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映象网首页
冯唐:好作家和好内容永远稀缺 变的是形式

2013-04-02 08:50:00 来源:辽沈晚报

网友评论0条  查看全文(共1页)

  

  好作家和好内容永远稀缺 变的只是形式

  在许多读者眼中,70后作家冯唐绝对是个“狠人儿”。医学专业出身、前麦肯锡合伙人、作家……丰富的履历让初识他的人惊讶不已,而作为著名的跨界作家,他的杂文、长篇小说、诗集,出版作品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广受好评。关于他极具特色的文风,有人评价:能卖弄绝不隐忍,能慨叹绝不留白,能放纵绝不节制;还有人评价说,冯唐善于用幽默、简练、犀利、睿智的冯氏语言带来人生哲思录,文字灵动,能读出丰厚的涵义。

  去年,由《人民文学》杂志主办的“未来大家”评选中,冯唐位列20位未来大家的榜首,据了解,这项评选是从258名候选名单里经过投票选举出来的,参与投票的评委既有莫言、格非等作家,也有普通网友。

  已故著名作家王小波的妻子、知名社会学家李银河曾发微博盛赞冯唐:“私心里还是觉得当代写作者中王小波第一,冯唐第二,不管作协怎么说,不管诺贝尔奖怎么发。”

  那么,对于阅读,冯唐又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呢?近日,辽沈晚报记者采访了作家冯唐。事实上,早在此前采访中,冯唐就曾提及阅读对自己的改变。在他看来,阅读几乎改变了他的一切。“那真是粮食,就是说你想不变成所谓的精神上的饿鬼,那只能读书,必须要有一定的书的积累。”

  而他也对严肃书籍有一个定义,那就是:不是通常能在机场买到的,不是近五年出的,不是你看了能不犯困的。

  对话冯唐

  有真知灼见、有灵奇表达的书才是经典

  记者:您有手机浏览或者网上阅读的习惯吗?您觉得这种阅读和传统阅读相比有着怎样不同的感受?

  冯唐:手机及网上只阅读新闻和处理电邮。电子阅读眼睛容易累、心容易分、没有纸的质感,但也有好处就是海量、便携、查字典方便。

  记者:有评论说,碎片化让阅读变“轻”的同时,也让真正有效的阅读变得艰难。您如何看待当下碎片化阅读的现象?

  冯唐:应该逼自己有纸质阅读的习惯。

  记者:您觉得,这种阅读的环境的改变,作家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冯唐:写好书,写适合纸质阅读的书。

  记者:有人说阅读终端的改变正在影响着作家的创作,传统作家日趋边缘化。您是否认同这种观点?

  冯唐:好作家和好内容永远稀缺,变的只是形式。

  记者:相比严肃文学,青春文学渐成热点。年轻的后起之秀每有新作,动辄发行几十万上百万。在您看来,青春文学为什么更受市场的欢迎?在您看来,70后作家群体与80后群体在创作上有什么不同?

  冯唐:青春期有大把时间读书,青春期有大堆成长困扰。我对70后和80后作家无整体了解。

  记者:关于阅读,您最近在读什么书?平时偏好什么类型的书?

  冯唐:在读卡佛的短篇。平时史书读得多些。

  记者:在您看来,哪些书籍属于经典的书?哪些书籍属于垃圾书,可以扔进垃圾桶。

  冯唐:在大尺度时间跨度下,有真知灼见的、有灵奇表达的就是经典。无洞见、陈词滥调的,就是垃圾。

  记者:您的读书经历中,有曾经仰慕的大师吗?

  冯唐:司马迁,亨利米勒。

  记者:如果评选2012年度好书,您又推荐哪一部?

  冯唐:万物静谧如谜。

  冯唐,男,真名张海鹏, 1971年生于北京。曾就读于协和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博士,后赴美获工商管理硕士。前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著有长篇小说 《万物生长》、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北京北京》、 《欢喜》、《不二》,散文集 《猪和蝴蝶》、 《活着活着就老了》等等。  (记者 吴双)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0条)

      发表评论

      映象网>> 读书频道>> 正文

      最新消息

      热点关注

      新闻|财经|娱乐|女性

      教育|旅游|图库|社区

      帮助 - 广告 - 友链

      导航 - 收藏 - 顶部

      映象网手机版:hnr.cn

      Top