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正规划地下综合管廊
目前郑州的建设模式为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
排水能力不足,下雨易积水,建成区“天天挖沟”的问题如何解决?
城市地上铺“海绵”,地下建设综合管廊……当郑州市用先进的城市理念规划未来,用科学的态度合理开发地下空间,这样的花园城市,你可喜欢?
【问题】
“郑州郑州,天天挖沟”?
作为一名“老郑州”,市民老张一直对郑州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持保留意见。
“想要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最基本的一条是不要把郑州变为一个大工地。”老张说,参照外省市甚至外国城市的城市规划建设,郑州应该可以更好。
对于郑州“天天挖沟”的现象,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市政规划处处长李勇说,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对基础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随之而来会产生一系列城市问题,对市民的生活产生影响。“天天挖沟”的现象就是其中之一。李勇认为,在城市发展阶段,规划部门可以进行统一规划,但是在建设实施阶段,还存在一定问题。
【分析】
“天天挖沟”有三大原因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郑州“天天挖沟”呢?李勇对此进行了分析。
原因1:管线责任单位不同
一般来说,地下管线涉及自来水、热力、天然气、通信等单位,各个管线单位的投资、管理运营主体不一样,管线建设部门在工程安排、资金筹措方面无法和道路的工期保持一致。因此,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到同步实施,同步完工。故而,“天天挖沟”的现象在短时间内应该不会终止。
原因2:市政建设历史欠账较多
郑州在市政设施建设方面,历史欠账比较多。以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管线为例,当时的建设标准相对较低,再加上一些老化的管线,需要升级改造,因此造成道路开挖的频率较高。
原因3:存在违法建设现象
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在城市道路规划初期,道路两侧的用户不多。一些企业认为,提前埋下管线会造成管线闲置,浪费资金,影响企业效益,因此管线建设单位不会选择提前铺设管线。除此以外,违法建设现象依旧存在,这也是造成“天天挖沟”现象的原因之一。
【对策】
做好同步规划,减少开挖次数
李勇说,统计分析,管线挖断的情况包括两种,一是建设单位对管线不了解,盲目施工,容易导致意外情况发生。特别是在普查系统出现之前,很多管线单位没有完全的资料参考。二是一些建设单位为了加快建设进度,节约建设成本,不按照技术规范操作,进而野蛮施工造成的。
李勇说,作为城市规划部门,规划局在近两年逐步完善法规制度,从管线的建设到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管理。
对新建、改建、扩建等大修道路需要和建设单位沟通工期,结合建设单位的资金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此外,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需要同步编制管线规划,完善地下管线三维系统,减少未来的开挖次数。
【建议】
挖沟前查查地下管线三维系统
为了城市建设服务,2012年郑州市投资6000多万元,历时两年,对郑州市地下管线进行普查,范围包括当时的570平方公里建成区,普查对象包括水电气暖等各类地下管线。经过统计,郑州市现有地下管线2.3万公里左右。
“结合普查数据,郑州市城乡规划局建设地下管线系统。”李勇说,这些数据主要向城市建设单位提供服务。因为数据涉密,需要建设单位按照保密程序进行,签订保密责任书,然后进行查阅。
据介绍,该系统可以对管线的长度、类型、覆土的深度、规模进行查询统计,规划部门对郑州市地下管线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实施数据资源共享。
李勇说,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在挖沟之前,到规划局查查地下管线三维系统,完全可以降低挖沟带来的意外风险。
【行动一】
郑州正规划地下综合管廊
一些市民问,一些电影中,国外的城市地下管道可以跑汽车,郑州能否规划这样的地下管道呢?
这样宽敞的地下管道学名叫作地下综合管廊。李勇说,对于综合管廊,郑州市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建设。但是,因为一次性投资较大,收益较慢,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但是未来这肯定会是一个发展方向。
据悉,从2013年开始,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加强地下管线建设的相关指导意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想要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城市也越来越多。
今年4月份,住建部召开全国性的地下管廊培训班,主要是为了落实2013年和2014年相关文件。随后,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技术规范,大力提倡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目前,全国建设地下管廊500多公里,郑州市的试点工作主要在郑东新区、经开区等区域。
李勇说,通过综合管廊的建设,可以有效减少破路等现象发生。目前,规划局正在编制综合管廊的专项规划,明确管廊布局、标准、资金投入以及相关技术要求,做好项目的储备工作。
随着地下综合管廊的逐步建设,“天天挖沟”的现象会一步步减少。
什么是“综合管廊”
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
在发达国家,综合管廊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法国、日本、俄罗斯、西班牙等国家都建设有综合管廊。
【行动二】
地下建管廊地上铺“海绵”
根据统计,郑州年降雨量640毫米左右,主要降雨时间在每年的7、8、9月份,降雨的时间、空间分布并不均匀,作为资源型缺水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对郑州市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今后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设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既可以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也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李勇透露,结合国家的政策和理念,按照郑州市政府的要求,郑州已经开始准备新一轮的海绵城市试点申报工作。
李勇说,郑州市规划部门已经安排技术人员出去交流学习。下一步,郑州市将结合其他城市经验和本地实际情况,开展海绵城市的整体规划,包括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导则、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的规划、技术标准和政策的制定,保证海绵城市在郑州可以顺利建设实施。
按照规划,郑州市将融合地下建管廊地上铺“海绵”的新型城市理念,未来的郑州,你可喜欢?
【小知识】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组织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而海绵城市则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