上的定向增发股票。结果在市场最低迷时亏了超过40%。还有投资者在银行购买的产品到赎回时发现无法兑付。
但银行说这些产品并不是他们的。这些产品和银行自己的产品有何区别?
一家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部的人士说,从法律意义上讲,在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有三类:银行自己发行的、银行代销的、银行推介的。银行发行的产品,它的资金投向、风险管控都归责于银行自己,一旦出问题银行负责。代销的产品,银行将承担有限责任,具体视合同而定;而推介的主要是一些有限合伙架构的PE、私募股权产品。
三类产品风险依次递增。从近几年银行理财产品风险事件看,绝大部分巨亏案例出现在后两者之中。而随着流动性持续紧缩,后两者的风险也与日俱增。
5 大银行和小银行一样吗?
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大银行和小银行在收益上是有区别的,从风险来看则不那么明显。资金充裕程度的差异导致大银行和小银行在获得资金方面愿意付出的成本不同。
当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大银行和小银行有什么区别吗?在收益上是有区别的,从风险来看则不那么明显。
大银行资金较为充裕,因此对资金的需求不如小银行那么迫切,比如工行,本周就重申其存贷比只有60%,监管层允许的最高存贷比是75%。这种差异导致大银行和小银行在获得资金方面愿意付出的成本不同。所以大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要略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可能敌不过更为缺钱的城市商业银行。比如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近期有3个月年化10%的理财产品,但四大行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是,是不是小银行的产品风险就更高?目前看来,在同样的产品领域中,这种区别并不明显。由于金融体系仍然是国家控制,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小。这种局面一定会影响到整个市场的风险释放。巴克莱等机构的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应当允许银行违约和破产,以减少财政和金融风险的积累。
不过,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政府不再为金融机构隐性兜底,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增加,大型国有银行具有信用优势。
6 保本还是不保本?
从是否保本的角度看,理财产品可分为:保本保收益型、保本型、非保本型。三类产品风险依次递增,收益率也依次递增。当然市场仍会有一些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相对较高的理财产品,但这需要投资者对投资标的有所了解。
“能否保证本金的安全?”这是投资者决策时首先要问的问题。从是否保本的角度看,理财产品可分为:保本保收益型、保本型、非保本型。
保本保收益型是到期后投资者获得100%的本金以及合同约定的产品收益率。这类产品最为保险,适合对理财产品不是很了解的保守型投资者。保本型产品则只保证本金不亏损,但不保证获得多少收益,这类产品适合稳健型投资者。非保本型产品是本金和收益均不保证,有可能损失部分或全部本金,产品收益也不确定,适合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对理财产品有一定了解的投资者。三类产品风险依次递增,收益率也依次递增。
当然市场仍会有一些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相对较高的理财产品,但这需要投资者对投资标的有所了解。
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看,债券、货币市场、票据、shibor、信托计划、贷款、黄金、汇率为主流。前四种风险相对较低,罕见负收益,是目前市场上主流品种。投资贷款、信托计划产品风险略高,购买信贷类理财产品等于将资金借给了企业。投资黄金、汇率的则多为结构性理财产品,产品较为复杂,普通投资者很难看懂具体是如何运作的,但由于黄金和汇率的波动性较大,因此也存在较大的投资空间,当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也成为理财产品负收益的重灾区。所谓高风险高收益正是这类产品的写照。
7 收益越高越好?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不要期望有“风险低、收益高”的馅饼掉下来。当然,理财市场有起有落,会随着银行资金紧张程度而不同。一般在季末、年末时,银行资金都会季节性的紧张,此时的理财产品收益也会水涨船高。
面对6%、7%、甚至超过10%的收益率,投资者难免心动。但理财产品收益是越高越好吗?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这是投资理财的铁律,收益越高的理财产品意味着风险越高,不要期望有“风险低、收益高”的馅饼掉下来。正如投资大师巴菲特所说:第一是安全;第二还是安全;第三是牢记前两条。不要被收益蒙蔽了眼睛。
当然,理财市场有起有落,会随着银行资金紧张程度而不同。一般在季末、年末时,银行资金都会季节性的紧张,此时的理财产品收益也会水涨船高,投资者掌握这些规律,可提前统筹安排资金,享受季末的高收益。
需注意的是,在非保本保收益的产品中,银行给出的收益率均为预期收益率,即可能达到的收益率,并非投资者最终获得的收益,预期收益与最终实际收益的差异也是投资者投诉的热点。一般情况,银行工作人员在工作考核压力下,销售理财产品时往往会夸大收益部分,而不揭示提醒风险部分,所以投资者在购买时,不要一味地听信银行工作人员的片面之词。
8 如何挑选购买?
购买前问自己能否接受本金亏损,能接受本金损失多少,是否知道其中的风险,理财期限内是否会用到这笔钱。如果手上有10万元,可分拆为两个5万进行投资,错开两个产品的投资期限。
面对各家银行林林总总的理财产品,投资者该如何选购才能安全和收益兼顾?
银行理财师建议,购买前先问自己3个问题。
首先,如果本金亏损是否能接受,能接受本金损失多少?若完全不能接受,则应购买保本的理财产品。
第二,知道其中的风险吗?如果可承担一定的风险,那么在不保本的理财产品中谨慎选择。投资者需弄清楚资金的去处及用途、以及是否有保障机制来控制违约风险。
第三:理财期限内会用到这笔钱吗?理财产品流动性不如活期存款、基金产品,在理财期限内,多数产品不可赎回。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门槛为5万,如果手上有10万元闲散资金,那么可以将10万元分拆为两个5万进行投资,错开两个产品的投资期限,这样在需要用钱时可稍作周转。
保本保收益型
例:农业银行2013年第179期金钥匙本利丰人民币理财产品
45天 5万元起 4.2%(保证收益)
保本型
例:平安银行2013年264期聚财宝月添利人民币理财产品
31天 5万元起 5.5%(预期年化收益)
非保本型
例:招商银行2013年金卡客户专享招银进宝之点贷成金2312号理财计划
78天 5万起 6%(预期年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