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映象网首页
银行揽储频现帮忙指令 险资暗吞利差损失

2012-11-15 09:07: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为了一个“口头承诺”、一段“合作交情”,保险公司不惜成本鼎力相助,加入银行揽储阵营。而银行方面许下的“口头承诺”是:在销售银保产品时将尽量倾向于“帮了忙”的保险公司。

  本报记者近日通过调查了解到,一个行业新现象惊现于银行保险市场。一些身负考核重压的银行开始将“吸存”目标瞄向保险公司,保险资金存款呈现“短线游”现象。

  据透露,部分县市级保险公司在接到银行“指令”后,即向上级总公司申请资金支持。资金申请成功的背后,是县市公司向上级总公司支付5%以上借款利息的代价。而他们从银行拿到的,却只有区区不到1个百分点的活期存款利率。

  究竟是什么样的承诺与交情,让这些保险公司不惜暗吞利差损失。

  特别的“帮忙指令”

  近日来自银行的一道特别指令,令某寿险公司上海分公司银保部负责人“头疼”不已。“快到年底了,又有银行来找我们了,表示需要我们替他们分担一些指标压力,为此还做出了一些口头承诺。”

  这位负责人口中的指标压力,就是近两年来银行业面对的共同难题——拉存款。在存款流失严重,存贷比考核的巨大压力之下,每逢月末、季末、半年末,上至五大行、股份制银行,下至城商行,无不都绞尽脑汁,托关系找人,一切只为拉存款。

  当能想能用的渠道都被挖掘后,一些银行开始盯上了机构大户保险公司。即以银保合作交情之由,提出希望保险公司在“时点存款”上助其一臂之力。而所谓的“口头承诺”则是:银行在销售银保产品时将尽量倾向于“帮了忙”的保险公司。

  这样的现象绝非个案。另一家寿险公司人士颇显无奈,“自今年以来,我们分公司确实从银行接到了‘帮忙’任务,时点存款数额不小,最短的一天,最长的一个多礼拜(十一长假)。”“我们不是冲着口头承诺去的,更多的是力保来年(银保合作)续签成功。”沪上一位保险业人士透露说,向保险公司提出时点存款请求的,通常是网点渠道较多、银保业务量大的大行。“我们大多数的银保业务都是依靠这几家大行展开的,如果不答应他们做时点存款,我们担心今后在银保业务合作续约时会吃到闭门羹。”

  保险公司担忧与无奈的背后,还有这样一个大背景。今年是寿险业的寒冬,银保业务本身就不好做,不少保险公司的银保保费同比下滑普遍高达20%至40%。加上银行本身也在发自己的理财产品,显然保险公司单纯以佣金作为报酬已无法提起银行营销的积极性。“如果出现银行不与我们续约的情况,结果将难以想象。”上述人士苦叹不已。

  特殊的“利差损失”

  由于保险公司总行层面与银行之间多是5年期协议存款,因此从可操作性上来看,时点存款的现象较集中于保险公司县市级分支机构层面。

  但是,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层面的资金量毕竟有限。银行一开口就是数以亿计的“时点存款”,县市级保险公司如何才能“消化”。

  向上级总公司请求支援,成了多数县市级保险公司的“上策”。一般的操作程序是,接到银行指令后,县市级保险公司向上级总公司申请资金,然后在月末或季末存入该银行,帮助银行冲高时点存款。

  作为“帮忙”的报酬,银行将支付给县市级保险公司“活期利息”。然而,县市级保险公司却为此要承担一笔特殊的“利差损失”。一家寿险公司分公司人士透露,“总公司借给我们的时点存款资金,不是白借的,我们需要支付给总公司5%以上的借款利息。中间产生的利差损,将由我们分公司自己承担,一年大概几十万左右。”

  监管摸底进行时

  对于保险公司单个个体而言,时点存款或许只是其在业务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诸多潜规则中的一个,是在其可承受的能力范围之内的。

  但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他们对这一现象的看待更为深远。如果这个现象一旦滋生蔓延,无疑将会打乱银保市场的正常秩序,增加保险公司在银保渠道上的费用开支,压缩保险公司银保业务的实际利润。

  以上海市场为例。记者获悉,在了解到这一现象后,上海保监局和上海保险同业公会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的整治,对目前银行要求保险公司时点存款的时间、金额和保险公司所承担的资金成本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同时展开了专项研究。

  “这也是我们所担心的,一旦时点存款现象如之前银保手续费高企那样蔓延,我们就难以承受了。一家银行的要求我们还可以满足,一旦其他银行也来找我们,就难以一一满足了。”一家寿险公司业务经理说。

  (黄蕾)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0条)

      发表评论

      映象网>> 财经频道>> 正文

      最新消息

      热点关注

      新闻|财经|娱乐|女性

      教育|旅游|图库|社区

      帮助 - 广告 - 友链

      导航 - 收藏 - 顶部

      映象网手机版:hnr.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