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7 09:52:00 来源:三峡晚报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宜昌异地高考方案14日出炉,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高度关注。相对于其他省市,宜昌异地高考较为“宽松”的门槛对宜昌考生有多大影响?记者走访城区高中了解到,大部分高三外省考生已回原籍报考,高二部分学生表示还是打算回原籍报考,新政的出台对本地考生冲击很有限。
湖北异地高考门槛不高
根据新出台的政策,自2013年起,凡在宜昌就业的非本地户籍人员随迁子女,具有我省高中学籍,并在我省完成三年的高中教育;随迁子女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有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含租赁)并符合相应条件的,可在宜昌参加高考。虽然我省户籍考生高考报名已结束,但对符合条件的外省籍随迁子女,可以在今年2月26日至3月1日予以补报,2014年及以后外省籍随迁子女的报名与我省户籍高考考生同步。
得知消息后,来自陕西的吴女士松了一口气。她的儿子正在宜昌读高二,全家早就搬到了宜昌,“老家没有什么亲戚朋友了,要转校回去很麻烦,也怕孩子不能适应。政策出来,我们总算不用头疼了。”吴女士说,之前她还很担心异地高考的条件会苛刻,但现在看来,已经是很“宽松”了。
记者对照其他省市的异地高考政策发现,湖北省的政策以“学籍、固定住所”等为主,与江苏、黑龙江、重庆等地政策接近,相比之下“门槛”不算高。北京和广东的方案都强调过渡和渐进,上海则与居住证制度挂钩。
外省考生多已回原籍
“高三的外省考生,全部都回原籍报考了。”记者走访城区多家高中,得到的都是这样的答案。宜昌市田家炳高中教务处教务员刘进告诉记者,学校50多名高三外地考生,在高考报名前就已转走,他们来自重庆、四川、陕西、福建等地,“我省异地高考政策出台时间在2012年12月31日,而普通高考报名时间在2012年11月22日至12月6日,考生不敢冒风险等政策出台,所以都回原籍复习备考了。”
记者了解到,夷陵中学、宜昌市七中、田家炳高中等学校的外省考生,部分在高一、高二就转走了。“转学需要花一些时间,学生也需要时间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市七中政教处主任宋光芬介绍,“高考的语、数、外是各省、市自主命题,综合也有自主命题的,有些地方教材都不一样,学生早点回去备考,以适应当地高考。”
宜昌市教育局基教科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办理转学籍的外省学生有100名左右,“转出学籍的学生,就不能再回宜昌报考了。而符合条件补报的学生,可能是之前因种种原因放弃回原籍高考、在宜等待政策出台的考生,这部分人数极少,因此新政出台对今年高考的学生影响很小,更多影响到的是下几届的学生。”
走还是留?部分学生很纠结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部分外省学生表示会留在宜昌高考,他们将成为新政的“受惠者”。市七中高二学生冉春林是重庆人,她想留在宜昌参加高考,“转学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怕影响学习。”同班同学张亚琳来自河南,她也选择在宜昌高考,“父母都在宜昌工作,回老家反而没人照顾,留在这里考试方便些。”
不同于这些学生的欣喜,田家炳高中高二学生琼琼却高兴不起来,她因留在宜昌还是回重庆高考纠结不已。琼琼的老家在重庆,她出生在宜昌,爸爸在这里做生意,妈妈之前在城区一家公司上班,两个月前辞职了,就是为了琼琼的转学。妈妈联系老家的亲戚,帮琼琼找到了当地高中,办好了相关手续,前几天刚刚寄来了转学证,但她自己不愿意回去,妈妈却坚持让她转学。
“教材不一样,学习进度、内容和考试都不一样,我担心自己适应不了。”琼琼说,除了学习上的考虑外,自己在宜昌出生长大,对宜昌有了感情,同学、亲人都在宜昌,她也舍不得走。但妈妈的想法是,重庆的录取线相对湖北较低,难度较小些,回去考试更有优势。
“这孩子很有灵性,成绩也不错,如果转走了真是可惜了。”琼琼的班主任邬老师表示,她尽力跟学生及家长解释新政,但还是会有部分学生选择回老家考试,这让她也很无奈。
新政 不会加剧我市高考竞争
宜昌市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最近也有一些家长询问,外省生源加入是否会加剧我省高考竞争?上大学会不会越来越难?该负责人解释,考生不用太过担心这个问题,“湖北的分数线较高,以前很多人愿意在湖北读,而在外地高考。就算出台了异地高考政策,也会有考生愿意回原籍考试。”
该负责人说,从往年情况看,“高考移民”是从考生较多、高考录取竞争较激烈的地区,流向考生较少、录取竞争较低的地区,从这一点上看,“高考移民”并不青睐宜昌。
“虽然新政对宜昌的冲击不大,但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教育学博士赵军表示,省际间高考招生分数线的差别大,导致了高考移民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教育公平的反思。异地高考政策的出台是为了缓解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短缺问题,而宜昌乃至湖北,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地而言,其资源优势并不明显,因此新政的出台,对宜昌考生的影响并不大。
赵军说,目前政策还没有完全放开限制,比如说学生如果没有在湖北读高中、或父母没有稳定职业,可能就没有机会在这里参加高考了,但至少给学生和家长选择的机会,“随着改革的推进,相信高考公平会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