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3 09:42: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特派记者 江玮 华盛顿报道
在2013年元旦跌入“财政悬崖”23小时之后,美国又重新爬上了悬崖。
美国东部时间1月1日晚间11时(北京时间2日上午),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57票赞成、167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避免财政悬崖的议案。当天凌晨,参议院已经以89比8的结果表决通过了此项议案。
在众议院结束投票后,美国总统奥巴马随即在白宫发表讲话,他对参与谈判的多位国会议员表示感谢,并表示将尽快签署国会两院通过的这份议案,但他同时强调这只是美国在减少赤字问题上迈出的一小步。
议案内容详解
据美国媒体报道,这份议案保证了大部分美国人的税收不会增加,并延长了失业保险期限。这一立法预计将使美国在未来十年内新增6000亿美元的收入。
奥巴马当天在白宫表示:“这份议案向美国最富有的2%人群增加了税收,同时也避免对中产阶级增税,而这有可能导致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萧条。” 他表示自己已经兑现了竞选承诺,即就避免财政悬崖达成协议,使美国赋税制度更公平。
这份来之不易的议案具体内容包括,在税率方面,年收入低于40万美元的个人和45万美元的家庭将继续维持目前的税率。这是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达成的关键妥协。此前民主党希望将增税的界限设定为25万美元,而共和党人则不想对任何人增税。
此外,股息和资本收益税将从原来的15%提升至20%;永久性地将替代性最低税与通货膨胀率挂钩,从而避免中产阶级受到影响;将即将于本周末过期的失业保险继续延长;对可再生能源的税收减免再延长一年;延长2009年刺激经济法案的减税措施五年;将原定于在2013年年初启动的1100亿美元自动开支削减推迟2个月。
奥巴马在讲话中称,这一议案只是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步骤之一。为了提高美国财政的可持续性,美国各个收入阶层都应为此做出贡献,他愿意在此问题上与共和党进行商讨并达成妥协。
妥协式议案“远非完美”
上周末,美国副总统拜登和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切·麦康奈尔经过了一场马拉松式谈判才敲定了议案的内容。1日当天通过的这份议案由这两人共同起草,长达157页。
路易斯安那州的共和党众议员斯蒂夫·斯凯里斯此前对本报记者表示,避免财政悬崖的关键在于两党需要达成超越党派的共识。
多位众议员表示参议院通过的这份议案“远非完美”,在投票前他们还在讨论要对其进行修改,再送回参议院重新进行表决。其中,众议院共和党人希望在这份议案中加入削减3230亿美元的开支的内容,但民主党占多数的参议院也明确表示他们不会接受一份修改过的议案。
不过最终共和党议员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僵持。多位共和党人表示,他们担心如果议案得不到通过,美国人的税收因此增加,共和党将因此受到指责。美国民主党众议员赵美心(Judy Chu)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共和党继续阻挡事情,他们会输得更多。
“你得知道何时收或者放。”共和党众议员斯蒂芬·拉托雷特说。
在当天众议院的投票中,一共有85名共和党人投出了赞成票,其中包括2012年大选的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瑞安,尽管这一数字还不到共和党众议员人数的一半,但加上大多数民主党议员手中的赞成票,已经足以使议案以多数票的结果通过。
众议院少数党领袖佩洛西称当天的妥协为“巨大的进步”。她在投票结束后表示:“在今年的选举中,美国人民告诉我们他们希望我们一起合作。他们也有分歧,他们理解不同意见的存在,也理解妥协的含义,这些正是这份议案所代表的。”她说这不失为迈入新年的一个愉快的开始。
美国再触债务上限
“现在焦点转向了开支。”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博纳在众议院投票后发表的一份声明中称。他表示美国人民重新选举共和党作为众议院的多数党派,他们将抓住机会使得总统兑现他做出的“平衡”方式承诺。
博纳表示他将继续施压推动美国进行大规模的削减支出和对社会福利项目的改革,后者已经使美国陷入了越来越深的债务状况。
当天通过的这份议案把在2011年债务上限辩论中达成的自动支出削减机制从1月2日往后推迟了两个月。此方案将使美国在未来十年内实现1.2万亿美元的支出削减,受到影响的包括国防支出以及其它联邦支出,其中有半数的项目来自国防领域。
美国的债务上限问题也仍待解决。本周一,美国已经正式触及16.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美国财务部正在采取一些特别措施避免违约。但如果美国国会在两个月后不提高债务上限,美国政府将陷入债务违约的困境。
奥巴马周二警告说,虽然他愿意在很多事情上展开协商,但不会再就债务上限问题与国会辩论。“让我再重复一遍:我们不能拖欠应该支付的账单。如果美国国会拒绝给予美国政府及时支付账单的能力,其后果对于整个全球经济都会是灾难性的,远比财政悬崖的影响更糟。”
2011年,由于美国未能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共识,标准普尔下调了美国信用评级。奥巴马表示美国无法再承受同样戏剧的重演。“消费者信心大跌,商业投资也因此减少,经济增长下降,我们不能重蹈覆辙。”(江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