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8 08:59: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新基金产品火热发行,理财经理应接不暇,在商业银行代理基金销售业务火热进行时,各种误导投资者的陷阱却让人防不胜防。部分业内人士近日投诉某国有银行广州部分支行涉嫌基金销售玩“忽悠”损害投资者权益。
基金销售涉嫌报喜不报忧
在某国有银行广州海珠区某支行,有人爆料称,虽然在售的新基金不少,但是理财经理对前来咨询的投资者推荐的却只有一两只。宣传材料中,着重刊载了这只被竭力推荐的景顺长城能源基建股票型基金(成立于2009年10月20日)的过往业绩:“过去一年基金收益率为20.64%,过去3年基金收益率为10.94%,成立以来基金收益率为14.27%”。
对比过往业绩却不难发现,资料隐藏了该基金曾“赚得比跟踪标的指数少,亏得比跟踪标的指数多”的重要信息:2009年该只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取得正收益3%,但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6.11%,没有跑赢跟踪标的指数;2011年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19.39%,同期基金业绩-23.12%,跑输了业绩比较基准。
根据基金销售相关文件规定,刊载其他基金过往业绩时,基金合同生效1年以上但不满10年的,应当登载自合同生效当年开始所有完整会计年度的业绩,宣传推介材料公布日在下半年的,还应当登载当年上半年度的业绩。
利益驱动或催生“猫腻”
据这家银行在广州的多家支行理财经理承认,“上面”都给支行下达了基金销售任务,在股市不太好的情况下,要完成股票型基金的销售任务很有压力。
一位大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曾透露,目前全国通过银行渠道销售的基金占总销售额的六成至七成。为了发行新基金,完成最低2亿元的募集规模,基金公司要从收取的管理费中拿出六七成作为尾随佣金,支付给负责销售的商业银行,此外还有各种形式的新基金发行激励费。
从银行角度来看,为获取巨额发行报酬,争取基金公司把募集的资金放在本银行托管,也会不遗余力地销售新基金。比如一款最低募集资金约2亿元的基金,托管银行将按照基金的净值提取0.25%即50万元的托管费。
建议优选正常运作的基金
对此,有证券投资研究人士认为,该宣传材料有意回避了不好的业绩表现,不利于投资者全面客观了解基金价值。动机在于美化投资业绩,吸引投资者。这种行为是在围绕法律法规规定“打擦边球”,误导投资者决策。也有律师指出,尽管《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对基金宣传推介材料的真实性、误导销售以及刊载过往业绩等做出了详细规定,但并没有对基金销售机构违背前述规定作出哪种处罚作出明确规定。
投资者如何识别这类风险呢?市场人士认为,投资者应当擦亮眼睛,尤其是初次基金投资者,应当如实进行风险评估,避免买到风险不匹配的基金产品,其次在选择基金产品时应当仔细查证基金宣传材料里的内容,防止落入基金销售人员的忽悠陷阱。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王群航建议投资者优先选择那些已经进入正常运作状态的基金,如建仓期已满之后、至少有半年以上时间的运作业绩可查、绩效排名居前的基金。
欧甸丘
记者观察
法海不懂爱 基民不懂基金?
李素平
不论是存单变保险,还是基金销售涉嫌误导,每隔一段时间,此类血泪故事就会上演。也许是3月的消费者维权日的存在,让大家在这个月份,比其他时候更想吐槽和数落自身及身边人遭遇过金融消费的坑爹事。我们痛恨基金代销银行网点,为了托管佣金和销售提成,蓄意报喜不报忧。与此同时,记者也为这么多年理财知识宣传下来,依旧有如此多市民还认为“踏进银行之门,自己只是一名储户”的认识而遗憾。
当然,我们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多来现场督查卧底,对不合规的销售行为及时纠正,防止投资者被误导。但对投资者自身而言,也需提高认识。在股市,赚或赔,人们一般都自认倒霉,不会迁怒于他人。但在银行,也许是拥有众人如潮水般的信赖,银行才会如此有底气地在基金业绩好与不好的年份中挑选出好的进行宣传,也许正是吃定了这种盲目的信任。但信任如果过度透支,就会难以为继。
对投资者而言,买了基金就是基民,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如果有疑虑,现场可咨询,回家也可花时间做功课,过分信任销售人员,只会让投资行为过分依赖运气。如果说法海是因遁入空门而不懂爱,难道基民们也真当自己不懂基金,只是来坐收收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