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映象网首页
《去印度学倒立》:心平如镜 随遇而安

2012-11-07 11:46:00 来源:豆瓣书评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评《去印度学倒立》  

  我不常看旅游书,为数不多的几次阅读中还有一次非常不愉快的阅读经验。对方说是旅行书,基本却也是走马观花的无病呻吟,男主角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怀念前女友,好像这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篆刻着他爱情的墓志铭。

  由此我便断章取义地为旅行书总结了的一个套路,逃避现实主义。

  没错,就是为了逃避,逃避都市喧嚣的自己,逃避世俗的压力,逃避所有过去的自己。去旅行,放任自己在尘世中洗涤,好像这样就不存在于世俗一般。怀抱这种想法的我于是开始反感所有的旅游书,因为在我看来那根本就是本逃避手册。

  《去印度学倒立》却不尽然,吸引我的原因也许是我才真正读到了些旅行的意义。不是为了逃避,不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庇护,而是因为平静,因为上帝金色的手指冥冥中的指引。“生活中出现的事情都有缘起,在你着手一件事时,之前已有无数铺垫悄悄埋下了,他们无声无息地将你推到了一个非此不可的时空。”

  我曾经坚信每一个选择都有一个目的,每一个岔路口都是一次带领我们拐向更幸福人生的机会。在《去印度学倒立》中,我看到了那种没有理想才能过的理想生活。看到了一个女人内在的调和过程,看到作者心灵交战最终与自己言归于好的感动。

  在旅行的路上,作者吴苏媚和一个老嬉皮聊天,对方问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案是平静。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老子关于“上善若水”的思想。一个生命无论多么的狂躁奔腾,最终都会归于平静。我们很多人都秉持着和曾经的吴苏媚一样的看法,认为有才华的人,狂狷一点也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和善似乎是底气不足的百姓才有个廉价的武器。我们愤怒的对抗着世界,将痛苦、抱怨的情绪无限扩大,使周围的生活充满了各种毒素。更可怕的是,当生活最终一团乱麻,我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个地方已经损毁,然后带着内心的毒去旅行,去染指其他的美好,企图靠着新鲜的火热浇熄内心的不安,却结果适得其反,如同我最开始提到的那本旅行书一样,每一段风景都是牢笼,而我们不过在做困兽之斗罢了。

  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不应该通过改变环境去避难,因为真正的安宁,都来自“deep inside”。《去印度学倒立》中,禅修的吴苏媚褪去了身上的浮躁之气,每一段经历都是一次精神的试炼。印度人的倒立哲学是什么?是那些颠覆性的东西,让你伫立,反省自己过去的人生,去思考这个世界的意义。而要去印度学习的倒立又是什么?并不是那个会让人脑充血甚至脖子受伤的倒立体位,而是人对于生命本质的思考与追寻。

  我喜欢这种思考方式的原因是它令一切都变得积极起来。如同满世界都宣扬的正能量,离我们其实不过一道心门的距离。在《去印度学倒立》中,无论是吴苏媚还是她的朋友,都似乎发生过不愉快的事。只是那又怎么样呢?装起满满的负面情绪去报复社会吗?那样的话旅行的意义又在哪儿呢?“生命中的各种际遇,并不是只有良善的事物在帮助你,相反地,有时往往是悲伤、痛苦、伤害这些看起来负面的东西在扶持你,使你内在成长更为深邃深入。”如果我们被负面的情绪捆绑住了手脚,永远都只能是情绪的奴隶。成长永远不给人做旁观者的机会,要亲自走过才能知晓它真正的奥义。

  《美食、祈祷和恋爱》里伊莉莎白写信给世界各地的朋友,请求他们帮助一位穷困的单身母亲,她说,在意大利时学到了一个词,“tutti”,意思就是“所有人”。天意就是当你试图用环游世界来帮助自己时,最后却帮助了“tutti”。而面对琳琅满目的旅行书,我可以通过一千本书去对比出各国风景中最有意思的地方,却鲜少有一本能告诉我旅行究竟能改变人什么,旅行的魅力究竟在哪儿。吴苏媚通过旅行中的禅修平静了自己,也最终将这样的经验写下,帮助了“tutti”,终于让我们知道——打开心门,拥抱平静,原来旅行的意义就在这里。 (文/唐书钰)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0条)

      发表评论

      映象网>> 招考频道>> 正文

      最新消息

      热点关注

      新闻|财经|娱乐|女性

      教育|旅游|图库|社区

      帮助 - 广告 - 友链

      导航 - 收藏 - 顶部

      映象网手机版:hnr.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